焦虑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2019-04-14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焦虑是由于过分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不同条件的刺激下,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具体表现:第一,学习焦虑。即由学习活动引起的焦虑。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和考试焦虑”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生理焦虑。即因自身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如对“月经”、“遗精”、“手淫”及其他第二性征出现而产生恐惧、悔恨、羞耻感、罪恶感等。第三,心理发展焦虑。即由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却未获得他人应有的承认或尊重,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而产生的焦虑。第四,生活焦虑。即由于不能适应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焦虑。如有的赴外求学不适应当地居住环境、饮食条件、生活习惯等;有的缺乏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第五,人际关系焦虑。即因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而引起的焦虑。
以上不同的五种焦虑表现,如果它的存在是短暂的、轻度的,则不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但如果是持续的、较大强度的,则会损害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形成与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当青少年学生处于焦虑状态时,如果其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打击,则会导致学生自身价值感的丧失或自尊心的严重受损,从而造成个体“神经过敏性焦虑”,该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会持续性或发作性地感到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紧张焦虑,特别是当原发刺激情境出现时。在他人眼里,患者所感到的恐惧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至少是过分的,但患者却无法控制自己,走不出焦虑的泥潭。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青少年的精神焦虑呢?
1.家庭的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合乎情理的,家长期望孩子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能“出人头地”,因此形成了过高的期望值。他们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与此同时,不少父母并未把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看待,习惯于选择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命令子女,俨然将之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凭着一厢所愿的“为了孩子好”的心理,很少顾忌孩子的内心感受。尤其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易于表现出几近苛刻的态度。孩子的课余时间不仅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而且一旦孩子考试成绩稍不理想,即遭致家长“疾风暴雨”或“凄风冷雨”式的回应。这种过分的功利性教育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情绪高度紧张、焦虑。
2.过重的学习负担。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导致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突出表现在,学习要求过高、作业量太大、考试太频繁。这就形成一部分人因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学习负担。学校为了转变这些“学习差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不断地加大学习量,作业越来越多,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整天陷在作业堆里。频繁的练习和考试不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逐步产生了恐惧心理,每天放学时学生怕老师布置作业,早上到校怕老师检查作业,学生见到作业和考试会感到恐惧不安,心理极度紧张。
3.不良人际关系。不良的社会关系常使人感到飘零、失落、不被重视、失去爱,恐惧受人排拒、恐惧屈辱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当青少年产生焦虑心理时,往往会对生活产生消极态度。因此,应对焦虑是当今青少年应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