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Ⅰ级高血压如果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可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方法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利。
2.降压药物治疗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1)利尿剂: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用,并更适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有噻嗪类(双氢克尿噻)、袢利尿剂(速尿)和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三类。噻嗪类应用最普遍,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利尿迅速,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过度作用可致低血钾、低血压。另有制剂引达帕胺,同时具有利尿及血管扩张作用,能有效降压而较少引起低血钾。
(2)β受体阻滞剂:有倍他乐克、心得安、氨酚心安等。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血管β受体阻滞虽可使α受体作用相对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不利于降压,但β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抑制肾素释放并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前膜阻滞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l~2周内起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后的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可引起血脂升高、低血糖、末梢循环障碍、乏力及加重气管痉挛。因此对下列疾病不宜用,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患者长期用药后不宜突然停用,不然会诱发心绞痛;由于抑制心肌收缩力,也不宜与维拉帕米(异搏定)等合用。
(3)钙通道阻滞剂:由一大组不同类型化学结构的药物所组成,如心痛定、拜心通、络活喜、波依定、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其共同特点是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降低,使血压下降。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为其特点,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
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除抑制血管平滑肌外,并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因此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二氢吡啶(如心痛定)类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作用以阻滞血管平滑肌钙通道为主,因此对心肌收缩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抑制少,但由于血管扩张,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充血、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上述副作用主要见于短作用制剂,其交感激活作用对冠心病事件的预防不利,因此不宜作为长期治疗药物应用。近年来二氢吡啶类缓释、控释或长效制剂不断问世,使上述副作用显著减少,可用于长期治疗。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一类药物,常用的有开博通、洛汀新等。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两者均有利于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降压作用,对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塞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用后即可消失。引起干咳原因可能与体内缓激肤增多有关。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科素亚、颉沙坦、伊泰青等,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可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适应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相同,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6)α受体阻滞剂:分为选择性及非选择性两类。非选择性类如酚妥拉明,除用于嗜铬细胞瘤外,一般不用于治疗高血压。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对突触后α1受体阻滞,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动静脉收缩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本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对血糖、血脂代谢无副作用为其优点,但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使应用受到限制。
(7)其他:包括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甲基多巴;周围交感神经抑制剂如胍乙啶、利血平;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肼苯达嗪)、米诺地尔(长压定)等。上述药物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其副作用较多且缺乏心脏、代谢保护,因此不适宜于长期服用。
我国不少中草药复方制剂其降压作用温和,价格低廉受到患者的欢迎,作为基本医疗之需要仍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有关药理、代谢及靶器官保护等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未推荐为一线用药。
3.降压目标与用药
(1)降压目标: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则应将血压降至“正常”(收缩压<l3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5毫米汞柱)或“理想”(收缩压<1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
此外,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心病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及严重心律失常。
(2)药物选择与应用:一般而言,凡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包括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等。在具体用药时应注意:
①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
②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择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过阻滞剂。
③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④心肌梗塞后的患者,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尤其伴收缩功能不全者)。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
⑤对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α1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⑥伴妊娠者,不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Ⅱ体阻滞剂,可选用甲基多巴。
⑦对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患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痛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传导障碍者不直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⑧对于轻、中高血压患者直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或有副反应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必要时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有: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抑制剂,α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减少副作用而降压作用增强。
⑨要求在白昼及夜间稳定降压,可用动态血压方法监测。
⑩尽可能用每日1片的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可减少血压波动。
4.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高血压急症时必需迅速使血压下降,迅速降压的目的是尽快使血压降至足以阻止脑、肾、心等靶器官的进行性损害,但又不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的水平;以静脉给药最为适宜,以便随时改变药物所要使用的剂量。常用静脉给药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等;但是在非医疗场所发生高血压急症时该怎么办呢?一方面,应首先服1片镇静药如安定、舒乐安定或硝基安定以保持镇静,然后舌下含服心痛定、尼群地平、硝酸甘油或开博通等,并将患者搬至通风安静处,卧床休息,有条件者给予吸氧。另一方面,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治疗原则
控制血压,维持治疗,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治疗方针
①改善生活行为。②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③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药物治疗
①利尿剂。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
其他治疗
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预后情况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饮食调理
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及含钙高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西兰花、梨、苹果、奶制品、豆制品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蛋黄、乌贼鱼等,忌烟酒。
最后,祝你生活愉快,满意采纳
2020-07-18
家传高血压秘方(治一个好一个,首次公布)
鬼针草10克、临合草10克、梧桐子5克(打碎)、收月果10克、槐米5克,每天泡水喝(就和泡茶一样,直到喝清汤为止)。
根据个人的病情,快者10天见效,慢者20天见效,坚持喝,回一直喝到血压正常后,再坚持喝一个月,永不复答发。(已经有几万人用了,绝对根除)
一般治疗
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包括
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2、降压药物介绍
血压的生理调节极为复杂,目前所用的降压药多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舒张血管,减少血容量的目的,从而降低血压。
①利尿降压剂:双氢氯噻嗪、呋塞米、氯噻酮、螺内酯等。
②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等。
③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④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⑤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⑥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⑦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⑧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⑨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
⑩外用贴剂:李氏灵坤膏、悬压贴、降压申贴等。
3、降压治疗的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
①小剂量;
②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③联合用药;
④个体化(根据具体情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
中药治疗
1.肝阳上亢证
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
作用:镇静、镇痛和降血压。
2.肝肾阴虚证
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作用: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3.阴阳两虚证
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治法:滋阴助阳。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
4.痰浊中阻证
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作用:促使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
5.淤血阻滞证
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作用: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6.冲任失调证
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冲任。
方用: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
1、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平气和。
2、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3、日常饮食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的饮食要求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为标准,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含饱和肪酸的肥肉或肉类制品,动物内脏含胆固醇高,应少吃,多进食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新鲜乳类。忌饮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食物,酒已被认为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应戒酒。
降血压的食物有:芹菜、荸济、番茄、荠菜、茼蒿菜、茭白、菊花、西瓜、海参、蜂王浆、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
食疗吃点信和安堂虫草花等菌类食物对防治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
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