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需要什么基础
无论学习哪一种,素描、色彩都是基础,国画练的是笔法,素描练的是绘画基本功,国画虽然讲究的是意境,但是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色彩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可以从开始训练小的色稿,训练小色稿能够更好的提高一个人在绘画当中的色彩整体把握能力。然后逐步的简单的静物到多个静物。
虽然国画是散点透视,它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画画需要具备造型能;首先学好基础梅兰竹菊,然后再学想学的类别,可以先从工笔入手,然后再学小写意大写意,最好找名绘画大师亲自面授及指导或参加学习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学画要具备天赋、悟性及不懈的努力,还必须耐得住寂寞。
扩展资料:
学习国画的方法
1、临摹。首先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适合自己风格的名家画集。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
2、写生。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写生了。写生就是要对客观实在的景物、人物进行刻画、创作。
3、选景。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凭我们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力来选取合适景物、合适角度、合适部分。就像照相,不仅要考虑光线,而且要考虑构图。所选景物应有层次、有主次、和谐统一。
4、作画时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技法
2013-06-16
国画中的造型理论,无论是工笔和写意,与西方素描有很多理论是相通的。
西方素描强调对结构的理解,国画一样强调作画者对结构的理解。不了解结构而去凭所谓的“感觉”作画,往往只能是错漏百出。例如国画人物中,衣纹的穿插,要画形象,就首先要理解衣纹的结构;国画中的花鸟画,如果你不了解花朵、鸟儿的构造(结构),同样是不可能画好的.
2 例如严谨精神
西方素描除了培养技术外,它还同样培养人的严谨作风。国画也是一样,尤其是国画中的工笔画。另外,不要以为写意画就不用严谨作风,其实写意画的所谓“轻松”,是指作者心态的轻松,但是,他每一笔的一提一按,都是有着熟练而严谨的斟酌。
西方素描,培养的不但是技术,更是一个人的修养、精神。可以说,一个好的国画大师,他必定拥有优秀的素描修养。 能用素描的修养去画国画的人,是最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的人!而我们又要知道,艺术修养,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培养出来,少则5年4载,多则10年8载。
我相信,只要一个人肯虚心去学,用心去领悟,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绘画的“感觉”。
素描是属于对形体感受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对于把握对象的体量及其明暗关系的分析都有相当大的帮助。素描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到简单静物,逐步开始画一些石膏头像,然后到真人头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
练习素描对国画起的作用:
1:空间关系,也就是绘画中常说的“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2: 造型能力,在创作或者写生当中能够很好的把握型的能力。
色彩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可以从开始训练小的色稿(16开就行)训练小色稿能够更好的提高一个人在绘画当中的色彩整体把握能力。然后逐步的简单的静物到多个静物。到人像写生。
练习色彩对国画起的作用:
1:纯度在国画中做到“近纯远灰”
速写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过锻炼你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素描 色彩 速写3着之间有着不可分的练习。以我多年学习绘画的经验,在学习一段时间的色彩之后会多素描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速写也是,画的多了,素描也就进步了。
2013-06-16
当然,感慨是一回事,默不作声或者大声疾呼是另一回事。仔细思索“先写意后工笔”的意见,觉得有几种可能:
一、此人确实不懂画(至少不懂国画),从小接触的更多是偏向于西画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中国画的基础流程不了解也无可厚非,说错了也不值得深究,不过是惹方家一笑;
二、此人学过国画,但可惜的是,授业的恩师是个国画半吊子,或者自学于西画体系,对国画工笔和写意所知,简直是“一张白纸”!
三、此种人就值得商榷了,实际上明白先学工笔再学写意的道理,却睁着眼睛说瞎话,装着笑脸办阴事,实则是妄想知识垄断,愚弄外行人的可笑行径,觉得少一人明晓,就多一分主动,然泱泱大国,概小人唧唧焉?
笔者曾经见过有先教写意后教工笔的学习班,而事实上,学完写意,工笔到底应该怎么画,师傅和徒弟都没谱,铅笔与毛笔齐飞,国画与西画共融一炉,没骨跟勾勒共称,生宣和熟宣更是一概不分,一言以蔽之:使西画之技法用国画之工具,行煌煌之笔意,极尽仿写意之能事,此西画教学体系下出炉的学生,为了谋求生路抗起国画的教学大旗,却因苦于对传统绘画的知之甚少而肆意曲解国画风格的结果——那必然是不伦不类,学了丝瓜就只能画丝瓜,而不能画冬瓜、西瓜,毫无国画的基本造型基础(注意,是国画的),这样既无传统国画的淋漓尽致,也无西画的立体写实,其结果恐怕也是当初徐悲鸿先生引进西画教学理念之时未曾想到过的。
只能说:该画西画的请画你的西画去,一知半解的请教过老师后再来发表见解,若是口若悬河却又或有意或无意地用自己言语的谬误浅薄把虚心请教的人带进死胡同,那真正是没点公德没点自知之明了。素描、色彩、造型、西画笔法都技艺纯熟,而骨子里又看不起国画的“大师们”,既然不明白中国画的神髓,而仅仅是想分一杯传统文化的羹,那么请别轻易地巧开国画的门,请先学好克己复礼,请先找好自己的根。
时下,无论是国人学画或是教老外学画,都是写意满天飞,工笔不见身影。原因何在?概因工笔的功夫非一两日可修得,写意的笔法却是简单容易上手,老师和学生,一个教得轻松写意,一个学得写意轻松,悠悠之水墨风韵就惨然流淌于庸师窃然自得的眼神与学生不求甚解的盲目信任下了。殊不知,流传千古的国画,竟真的是如此好学?如此容易就被把握了神髓么?
中国画的基础是线条。中国画本就以线条取胜,其起、运、转、折都是运笔的方式方法,没什么神秘的,却需要深下苦功。而作为线条最好的载体:工笔画,自然是学习国画的首选!也许有人要问,写意画根本看不出什么线条,特别是大写意山水,更多的是侧锋大块的皴擦,和线条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拿书法做易懂的解释:学习书法,没有一上来就写草书的,必定要先从楷隶、继而篆、魏碑等等,继而行草以进;就像一个人先得学走,然后才能学跑,没学会走就跑,那结果只能是跌倒。学国画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很好的线条基础,握笔就抖,线条浮而无力,转折不流畅,起运若持巨椽,何以能表达胸中丘壑?更罔论对笔意要求更高的“写意”画了。所以,结论是,想学写意,OK,先学工笔,工笔的线条练好了,恭喜,你可以选择继续在工笔上精益求精,也可以选择涉猎写意的创作。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实例:齐白石是大家熟识的大画家,他的写意画更是声明远播,凭《和平鸽》等作品更是与当时西班牙的毕加索有过良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那么这样一位众人介知的著名画家,他早期借以成名的却是“齐美人”,即齐白石的工笔仕女图,而他早期临摹创作的也是工笔画,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工笔基础,才让齐老先生在日后的写意画创作中驾轻就熟,成就其一代大家的声望。而历数各朝各代的名画家,无工笔而称写意冠绝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所以说,学国画,先学练线条,以窥工笔之门径,工笔练到一定时日,可凭长久的工笔线条基础把握更流畅更肆意的写意画创作。这是科学有效的方法,是经过前人和历史检验的。当然,工笔和写意是国画中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基于绘画材料(主要是纸张)和技法的区别造成风格和视觉效果的差异,从而人为划分的,并非说写意就高于工笔,这很不恰当,一如说草书比楷书好一样可笑。历史上不乏有工写兼备之名家,当然也有仅以工笔名重,却未听说真正的只画写意不用工笔之人,那显然是大大的笑话。
再讲一些传统绘画的相关资讯的概述,以资上文的观点:
明代,出现了一次书画材料的变革,从而引出了工笔和写意的真正分流,这种材料即生宣(宣纸的一种,与熟宣对应),之前工笔画需要反复点染才能显出的良好效果,利用生宣的易渲染特性(水分容易吸收,导致色的晕染可一次)就能一次完成,省事很多。从创造的角度和不同风格的审美角度来看,生宣的出现无疑是有着正面效果的,而从后世明末徐渭、八大写意画引领潮流,有清以来更是写意名家叠出看来,这种绘画材料的出现更是利大于弊的。但,凡事有两面性,几乎是从生宣出现之日起,就有人因生宣出现慨叹“今无所谓真正之画家矣!”,原因就在于,很多存功利心、不求甚解之人贪图省事,完全放弃工笔之创作或流工笔于细枝末端,某些观点更是和当今有些人的颇为类似(笑)。幸好,中国的艺术正如中国的历史一样,可以有沟渠可以有明月,但终究明月当空,清泉激涌,沟渠只能隐身于地下罢了。
可以说,真正了解中国绘画发展历史的人,便难有“先写意后工笔”的学画意见,当然咯,糊弄消磨时间的老外可以简单地教一些写意,但是老外朋友们大都也不是随意学学的,你糊弄他一时,他可是会找你算账的哦。
201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