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有几个镇?
截至2019年7月,通山县有8个镇。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
通山县辖8个镇、4个乡、1个管委会。2009年通山县常住人口总数为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
全县最大横距71千米,最大纵距60千米,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6万亩,森林面积110万亩。县人民政府驻地通羊镇洋都大道100号。
8个镇分别为:通羊镇、南林桥镇、黄沙铺镇、厦铺镇、九宫山镇、闯王镇、洪港镇、大畈镇;
4个乡分别为:大路乡、燕夏乡、慈口乡、杨芳林乡。
扩展资料:
通山县的历史沿革:
古籍载,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
秦属南郡。
汉属江夏郡下雉县。
三国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
隋改阳新县为永兴。
唐属鄂州永兴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隶鄂州。开宝八年(975)属江南道。
太平兴国元年(976)属荆湖北路永兴军,太平兴国二年属江南西道兴国军,太平兴国三年降为羊山镇,不久复为县。崇宁元年(1102)属江西路兴国军,南宋绍兴四年(1134)再次降为镇,翌年复县。
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江淮行省蕲黄道,至元十九年属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属湖广省兴国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洪武九年(1376)属武昌府兴国州。
清康熙三年(1664)属武昌府。
民国期间,通山县始终属湖北省辖。元年(1912)属第一区,3年(1914)属江汉道,16年(1927)直属湖北省辖。1930年建苏埃政府时,属湘鄂赣省鄂东南苏区辖。21年(1932),国民县府属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1936)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属大冶专署。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8年11月与崇阳、通城合并为崇阳县,1959年3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2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通山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通山县辖8个镇。
截至2019年,通山县辖8个镇,分别为:黄沙铺镇、大畈镇、通羊镇、南林桥镇、厦铺镇、洪港镇、九宫山镇、闯王镇。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通山县辖8个镇、4个乡、1个管委会。共有17个居委会、172村委会。
2016年11月,通山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扩展资料: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遴选工作,确定了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其中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录,有望成为咸宁市唯一一个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湖北省省级文明村、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特色文化村”、湖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等荣誉称号。
石门村,地处通山、咸安、崇阳三县交界之处。市委办驻村工作队入驻石门村以后,积极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以“围绕脱贫攻坚抓产业,围绕乡村振兴抓旅游”,修通了该村八公里的新“茶马古道”。
旅游公路的修成通车,让原本闭塞的石门一下子火了起来,游客量的逐渐增多,迅速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市委办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如今,石门村发展了500亩的四季采摘园,100亩的香莲基地,还有2000余只规模的孔雀基地,150千瓦的光伏基地等一批支柱产业。
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内容打造的石门景点也已成型,石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环境优美舒适,群众生活殷实富裕,社会和谐安定,如今的石门村正昂首阔步,朝着新时代乡村振兴大道上提速前进。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