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郭德纲的相声没有之前好笑了,是他江郎才尽还是我们审美疲劳了呢?
这些年,郭德纲的相声质量的确是在下降。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郭德纲现在没有时间郭德纲虽然还在说相声,但大把的时间没花在相声上。拍电影,拍电视剧,当主持,写书,推销红酒,怼同行都要花精力,花时间,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别的地方用多了,留给相声的就少了。
郭德纲说相声没台本,只有提纲,有时连提纲都省了。大概全中国能这么做了,也就他和于谦了。这么做,往好了说是实力的体现;往坏了说就是拼凑。早年,他不是这么说相声的。这些年郭德纲的相声,总觉得似曾相识。说白了,就是七凑八凑凑出来的。
第二,郭德纲说了那么多年的相声,老活使得差不多了虽然还能改,酒瓶可以继续装新酒,可新酒装得少,观众不买账;装得多,自己又费力劳神,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实在是两难呀。
一直以来相声创作是个短板,我们耳熟能详的好作品,大多有背后的原创作者。相声演员进行二次加工,再经过几次演出的摔打后,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这样的段子听起来故事性强,才会成为经典。
老郭近些年的段子都是唠家常一样,仔细听下来“扯”的内容多,并不具备严谨的逻辑性。这些段子虽然也有名字,但文不对题,或头重脚轻的也很多。博得观众一乐达到了,但成为范本还不行。当然老郭自己也说过,他的相声没有本子,只有提纲,上台发挥。
第三,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无论是小剧场还是商演,观众对作品的要求提高了,不再像过去那么容易糊弄了。至于是不是江郎才尽,得看郭德纲有没有一个好的创作团队。光凭他一人,怕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郭德纲说作家别掺合相声的事,有人说他指的是已经去世的梁左。其实,他干爹廉春明就是相声作家。何迟、夏雨田、王鸣录、赵连甲也都是著名的相声作家,过去多少相声演员得靠他们才能生存。相声演员自己能创作固然好,但少了相声作家,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我举个例子。
结语马三立的《卖猴》是由何迟写的,但马三立进行了二度创作。两人取长补短,这个作品才能立得住,红得了。单靠何迟不行,同样单靠马三立一人也不行。
郭德纲有创作能力,话说得大不大,得看他以后有没有好作品问世,不能一提到他,想到的还都是十多年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