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6-23
展开全部
欧洲是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体,没有美国好,但比日本的可用资源多。欧洲的崩溃将加大美国的负担,从而加快这一世界经济大崩溃过程。德国如果实施改革工会等措施以减少成本,虽一时有效,但是无法使经济最终复苏。如果通过减少成本来获得世界经济竞争的优势,那只是把一国的问题抛给了另一国,于世界经济无补。
凤凰卫视8月4日消息:近期公布的德国7月Ifo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呈上升势头,似乎增加了人们对德国疲软经济的复苏希望。Ifo商业景气指数是欧元区经济增长指标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个指数。Ifo指数上涨之前,7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指标———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的月度预期指标已经出现大幅攀升。两大指数先后上涨,让德国政府备受鼓舞。但是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德国央行(Bundesbank)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们对德国经济复苏不抱太多希望。
莱茵资本主义滑向日本式泥潭
“德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这是德国最著名的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发出的警告。据中国经营报特约撰稿程忠良援引该机构预测:德国这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今年将发生轻微衰退,2004年的增长率也将令人失望。德国经济研究所警告说,德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是通缩,物价水平持续下滑,导致需求低迷,增长受阻。
倡导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的莱茵资本主义(Rhinelandcapitalism)正在缓慢瓦解。日本的现状可能是对德国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的最佳注解。
过去10年德国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3%(比日本年均1%的增长率好不了多少),这在欧洲是最低的。一位德国企业家表示:“20世纪的70、80年代,德国堪称世界的楷模。现在我们不断被人指为世界病夫、欧洲病夫。”
德国人在经济徘徊了10年后开始怀疑,这种经济不振是否会长期持续。衰退何以能够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因为衰退时常被一些短暂的复苏、全球性冲突或那些夸张又未能兑现的政治许诺所掩盖。同时,还发展了其他一些经济不振的解释———技术鸿沟、股市泡沫、其他经济体衰退的影响。德国的高级经济智囊机构———“五贤哲委员会”前主席荣格·道吉斯(JürgenDonges)表示:“政府总是企图在其他地方找借口。”
衰退已经窒息了德国绝大多数关键的机构和行业。20世纪60年代,德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药品生产商,现在,发明了阿司匹林的德国医药企业竟然无一能进入世界医药行业的15强。法兰克福的银行曾被视为稳定的堡垒,而如今,法兰克福将来保住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都成问题。
2002年,德国的DAX30股票指数是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企业破产案不断增加。如果德国经济长期衰退仅仅伤害的是8250万德国的福祉倒也罢了。但是,作为欧洲最富强的国家,德国还是欧元的基石,德国经济的衰退将辐射到整个欧洲大陆。
尽管施罗德人气颇高,但他未重振德国的繁荣,从而带来了这样的疑问:如果德国不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和政策的发动机,欧洲将变成什么样?一些德国人已经在谈论德国的式微,道吉斯表示,10年前,我们在谈论英国病;10或20年后,我们可能谈的是德国病。如果这样,德国将面临产业资本和人才流向海外的尴尬。而欧洲边缘的国家———爱尔兰、芬兰、英国、西班牙和中欧将担负起欧洲经济增长动力的责任,并改变欧盟的外交政策。
尽管德国的税率依旧很高,经济增长缓慢、雇佣体制僵化,德国和法国将继续是欧洲难以改变的核心,但不断升温的反美主义可能使外交政策引入歧途。而美国的决策者可能不理会这些,继续与他们合作。
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德国经济复兴之路漫长
其实,德国曾经研究了过去20年的经验教训,改革人士认为德国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势力和影响的话,就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那又是什么阻碍了改革呢?简而言之,就是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历史上,德国就一直拒绝变革;而从施罗德到地方政客,他们都尽力避免冲突与对撞,尤其是与劳工。在1月份的预算危机中,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工人发出罢工威胁后屈服了,有影响的保守派政治家就支持对劳工妥协。厌恶变革的心态也蔓延到工厂。企业必须与雇员谈判才能决定是否引进一台新机器,所以企业主都渴求放宽限制。INA控股公司的总裁吉尔金(Jürgen)表示,如果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投资就不会受到这些约束。
一些体制性的障碍使德国难以控制开支、恢复经济,最突出就是自1950年就没有修改过的保护就业的法律。由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结盟,即使是基督教民主联盟这样的政党都不敢轻言与工会对抗。这导致企业不愿意雇人。由于担心各种失业补贴,一些企业甚至不敢开除最差的雇员,转而让优秀员工离岗。目前德国的失业率已达11%以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德国正在陷入一种“丰田—索尼”模式:大企业、低增长。过去10年,德国的出口稳步增加而国内消费萎缩。与此同时,德国的地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非法劳工和地下经济活动在德国GDP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13.9%上升到现在的16%。据统计,2001年德国有363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没有纳税。
合并东德实现统一的经济后果开始让德国付出代价。两德统一可能耗资7000亿美元,而且至今还在吞噬德国每年GDP的4%。两国货币兑换时,对东德货币估价高出了四倍,过多地投资于东部建设、对西部工人征收重税以支付东部,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1990年以后,成为仅次于比利时的非工资成本最高的国家。德国真正在经济上实现统一估计要到2020年,而重建远未完成。
另一改革的障碍是德国人仍然觉得自己很富有,社会福利体系使大多数人生活无忧,真正在贫困线以下的德国人不足2%,他们缺乏改革的动力。
德国衰落将改变欧洲政治版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德国的社会机制在崩溃,德国工业各部门也并非全面衰退。一些德国政治家也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2月2日的选举给施罗德及社会民主党一个刺激,随后施罗德宣布将与在野党合作,加快改革步伐。但东部一位州级官员认为,施罗德政府没有勇气推行根本性的改革。如果联邦政府表现出改革的意愿,各州的改革热情可能被唤醒。尤其是东部地区可能成为改革的试验场,一些州已经开始裁减公务员、雇用非工会员工以挑战工会。企业家要求更多的变革,如调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
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使人们忽视了这种问题,德国一度在外汇问题上坚持《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但现在,德国本身的预算赤字产生的不稳定,将使欧洲的经济协调陷于混乱。
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强劲增长,欧洲就可能出现两种速度。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可能继续降低利率刺激德国经济复苏,因为爱尔兰、芬兰等小国已经出现经济过热。如果德国不能平衡预算赤字,欧元的强势地位也将受到削弱。
欧盟缔造者的设想中要的不是一个孱弱的德国,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复苏,就无法与中国和其他低成本出口国竞争。在国际问题上,德国如果立场不鲜明,就有可能失去世界性的影响力。在反恐战役中,德国不是一个可以指望的盟国。
对德国而言,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富足、成熟的国家如果趋向内敛,它就失去在世界事务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德国如果不能振作起来并找到一条复兴之路,就可能滑向无足轻重的境地。
凤凰卫视8月4日消息:近期公布的德国7月Ifo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呈上升势头,似乎增加了人们对德国疲软经济的复苏希望。Ifo商业景气指数是欧元区经济增长指标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个指数。Ifo指数上涨之前,7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指标———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的月度预期指标已经出现大幅攀升。两大指数先后上涨,让德国政府备受鼓舞。但是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德国央行(Bundesbank)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们对德国经济复苏不抱太多希望。
莱茵资本主义滑向日本式泥潭
“德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这是德国最著名的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发出的警告。据中国经营报特约撰稿程忠良援引该机构预测:德国这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今年将发生轻微衰退,2004年的增长率也将令人失望。德国经济研究所警告说,德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是通缩,物价水平持续下滑,导致需求低迷,增长受阻。
倡导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的莱茵资本主义(Rhinelandcapitalism)正在缓慢瓦解。日本的现状可能是对德国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的最佳注解。
过去10年德国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3%(比日本年均1%的增长率好不了多少),这在欧洲是最低的。一位德国企业家表示:“20世纪的70、80年代,德国堪称世界的楷模。现在我们不断被人指为世界病夫、欧洲病夫。”
德国人在经济徘徊了10年后开始怀疑,这种经济不振是否会长期持续。衰退何以能够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因为衰退时常被一些短暂的复苏、全球性冲突或那些夸张又未能兑现的政治许诺所掩盖。同时,还发展了其他一些经济不振的解释———技术鸿沟、股市泡沫、其他经济体衰退的影响。德国的高级经济智囊机构———“五贤哲委员会”前主席荣格·道吉斯(JürgenDonges)表示:“政府总是企图在其他地方找借口。”
衰退已经窒息了德国绝大多数关键的机构和行业。20世纪60年代,德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药品生产商,现在,发明了阿司匹林的德国医药企业竟然无一能进入世界医药行业的15强。法兰克福的银行曾被视为稳定的堡垒,而如今,法兰克福将来保住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都成问题。
2002年,德国的DAX30股票指数是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企业破产案不断增加。如果德国经济长期衰退仅仅伤害的是8250万德国的福祉倒也罢了。但是,作为欧洲最富强的国家,德国还是欧元的基石,德国经济的衰退将辐射到整个欧洲大陆。
尽管施罗德人气颇高,但他未重振德国的繁荣,从而带来了这样的疑问:如果德国不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和政策的发动机,欧洲将变成什么样?一些德国人已经在谈论德国的式微,道吉斯表示,10年前,我们在谈论英国病;10或20年后,我们可能谈的是德国病。如果这样,德国将面临产业资本和人才流向海外的尴尬。而欧洲边缘的国家———爱尔兰、芬兰、英国、西班牙和中欧将担负起欧洲经济增长动力的责任,并改变欧盟的外交政策。
尽管德国的税率依旧很高,经济增长缓慢、雇佣体制僵化,德国和法国将继续是欧洲难以改变的核心,但不断升温的反美主义可能使外交政策引入歧途。而美国的决策者可能不理会这些,继续与他们合作。
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德国经济复兴之路漫长
其实,德国曾经研究了过去20年的经验教训,改革人士认为德国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势力和影响的话,就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那又是什么阻碍了改革呢?简而言之,就是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历史上,德国就一直拒绝变革;而从施罗德到地方政客,他们都尽力避免冲突与对撞,尤其是与劳工。在1月份的预算危机中,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工人发出罢工威胁后屈服了,有影响的保守派政治家就支持对劳工妥协。厌恶变革的心态也蔓延到工厂。企业必须与雇员谈判才能决定是否引进一台新机器,所以企业主都渴求放宽限制。INA控股公司的总裁吉尔金(Jürgen)表示,如果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投资就不会受到这些约束。
一些体制性的障碍使德国难以控制开支、恢复经济,最突出就是自1950年就没有修改过的保护就业的法律。由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结盟,即使是基督教民主联盟这样的政党都不敢轻言与工会对抗。这导致企业不愿意雇人。由于担心各种失业补贴,一些企业甚至不敢开除最差的雇员,转而让优秀员工离岗。目前德国的失业率已达11%以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德国正在陷入一种“丰田—索尼”模式:大企业、低增长。过去10年,德国的出口稳步增加而国内消费萎缩。与此同时,德国的地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非法劳工和地下经济活动在德国GDP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13.9%上升到现在的16%。据统计,2001年德国有363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没有纳税。
合并东德实现统一的经济后果开始让德国付出代价。两德统一可能耗资7000亿美元,而且至今还在吞噬德国每年GDP的4%。两国货币兑换时,对东德货币估价高出了四倍,过多地投资于东部建设、对西部工人征收重税以支付东部,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1990年以后,成为仅次于比利时的非工资成本最高的国家。德国真正在经济上实现统一估计要到2020年,而重建远未完成。
另一改革的障碍是德国人仍然觉得自己很富有,社会福利体系使大多数人生活无忧,真正在贫困线以下的德国人不足2%,他们缺乏改革的动力。
德国衰落将改变欧洲政治版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德国的社会机制在崩溃,德国工业各部门也并非全面衰退。一些德国政治家也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2月2日的选举给施罗德及社会民主党一个刺激,随后施罗德宣布将与在野党合作,加快改革步伐。但东部一位州级官员认为,施罗德政府没有勇气推行根本性的改革。如果联邦政府表现出改革的意愿,各州的改革热情可能被唤醒。尤其是东部地区可能成为改革的试验场,一些州已经开始裁减公务员、雇用非工会员工以挑战工会。企业家要求更多的变革,如调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
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使人们忽视了这种问题,德国一度在外汇问题上坚持《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但现在,德国本身的预算赤字产生的不稳定,将使欧洲的经济协调陷于混乱。
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强劲增长,欧洲就可能出现两种速度。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可能继续降低利率刺激德国经济复苏,因为爱尔兰、芬兰等小国已经出现经济过热。如果德国不能平衡预算赤字,欧元的强势地位也将受到削弱。
欧盟缔造者的设想中要的不是一个孱弱的德国,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复苏,就无法与中国和其他低成本出口国竞争。在国际问题上,德国如果立场不鲜明,就有可能失去世界性的影响力。在反恐战役中,德国不是一个可以指望的盟国。
对德国而言,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富足、成熟的国家如果趋向内敛,它就失去在世界事务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德国如果不能振作起来并找到一条复兴之路,就可能滑向无足轻重的境地。
昕搜影响
2023-05-30 广告
2023-05-30 广告
好的公关公司能帮助企业解决恶意不实的同行打击、恶意消费者纠纷等传播的源头,上海昕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简称昕搜网络,专注于品牌与整合营销服务,帮助客户获得卓越的广告投资回报和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公司聚合业 界优秀的互联网技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昕搜影响提供
2013-06-23
展开全部
30年代经济危机与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1,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冲击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当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崩溃时,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首先严重地震动德国。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的46.2%,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农业生产下降了30%。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社会局势更为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经济危机是纳粹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德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
纳粹党的宣传纲领骗取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迎合了德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凡尔赛条约的憎恶与反对,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纳粹党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政治基础。
希特勒上台与魏玛共和国解体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魏玛共和国宣告终结,德国进入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时期。就魏玛共和国来说,它的这一最终命运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德国战败而产生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攻击,基础是不牢固的。右派势力认为它是在革命中诞生的,是同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联系在一起的;左派势力则认为它是镇压革命的结果。在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魏玛共和国还能维持,但到经济危机袭来后,它就难以继续存在了。
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
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至1934年8月,纳粹党通过一系列暴力和行政措施,巩固、扩大德国法西斯专政,确立法西斯专政。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内阁的成分。1933年2月,希特勒迫使兴登堡总统解散国会,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拉拢民族党和中央党,得到了2/3议会多数,同时他还打击共产党和社会党。在纳粹党的提议下,议会通过了《消除民族和国家痛苦法》,实际上取消了宪法,结束了魏玛共和国。
2.争取对军队的控制权。希特勒上台后频频接近军界,直接与士兵对话,他向军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保证给军队独立地位,使军队成为国家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了军官们的支持。并借军队之手清除了冲锋队。
3.镇压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利用“国会纵火案”,下令逮捕了所有德共议员和德共全体干部,杀害了德共中央主席台儿曼。并通过了《国会纵火案法令》,大肆镇压共产党。
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
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至1934年8月,纳粹党通过一系列暴力和行政措施,巩固、扩大德国法西斯专政,确立法西斯专政。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内阁的成分。1933年2月,希特勒迫使兴登堡总统解散国会,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拉拢民族党和中央党,得到了2/3议会多数,同时他还打击共产党和社会党。在纳粹党的提议下,议会通过了《消除民族和国家痛苦法》,实际上取消了宪法,结束了魏玛共和国。
2.争取对军队的控制权。希特勒上台后频频接近军界,直接与士兵对话,他向军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保证给军队独立地位,使军队成为国家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了军官们的支持。并借军队之手清除了冲锋队。
3.镇压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利用“国会纵火案”,下令逮捕了所有德共议员和德共全体干部,杀害了德共中央主席台儿曼。并通过了《国会纵火案法令》,大肆镇压共产党。
4.排斥异己,清洗非纳粹党人员。取消联邦各州的独立权,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下令清洗政府中的反纳粹的一切人员及犹太人,同时还进行文化清洗。
5.对反对派实行恐怖政策。成立"盖世太保",迫害一切政敌、对手和镇压人民的反抗。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集中营。另外,希特勒为得到人民支持,执行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沿着疯狂备战、发动战争的道路走得越来越远了.
1,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冲击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当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崩溃时,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首先严重地震动德国。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的46.2%,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农业生产下降了30%。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社会局势更为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经济危机是纳粹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德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
纳粹党的宣传纲领骗取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迎合了德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凡尔赛条约的憎恶与反对,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纳粹党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政治基础。
希特勒上台与魏玛共和国解体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魏玛共和国宣告终结,德国进入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时期。就魏玛共和国来说,它的这一最终命运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德国战败而产生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攻击,基础是不牢固的。右派势力认为它是在革命中诞生的,是同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联系在一起的;左派势力则认为它是镇压革命的结果。在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魏玛共和国还能维持,但到经济危机袭来后,它就难以继续存在了。
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
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至1934年8月,纳粹党通过一系列暴力和行政措施,巩固、扩大德国法西斯专政,确立法西斯专政。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内阁的成分。1933年2月,希特勒迫使兴登堡总统解散国会,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拉拢民族党和中央党,得到了2/3议会多数,同时他还打击共产党和社会党。在纳粹党的提议下,议会通过了《消除民族和国家痛苦法》,实际上取消了宪法,结束了魏玛共和国。
2.争取对军队的控制权。希特勒上台后频频接近军界,直接与士兵对话,他向军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保证给军队独立地位,使军队成为国家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了军官们的支持。并借军队之手清除了冲锋队。
3.镇压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利用“国会纵火案”,下令逮捕了所有德共议员和德共全体干部,杀害了德共中央主席台儿曼。并通过了《国会纵火案法令》,大肆镇压共产党。
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
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至1934年8月,纳粹党通过一系列暴力和行政措施,巩固、扩大德国法西斯专政,确立法西斯专政。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内阁的成分。1933年2月,希特勒迫使兴登堡总统解散国会,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拉拢民族党和中央党,得到了2/3议会多数,同时他还打击共产党和社会党。在纳粹党的提议下,议会通过了《消除民族和国家痛苦法》,实际上取消了宪法,结束了魏玛共和国。
2.争取对军队的控制权。希特勒上台后频频接近军界,直接与士兵对话,他向军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保证给军队独立地位,使军队成为国家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了军官们的支持。并借军队之手清除了冲锋队。
3.镇压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利用“国会纵火案”,下令逮捕了所有德共议员和德共全体干部,杀害了德共中央主席台儿曼。并通过了《国会纵火案法令》,大肆镇压共产党。
4.排斥异己,清洗非纳粹党人员。取消联邦各州的独立权,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下令清洗政府中的反纳粹的一切人员及犹太人,同时还进行文化清洗。
5.对反对派实行恐怖政策。成立"盖世太保",迫害一切政敌、对手和镇压人民的反抗。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集中营。另外,希特勒为得到人民支持,执行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沿着疯狂备战、发动战争的道路走得越来越远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23
展开全部
一定会给一个国家带来落后,但经济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也可以带伤心,什么事都要顺其自然,就要开心就好,开心~开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