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善用阅读期待,促使积极阅读。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
我总是先从课题入手,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中心或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潜在思维,弄清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得怎样”等等,学生想出的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特级教师贺诚教《田忌赛马》这一课很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跳跃式导读,步步深入,步步为营:
(1)破题入手: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2)只读田忌赛马的内容(最后一段不直接写赛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理解全文:课文哪几节写败哪几节写胜?哪几节写转变的过程?
(3)为什么按正常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
(4)“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到了?(再细读第三小节。)
(5)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
(6)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得全胜?
(7)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显然,由于教师把课文归纳出五个发现点,善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力度,缩短了发现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短程”。阅读期待下的阅读,不是阅读者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阅读者有一种积极的阅读心理,充分依据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意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对文本意义进行发掘,对文本空白进行填补,对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行重塑和再创造。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要求的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用阅读期待,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促使形式形成积极的阅读心理。
二、保证读书时间,强化自主阅读。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有这样一段:
……
师:丑小鸭这个梦想实现了吗?朗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部分,找出最能反映丑小鸭激动、高兴、兴奋的句子,把它读好。(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找句子,自读自误)。
反馈:
生:(读)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时,心情怎样?
生:他一定非常高兴,会叫起来。
生;他会非常惊讶,简直不相信是真的。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那么谁愿意读这部分。
生:(用多种方式读好这两个句子)读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重点处做足文章,虽然上述片段只为读好两个句子,但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读,来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导自悟,屏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让学生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情”。而每一次读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课前要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课中要保证充裕的读书时间: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前让学生通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中让学生品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后让学生悟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深入地读;课后还要布置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积累。
二、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平等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把准时机引入到学习的重难处,导入到深的学习层次,导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与境界,导问出抓住重难点的有价值的问题,导悟出词句中的内涵、情感等。
我们可从下面的课例中,领会创设丰富、多元的对话情境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对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帮助。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坐井观天》时,当学生读懂青蛙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后,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有一段精彩对话:
师:刚才帮小鸟找原因的时候,讲到了青蛙,现在只是帮小鸟找一找他为什么能说对的原因,再讨论。老师听哪个小朋友说得最好。
(生继续讨论)
师:好了,谁来帮小鸟找一找说对的原因。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还有没有男生真会想,女生着急了,女生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他每天都不断地飞,还没看见边,他每天懂得的知识就更多了。
师:根据刚才几个小朋友说的,老师帮他找找原因。因为小鸟飞的地方多,见识广。他都见过什么啊,请大家看录相。
(放动画片)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作适当小结,再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师:小鸟都去过哪些地方啊请你说。
生:飞过海洋。
师:(许多学生举手要说)说过的就不说了。你来说。
生: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
师:小鸟飞了这么多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天的边在哪儿。那青蛙为什么又会错了呢请大家先看动画片。(放多媒体软件)先读一读青蛙说的这段话。
…… ……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他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学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教学对话文化的形成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
我总是先从课题入手,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中心或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潜在思维,弄清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得怎样”等等,学生想出的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特级教师贺诚教《田忌赛马》这一课很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跳跃式导读,步步深入,步步为营:
(1)破题入手: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2)只读田忌赛马的内容(最后一段不直接写赛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理解全文:课文哪几节写败哪几节写胜?哪几节写转变的过程?
(3)为什么按正常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
(4)“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到了?(再细读第三小节。)
(5)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
(6)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得全胜?
(7)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显然,由于教师把课文归纳出五个发现点,善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力度,缩短了发现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短程”。阅读期待下的阅读,不是阅读者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阅读者有一种积极的阅读心理,充分依据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意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对文本意义进行发掘,对文本空白进行填补,对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行重塑和再创造。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要求的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用阅读期待,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促使形式形成积极的阅读心理。
二、保证读书时间,强化自主阅读。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有这样一段:
……
师:丑小鸭这个梦想实现了吗?朗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部分,找出最能反映丑小鸭激动、高兴、兴奋的句子,把它读好。(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找句子,自读自误)。
反馈:
生:(读)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时,心情怎样?
生:他一定非常高兴,会叫起来。
生;他会非常惊讶,简直不相信是真的。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那么谁愿意读这部分。
生:(用多种方式读好这两个句子)读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重点处做足文章,虽然上述片段只为读好两个句子,但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读,来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导自悟,屏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让学生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情”。而每一次读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课前要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课中要保证充裕的读书时间: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前让学生通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中让学生品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后让学生悟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深入地读;课后还要布置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积累。
二、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平等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把准时机引入到学习的重难处,导入到深的学习层次,导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与境界,导问出抓住重难点的有价值的问题,导悟出词句中的内涵、情感等。
我们可从下面的课例中,领会创设丰富、多元的对话情境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对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帮助。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坐井观天》时,当学生读懂青蛙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后,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有一段精彩对话:
师:刚才帮小鸟找原因的时候,讲到了青蛙,现在只是帮小鸟找一找他为什么能说对的原因,再讨论。老师听哪个小朋友说得最好。
(生继续讨论)
师:好了,谁来帮小鸟找一找说对的原因。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还有没有男生真会想,女生着急了,女生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他每天都不断地飞,还没看见边,他每天懂得的知识就更多了。
师:根据刚才几个小朋友说的,老师帮他找找原因。因为小鸟飞的地方多,见识广。他都见过什么啊,请大家看录相。
(放动画片)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作适当小结,再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师:小鸟都去过哪些地方啊请你说。
生:飞过海洋。
师:(许多学生举手要说)说过的就不说了。你来说。
生: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
师:小鸟飞了这么多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天的边在哪儿。那青蛙为什么又会错了呢请大家先看动画片。(放多媒体软件)先读一读青蛙说的这段话。
…… ……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他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学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教学对话文化的形成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