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流程
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客观地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呢?基本思路是:阶段性连续评价、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1)建立供应商阶段性评价体系
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问题辅导、改进评价及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对以上各项的满意程度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分为5个分数段(0分~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如 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5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7950为需讨论视具体情况再定的持续考核供应商。合格的供应商进入公司级的AVL维护体系。
建立供应商运行评价体系,则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采取QSTP加权标准,即供货质量Quality(35%评分比重)、供货服务Service(25%评分比重)、技术考核Technology(10%评分比重)、价格Price(30%评分比重)。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则按照供应商进入AVL体系的时间进行全面的评价
供应商问题的辅导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专项专组辅导和结果跟踪的方法实现的。采购中心设有货源开发组,根据所负责采购物料特性把货源开发组员分为几个小组,如板卡组、机械外设组、器件组、包装组等,该小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和跟进。
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是通过供应商的进入和过程管理,对供应商的合作战略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采购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由专门的商务组分析讨论,确定有关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评估,提交专门的战略小组进行分析。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全方位、全功能的通用策略,而是一个选择性战略。是否实施伙伴关系和什么时间实施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
阶段性评价体系的特点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开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保证相对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2)体现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组织架构配合方面,将不同的信息点连接成网的管理方法。多事业部环境下的采购平台,需要满足不同事业部的采购需求,需求的差异性必须统一在一个更高适应性的统一体系内。对新供应商的认证,应由公司级的质量部门和采购中心负责供应商体系的审核;而对于产品相关的差异性需求则应由各事业部的质量处和研发处提出明确的要求。
建立一个评审小组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小组成员由采购中心、公司质量部、事业部质量部的供应商管理工程师组成,包括研发工程师、相关专家顾问、质检人员、生产人员等。
评审小组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独立于单个事业部,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网络化的管理也体现在业务的客观性和流程的执行监督方面。监督机制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加强操作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可以通过成立业务管理委员会,采用ISO9000的审核办法,检查采购中心内部各项业务的流程遵守情况。
(3)关键点控制的四项原则
关键点控制包括门当户对原则、半数比例原则、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和供应链战略原则。
门当户对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对等管理思想,它和“近朱者赤”的合作理论并不矛盾。在非垄断性货源的供应市场上,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深入程度不同,应该优先考虑规模、层次相当的供应商。不一定行业老大就一定是首选的供应商,如果双方规模差异过大,采购比例在供应商总产值中比例过小,则采购商往往在生产排期、售后服务、弹性和谈判力量对比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
从供应商风险评估的角度,半数原则要求购买数量不能超过供应商产能的 50%。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指实际供货的供应商数量不应该太多,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最好保持在2~3家,有主次供应商之分。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分析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对于公开和充分竞争的供应商市场,可以采取多家比价,控制数量和择优入围的原则。
而在只有几家供应商可供选择的有限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货源的独家供应市场,采购商则需要采取战略合作的原则,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更好的排程和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支持。
对于实施战略性长期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可以签订“一揽子协议/合同”。在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之后,还要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也要相应地变化。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战略管理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仔细分析和处理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采购商从长远目标和长远利益出发,可能会选择某些表面上看似苛刻、昂贵的供应商,但实际上这是放弃了短期利益,主动选择了一个由优秀元素组成的供应链。
(4)体系的维护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根据行业、企业、产品需求和竞争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细化评价。细化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的体现。短期的竞争招标和长期的合同与战略供应商关系也可以并存。
学习型的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采购作为一种功能,它的发展与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架构、管理阶段有关系。需要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地调整有关采购方面的要求和策略,对于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也亦然。
(5)供应商选择的十个原则
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建立和使用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
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2020-06-23 广告
2022-09-08 · 企业管理软件探讨与交流
可以通过遵循 5 步流程来战略性地管理供应商。利用8Manage供应商管理系统能更好地管理以下流程。
1、确定一组业务目做橘标和目的
在你参与供应商管理流程之前,重要的是确定供应商所需的一组业务目标和目的。它将强调每个部门对第三方的要求,这样你就可以在不重复工作量和资源的情况下,将相关供应商映射到每个需求中。这些目标也有助于评估供应商的绩效与传达给他们的目标相比。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相关标准
一旦知道使供应商参与成为必要的目标和需求,就需要定义选择标准,以选择能够为要求提供最大价值的供应商。
虽然选择标准取决于企业的类型及其对供应商的需求,但标准措施包括定价、过去工作的质量、行业认可、法律声誉等。企业也通过参与RFQ、RFQ和RFI来选择相关供应商,特别是需求很重要的时候。
3、评估和选择供应商
下一步是根据确定的选择标准评估所有相关供应商。大多数企业根据供应商的报价来评估供应商。然而,将你已经确定的其他标准考虑在内也同样重要。
评估潜在供应商的报价和建议,确保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机会。分析条款和条件,看看供应商如何计划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确保你对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机会如何影响你与供应商的合作。
4、与选定的供应商谈判并签订合同
现在你已经选择了相关供应商,你需要执行合同流程,最终使他们加入。确保所有相关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到合同流程中来,以获得合同如何确保最大基胡搜限度交付价值的宝贵见解。在许多业务案例中,合同流程由财务/采购团队与业务部门的高级主管执行,而没有咨询与供应商进行日常工作的团队。
与供应商合作,确保谈判过程顺利进行,减少障碍。
5、评估供应商绩效
供应搏历商管理过程不是选择了供应商就结束。在他们被挑选出来并入职之后,你需要定期评估他们的绩效,看看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要求的情况。
为了确保评估切实有效,要建立衡量绩效的KPI。这将对需要改进的领域提供见解,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商的绩效。它还告诉我们,我们的供应商管理流程有多有效,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