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思想的核心及其现代意义
大一统思想的核心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诸侯国之间必须拥有和谐的关系,明确诸侯国与中央的关系,重新建立礼乐制度,这样才能使得国家一切活动都步入正常的轨道上来。
大一统思想的现代价值:
1、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判陪族”这个概念被提出。从此,各民族间的团结就变得有理有据——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理应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各民族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血肉相连的。
2、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中央政府依据大一统思想,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种掘枣蠢权利,以此打破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上的隔阂,维护民族团结。比如,在新疆,中国政府普岩孙及少数民族的教育,推进汉语教学,鼓励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姻,有效地保障了新疆的稳定。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这种“大一统”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进去,这种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民族心理的深层所建构起来的,这种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是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和形成的。
这是时刻凝聚和团结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这是华夏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增强的一种生动体现。
大一统思想的核心及其现代意义:
秦皇为一统天下,征战数载,终于如愿,后发现,因百家争鸣,民心难服,遂焚书坑儒,乱世用重典,单剩法家。一统之思想,只为方便一人之统治也。现在采用此思想可令国人归心,但此思想,终究弊大于利。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大一统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大一统思想是由始皇实践的,但大一统思想并不是始皇最先提出的,也不是在秦国产生的,它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渊源。“大一统”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中,但包含大一统思想的理论和观念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萌发了。
三皇五帝时期,被誉为中华衡凯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曾提出了“万国和”的主张。“万国和”即指天下一家,万国一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这种“万国和”的思想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基础。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尧舜禹巡狩全国各地,让各地势力统统拜服在他们脚下。传说舜就是为了万国一统的事业,死在巡狩的途中。大禹时,对内设立九州,对外咐卜唤建立五服制,开始形成统一观念。
九州弊差制可以看作是后来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雏形,它将全国分为九个部分,每部分设立州牧,集中权力于中央,这正是大一统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
2013-06-25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瞎档蚂变”,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帝王授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是汉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董仲舒建议统一学蠢渣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大一统中国, 大一统思想在现在,是有巨大凝聚作用的。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精英意识,也成为支撑大一统中国和精英主义的一党长期执政的,不可或缺的传统思想资源。在中国群体成员凝聚力的来源在于群体成员的整体配合效能与归属心理对立统一。大一统思想在现在是中国精英能够结成和坚持强有力的长期联盟不可或缺的前提。
中国的优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中国传留下来的大一统中国的大国规模的优势,大一统中国为了有效地提升中国的综合性生存竞争能力,大一统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化大变局相补相成,是推动中国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而要维持一个大一统的中国,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大一统、精英主义、一党长期执政、低自由度的初级自由化,这些能够同时满足中国的大一统和工业革命两大需求。
2013-06-25
2013-06-25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