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读后感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立足新版课标,对修订前后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解读;同时,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上帮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新版课标,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版课标,尤其是对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争议较大或把握不到位的重要思想、基本概念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于开放、创新,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加强实践。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如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①激发阅读兴趣;
②培养朗读能力;
③落实字词句训练;
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
教学的重点是:
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⑤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所以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
具体的指标是:
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
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既注重双基,又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我昨天听的`著名语文专家侯光玉关于阅读教学的解读: “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旨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教学生的是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这篇文章之中。”是何其相似!
但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前几天网友发了《中国教育如何把孩子教“蠢”》给我,其中说到:中国教育的一大“功效”是,将学生与真正的“学习”有效隔离、与生活有效的隔离。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融入全身心的体验与感受之后收获新知识,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探究精神的,大多数时候是自觉主动、积极参与的,而我们往往为了所谓的高分而忽视了这些。希望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能从思想上根本改变。小学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作用,改变思想与做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品质,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