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音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人的素质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比如,在音乐的熏陶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升华思想境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等。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听音乐、欣赏音乐做铺垫。这些都是学生素质培养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一直被视为副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高度重视起来。教师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又不和升级、升学考试有联系,让学生会唱几首儿歌就行了,对学生也没有系统、严格的学习要求,音乐课变成了非常自由的课。教师既便教一些乐理知识,教得也非常死板,教学内容单一,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相符合,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找准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彻底纠正这种局面,以利于素质教育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基本条件。
二、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条件
1.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下,素质教育被放到了教学的首位,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利用音乐课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在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学唱《学习雷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雷锋的光荣事迹,使他们学习雷锋的精神。道德观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我们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2.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为进行音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给学生和音乐教师配备音乐课专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定期组织培训,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教学技能,使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例如,安排教学水平高的音乐教师继续进行深造,与外校联合组织教师音乐技能大赛,召开教师经验研讨会等等,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和教学水平。
4.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外,还要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了,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追求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努力寻找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点,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在这种课堂“主人翁”精神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让他们通过音乐课的课外活动,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
三、音乐教育要体现个性化
从教育学角度看,个性实际上指的是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内在本质特征为主体性和独特性。教育的个性化是基于对个体独特性尊重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没有理由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限制本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的发展,因为那样意味着对个体发展的不公正。基于主体性基础上的独特性是衡量个体个性发展的标准,在充分发挥了个体主体性基础上体现的独特性,亦即说明个体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其潜能。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教育的共同趋势,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的宗旨。为此,教师要着力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的改革,以适应个性化的要求。
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多方位地增强音乐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组织的课外音乐活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迎接某个节日进行的临时排练的活动。例如,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音乐和舞蹈的排练。这种短期的音乐活动不能很好地维持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音乐理论教学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真正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是集体形式的,如组织合唱、器乐队、舞蹈队等,教师要为活动创造条件,安排场地和时间;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聘请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指导;课外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课外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才能,让他们有参与的兴趣;课外活动的组织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教师辅导,音乐教师要承担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做到认真准备,正确辅导,指导要得法、得力,做到课内外结合。
总之,素质教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在小学音乐学科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实施。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做一名合作的素质教育执行者。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人的素质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比如,在音乐的熏陶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升华思想境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等。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听音乐、欣赏音乐做铺垫。这些都是学生素质培养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一直被视为副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高度重视起来。教师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又不和升级、升学考试有联系,让学生会唱几首儿歌就行了,对学生也没有系统、严格的学习要求,音乐课变成了非常自由的课。教师既便教一些乐理知识,教得也非常死板,教学内容单一,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相符合,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找准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彻底纠正这种局面,以利于素质教育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基本条件。
二、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条件
1.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下,素质教育被放到了教学的首位,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利用音乐课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在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学唱《学习雷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雷锋的光荣事迹,使他们学习雷锋的精神。道德观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我们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2.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为进行音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给学生和音乐教师配备音乐课专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定期组织培训,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教学技能,使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例如,安排教学水平高的音乐教师继续进行深造,与外校联合组织教师音乐技能大赛,召开教师经验研讨会等等,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和教学水平。
4.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外,还要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了,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追求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努力寻找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点,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在这种课堂“主人翁”精神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让他们通过音乐课的课外活动,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
三、音乐教育要体现个性化
从教育学角度看,个性实际上指的是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内在本质特征为主体性和独特性。教育的个性化是基于对个体独特性尊重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没有理由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限制本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的发展,因为那样意味着对个体发展的不公正。基于主体性基础上的独特性是衡量个体个性发展的标准,在充分发挥了个体主体性基础上体现的独特性,亦即说明个体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其潜能。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教育的共同趋势,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的宗旨。为此,教师要着力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的改革,以适应个性化的要求。
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多方位地增强音乐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组织的课外音乐活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迎接某个节日进行的临时排练的活动。例如,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音乐和舞蹈的排练。这种短期的音乐活动不能很好地维持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音乐理论教学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真正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是集体形式的,如组织合唱、器乐队、舞蹈队等,教师要为活动创造条件,安排场地和时间;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聘请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指导;课外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课外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才能,让他们有参与的兴趣;课外活动的组织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教师辅导,音乐教师要承担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做到认真准备,正确辅导,指导要得法、得力,做到课内外结合。
总之,素质教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在小学音乐学科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实施。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做一名合作的素质教育执行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