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作品赏析
卢梭从 1776 年开始尝试一种自足性质的写作,这就是通常被看作《忏悔录》续篇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可以说,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卢梭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它专属于像卢梭一样的人,这种生活“通过从公民社会中退隐、亦即生活在其边缘而得享至高无上的幸福。”《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像一个身心平静的人在畅谈自己的自由与幸福。通过“退隐”和“孤独的遐思”,卢梭以及像他那样的人获得了自由。在第十个遐想尚未写完的时候,卢梭凄然离世,《遐想》成为卢梭孤独生命之旅的凄美绝唱。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卢梭的《遐想》真实地记录了他一路上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正是在对人生的回眸中,卢梭达到了对生命的新的感悟,超越了尘世的烦扰:“我习惯了心安为家,终于几乎忘却了所有的苦难,不再觉得痛了。就这样我才亲身体会到幸福的源泉就在我们自身,别人的所作所为又怎能真让懂得追求幸福的人身处惨境呢。”对幸福真谛的顿悟,使晚年的卢梭不再将心力用于愤怒的还击和徒劳的辩解,这个“被人类所驱逐的人”,在贫病交加的穷途末路上开始兴致盎然地研究植物学,探索自然的奥秘,享受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将自己的爱心撒播给路人,在生命烛火即将熄灭的时刻体验到了无比纯净的幸福。这种宁静的幸福感使卢梭以往“雄浑澎湃的演讲体文风,至此一变为绵密细腻、韵味悠远的抒情风格”,“这部最后的《遐想》很像一只老而忧郁的夜莺在森林的寂静中唱出的美丽的歌曲。他在想着一生中不多的幸福岁月:这就是他被自然吞没进去,与宇宙溶为一体的那些日子。” 独语散文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标准的“独语”散文。“独语”散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意识流散文,是比意识流小说更为真实的创作主体的心灵档案。为了将“无声的心声”化为有声有形有色的心灵图景,“独语”散文通常综合运用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等意识流手法,有时也会单独使用其中某种手法。“独语”散文是孤独者进行自我情感调节的一种文学治疗工具,它能够起到缓解意志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消除内心紧张焦虑,返归宁静和平心境的特殊心理治疗功能。在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独语”散文中,创作主体只与自我对话,“我”是倾诉者,“我”也是倾听者,“我”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语境呈现内敛状态,语言上具有封闭性和自我指涉性。“独语”散文是孤独者对以感情为链的意识流的展示。卢梭在“漫步之一”中写道:“这些文字实际上只是某种不成形的遐想日记,大多是在谈论有关我自己的问题,一个孤独的沉思者总是考虑自己更多些。另外所有那些在我散步时闪过我脑海的怪念头也将在这本日记里占有一席之地。我想到过什么也就说些什么,都是自然流露,少有那种前因后果的联系。”
以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为原型,可以看到,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创作主体在孤独的心境下,以自我心理调适为旨归,以灵魂的自我观照为内容,以内心独白为主要话语方式的散文体式”,相对于“闲话”散文的汩汩滔滔,气象万千,处于边缘地位的“独语”散文则更像是孕育自作家心灵深处的蚌贝,它可能会被时代的大潮吞没,但在潮退后却会安静地留在沙滩,带给我们更多的回味,印证了叔本华所说,真正好的作品不一定在它诞生的时代获得知音和荣誉,但却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卢梭的“梦思”
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梦思”在卢梭那里是一种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方 式。“梦思”一词自12 世纪开始在法语中出现后,它的意义和用法有过一系列的变化,到了卢梭那里, 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它甚至被卢梭用来指称自己一生最主要的精神活动、生命的基本状态:“我的一生差不多只是个长长的梦思, 它被我每日的散步分隔成不同的篇章。”
在具体情况下, 卢梭对其“梦思”的描绘、解说又不尽相同。它有时是指一种向内心深处沉潜、漫无目标而自由放任的遐想, 这时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成分相当少;有时则是围绕某些具体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而展开的想象, 它最初虽然也是散漫无拘的, 但最终却和理论性的思维相结合, 并为后者提供活跃的动力。卢梭的梦思有一个强烈的特征, 就是它通常需要在自然环境(包括乡村)中展开, 借助自然景物的触发而逐渐活跃、不断深入。甚至可以说,自然几乎是他的梦思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不仅因为自然的优美景色宜于离群独居之人沉入他的遐想, 而且, 在卢梭看来, 自然作为“本然”的、不受——至少是少受——人类文明影响的存在,它还蕴涵着深刻的宗教与道德意义。他的梦思也正是从诗意、宗教、道德等多个层面上重新发现了自然, 将自然与作为人类文明集中表现的城市生活相对照, 在歌颂前者的同时对后者加以严厉的批判。因而, 卢梭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集中和大量描写自然风光、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作家, 以此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卢梭兼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人格特征, 在他的梦思这一特别的思维方式中得到充分的完整的体现。恐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他才把自己的一生描述为“一个长长的梦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