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书是什么样子

古代的... 古代的 展开
 我来答
河传杨颖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0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万
展开全部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

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简策指在竹片和木板上书写文章,编连成册的书籍。盛行于春秋到东汉末年,在纸张发明并推广普及以后,大约在公元 4世纪的东晋时期,简策才基本绝迹。

扩展资料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

书籍的功能和作用

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了解,书籍逐渐的发展到轻便、历久,易于记载、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籍

heartLPSa
推荐于2019-09-19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82
展开全部

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简策和版牍。

简策是用细竹条或细木条编连而成。一根竹木条叫做“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一部书要用很多的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成为策(册)。

通常一策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简一般是先编成策再写字,也有先写字再编成策。鞭策多用麻绳,有的用丝绳(叫”丝编”)
、皮绳(叫“韦编”)。一策书用几道编,主要是根据简的长短来定。

版牍用的是薄木板,没写字的木板叫“版”,写了字的叫“牍”,版时长方形的。版牍一般用来写短文章,一块版牍就是一篇文章。这是和简策不同的地方。简策和版牍使用毛笔和墨写的,字写错了就用刀子刮削掉再写。

扩展资料:

用简策创作的作品:

我国早在商代已经有简策了,战国至汉末,简策是书籍的主要形式。解放后,全国各地不断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策和版牍,其中有的保存得相当完整。

像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1000多枚竹简,大部分是秦律,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4900多枚竹简,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管子》、《晏子》等大量先秦诸子的著作。

《孙膑兵法》是失传了1700多年的兵书,它和《孙子兵法》同时出土,澄清了长期以来对孙武(孙子)、孙膑以及他们的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所产生的各种疑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杨叔说娱乐
推荐于2019-08-07 · 专注娱乐点评,分享娱乐。
杨叔说娱乐
采纳数:646 获赞数:56751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简策指在竹片和木板上书写文章,编连成册的书籍。盛行于春秋到东汉末年,在纸张发明并推广普及以后,大约在公元 4世纪的东晋时期,简策才基本绝迹。

扩展资料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

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著书籍的应用。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著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娱乐小八卦啊a
高粉答主

2019-04-25 · 娱乐小八卦,天天都知道
娱乐小八卦啊a
采纳数:256 获赞数:11784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国最早的书籍-甲骨。

《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说的典册指的就是书籍,可见早在殷代我们就有书了。那时的书是什么样子,春秋战国时期似乎没有多少人看过。所以孔丘在谈到前代礼:制的时候,发出了“殷礼不征,文献不足”的浩叹。

甲骨的发现是清朝末年的事。据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个喜欢古董的山东人王赘荣在北京害了疟疾,医生给他开的药方中有一味药是龙骨。从药店买回的龙骨上,他发现刻有类似篆文的东西,从此他注意收集这样的龙骨。

王潞荣死后,他的儿子出卖家里的东西,这些龙骨归《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鸽。刘鹦称它为龟板,在光绪三十年(1904)选了一千零五十八片印成((铁云藏龟》一书。从此以后,人们知道这些龙骨上面刻的是一种古代的文字。

接着,人们又访察到这些“龙骨”是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发现的,那个地方正是《史记·项羽本纪》上面所说的“殷虚”。这些“龙骨”也被叫作“殷虚甲骨”。


扩展资料

使用甲骨进行占卜,要先取材、锯削、刮磨,再用金属工具在甲骨上钻出圆窝,在圆窝旁凿出菱形的凹槽,此过程称为钻、凿。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纹判断凶吉。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周时期的甲骨上还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

殷墟出土的甲骨已有15万片左右,对甲骨的研究包括释读、卜法文例分析、分期断代研究和社会历史考证等。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整理、缀合、墨拓、分类、分期、著录、释读和综合研究。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种文体。甲骨文的出土发现,将汉字乃至世界承认的中华文明提前至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商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甲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铚闉僟B6837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2.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6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我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现在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用竹木简做书籍。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写在丝织上的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而且易于书写,不过丝织品价格昂贵 ,所以帛书的数量远比竹木简书为少。东汉又出现了纸书,纸书轻便、易于书写,价格比较便宜,深受人们欢迎。以后纸书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晋朝,纸书完全取代了竹木简书和帛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