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追问
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这不是唐朝的吗?怎么讲到八股取士上去了?
展开全部
其实从文化思想上考虑,儒家经典经过曲解和重新定义后,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是没有什么值得奇怪和指责的,因为你总不能指望当时的统治者开明到去接受反对自己的思想文化吧。
八股文作为一种形式,除了断章取义,极其呆板外,也没有什么。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但是当时的统治者仅仅以此为选拔官员人才的唯一标准,自然读书人也只以此为读书的基础和钻研的对象,结果严重的忽略了自然科学,导致长时间自然科学严重滞后,屈辱的近代史估计也和这一点不无关系吧。
八股文作为一种形式,除了断章取义,极其呆板外,也没有什么。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但是当时的统治者仅仅以此为选拔官员人才的唯一标准,自然读书人也只以此为读书的基础和钻研的对象,结果严重的忽略了自然科学,导致长时间自然科学严重滞后,屈辱的近代史估计也和这一点不无关系吧。
追问
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这不是唐朝的吗?怎么讲到八股取士上去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