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很抠门,我该怎么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一直认为“抠门”是一个贬义,但现实却教会我“抠门”的重要性。
我和男朋友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这座城市工作。但我们的消费观却非常不一样!
我认为定期储蓄是有必要的,但生活水平不能降低。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自己的消费观是不大手大脚,但是也不能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每个月到手4000的工资,除去房租水电和日常的生活开支,会留下1000元左右来储蓄。
这个时候每个月还是会约着小伙伴去逛逛街,看看时下较热的电影,每周还会点2-3次外卖。
男朋友则能省则省,不浪费一分钱。
能在家吃的不会出去吃,即使出去吃了也是炒饭或者米线。
基本不会去电影院,想看的电影也是等到电影院下架后在家里用视频软件看不会定期去买衣服,而是等到换季打折的时候统一去囤。
甚至去买普通小吃,超过了他的接受范围他就不会去购买,而是要回家自己购买食材去做,就比如一份卤鸡脚。
虽然我赞同节俭,但是像男朋友这样的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一度让我觉得他太过于“抠门”。

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了“抠门”一族。
不是因为被男朋友美好的道德品质感化,也不是因为我突然开通了“抠门”之心,而是现实要求我不得不变成“抠门”的人。
起因是我想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年初,我俩陪朋友去看了一套房子,装修精致的样板房扣人心弦,再加上身边的朋友也陆续买了房,我第一次有了想要在这个城市有一套房的念头。
我纠结了很多天,纠结的主要原因是买房子会降低我们本来的生活水平。
而男友的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买房,他纠结的不是生活水平,而是买房的首付以及以后的房贷。
正如他所担忧的,我们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首付资金不够,需要向亲戚朋友借钱。

签购销合同前的一个周,我们把自己所有资产拿出来以后,首付还差着3万块钱左右。
正是这3万块,让我深切感受到借钱的尴尬和痛苦,我们各自辗转在亲戚朋友之间,一次次的希望变成失望,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挫败感。
这样的挫败感会持续很长时间,尽管努力控制自己,但还是无法避免在愤懑和自卑之间切换。
前期2-3个人借不到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人品和能力,和不被别人信任的挫败感。
超过3-5个人你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对于社会和亲人的价值。
超过5个人你会慢慢接受,但是你和借过钱,并且没借到的朋友之间会悄无声息地产生一道沟,彼此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对方也会产生不能帮助你的愧疚感。
从此以后,对于男朋友的行为我不再认为是“抠门”,甚至我心甘情愿成为他这样的人。
我深切体会到关键时刻钱对于我的重要性,不仅仅影响事情本身的进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
我一直将“别人帮你是情义,不帮你才是理所当然”设为人生座右铭,但被一次次拒绝以后,无论如何控制自己,心里的自卑感还是如影随形,甚至控制得不好,还会增加对社会的厌恶感和无助感。
最后,我们把信用卡和花呗以及提前预支工资,终于凑足了首付。
至于贷款,我和男朋友商量好各自付一半,包括房贷和各项生活开支。
因为他工资稍微高一些,他还需要额外准备还信用卡和花呗的钱,即使这样的分配方法,还是让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

我在支付一半的房贷后,剩下的一半只够日常开支,因为暂时不能“开源”,我们只能先从“节流”下手。
我们基本不出去吃饭,基本都是买菜做饭。
周末出去玩也是去一些不要门票的公园或者图书馆。
对于自己想看的电影当然也是在家用视频软件看了,毕竟一张电影票可以买一个多月的视频会员了。
当然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也在努力地想办法开源啦。
男朋友最近把二建的证书考了下来,工资会小有提升;而我在学习理财过程中也小有成就。
周末不出去玩,多出来的时间他可以健身锻炼,看书学习。
而我作为一枚吃货,研究美食成为我的周末消遣,感觉离自己成为美食博主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身边偶尔会有朋友说我们过得太“抠门”,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省下的每一分钱增加了多少我们对生活的踏实感!
我和男朋友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这座城市工作。但我们的消费观却非常不一样!
我认为定期储蓄是有必要的,但生活水平不能降低。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自己的消费观是不大手大脚,但是也不能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每个月到手4000的工资,除去房租水电和日常的生活开支,会留下1000元左右来储蓄。
这个时候每个月还是会约着小伙伴去逛逛街,看看时下较热的电影,每周还会点2-3次外卖。
男朋友则能省则省,不浪费一分钱。
能在家吃的不会出去吃,即使出去吃了也是炒饭或者米线。
基本不会去电影院,想看的电影也是等到电影院下架后在家里用视频软件看不会定期去买衣服,而是等到换季打折的时候统一去囤。
甚至去买普通小吃,超过了他的接受范围他就不会去购买,而是要回家自己购买食材去做,就比如一份卤鸡脚。
虽然我赞同节俭,但是像男朋友这样的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一度让我觉得他太过于“抠门”。

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了“抠门”一族。
不是因为被男朋友美好的道德品质感化,也不是因为我突然开通了“抠门”之心,而是现实要求我不得不变成“抠门”的人。
起因是我想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年初,我俩陪朋友去看了一套房子,装修精致的样板房扣人心弦,再加上身边的朋友也陆续买了房,我第一次有了想要在这个城市有一套房的念头。
我纠结了很多天,纠结的主要原因是买房子会降低我们本来的生活水平。
而男友的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买房,他纠结的不是生活水平,而是买房的首付以及以后的房贷。
正如他所担忧的,我们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首付资金不够,需要向亲戚朋友借钱。

签购销合同前的一个周,我们把自己所有资产拿出来以后,首付还差着3万块钱左右。
正是这3万块,让我深切感受到借钱的尴尬和痛苦,我们各自辗转在亲戚朋友之间,一次次的希望变成失望,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挫败感。
这样的挫败感会持续很长时间,尽管努力控制自己,但还是无法避免在愤懑和自卑之间切换。
前期2-3个人借不到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人品和能力,和不被别人信任的挫败感。
超过3-5个人你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对于社会和亲人的价值。
超过5个人你会慢慢接受,但是你和借过钱,并且没借到的朋友之间会悄无声息地产生一道沟,彼此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对方也会产生不能帮助你的愧疚感。
从此以后,对于男朋友的行为我不再认为是“抠门”,甚至我心甘情愿成为他这样的人。
我深切体会到关键时刻钱对于我的重要性,不仅仅影响事情本身的进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
我一直将“别人帮你是情义,不帮你才是理所当然”设为人生座右铭,但被一次次拒绝以后,无论如何控制自己,心里的自卑感还是如影随形,甚至控制得不好,还会增加对社会的厌恶感和无助感。
最后,我们把信用卡和花呗以及提前预支工资,终于凑足了首付。
至于贷款,我和男朋友商量好各自付一半,包括房贷和各项生活开支。
因为他工资稍微高一些,他还需要额外准备还信用卡和花呗的钱,即使这样的分配方法,还是让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

我在支付一半的房贷后,剩下的一半只够日常开支,因为暂时不能“开源”,我们只能先从“节流”下手。
我们基本不出去吃饭,基本都是买菜做饭。
周末出去玩也是去一些不要门票的公园或者图书馆。
对于自己想看的电影当然也是在家用视频软件看了,毕竟一张电影票可以买一个多月的视频会员了。
当然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也在努力地想办法开源啦。
男朋友最近把二建的证书考了下来,工资会小有提升;而我在学习理财过程中也小有成就。
周末不出去玩,多出来的时间他可以健身锻炼,看书学习。
而我作为一枚吃货,研究美食成为我的周末消遣,感觉离自己成为美食博主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身边偶尔会有朋友说我们过得太“抠门”,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省下的每一分钱增加了多少我们对生活的踏实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