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用人?
在先秦时,诸位先哲就对如何识人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可见识人之于先秦政治哲学的重要。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表示,一个人的贤愚,一人说了不算,而是在人际交往圈中被广泛认可,乃至推而广之,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都推崇他,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人才。
齐国的贤相晏子婴则认为,人天赋秉性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人做一样的事,不能以一样的标准来要求,正确的任用应该是看重一个人的长处时,不强求他弥补短处,看重一个人的技能时,不强求他弥补自己拙笨之处。
这是识人用人的大方略。晏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这些话想必是多年从政经验归纳得出的经验之谈。
同样出于经验之谈的还有魏国儒生,子夏的学生李克的一席话,语出《史记·魏世家》。
魏文侯要选宰相,问李克觉得翟璜与魏成子二人谁合适。李克推辞一番后说了五条原则:
1、居视其所亲
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2、富视其所为
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是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反之,救济贫困,栽培有为之士,投资实业,则可委以重任。
3、达视其所举
看他处在显赫之位时如何选拔推举部属。若任人唯贤,举人以才,就是胸襟坦荡,秉公办事之士。
若任人唯亲,搞“家天下”、“帮天下”,显然不适宜担任重要职务。
4、穷视其所不为
看一个人身处困境,能不能守住底线,不做苟且之事。如果能,便可以加以使用。不然,断不可用。
5、贫视其所不取
看一个人在贫困潦倒时的行为。人在此时不取不义之财,则品行高洁,难能可贵,重用后必有大成。若见钱眼开,如蝇逐臭,则万不可用。
魏文侯本来举棋不定,听完李克一番话,就抱定了主意,可见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行为,对选人用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这五条也被后世沿用下来,成为重要的选人标准。
到了秦汉时期,识人用人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综合性论述,那就是《吕氏春秋· 论人篇》中概括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八观
- 凡是要考察一个人,当他在仕途顺利时就看他所尊敬的是什么人;
- 当他在显贵时就看他所任用的是什么人;
- 当他富有时就看他所养的是什么人;
- 听了他的言论就看他怎么做;
- 当他空闲时就看他的爱好是什么;
- 当和他熟悉了之后就看他的言语是否端正;
当他失意时就看他是否有所不受;当他贫贱时就看他是否有所不为。
使他欢喜以考验他是否不失常态;
- 使他快乐以考验他是否放纵;
- 使他发怒以考验他是否能自我约束;
- 使他恐惧以考验他是否能自持;
- 使他悲哀以考验他是否能自制;
使他困苦以考验他是否不变其志。
总结起来,古先哲们对识人用人之道的认识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 对一个人的评价,要注重吸纳广泛的意见,不能以一己之好恶定夺;
- 对人才的任用,要充分考虑其能力和品行,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者用之,能力有短板不要紧,要给予其在实际工作中发展提高的时间和机会;
- 对人才的提拔,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所作所为,不过分拔高,也不刻意打压,综合考虑群众意见、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他本人的个人意愿。
古代先贤们识人用人之道的宝贵经验,对今天的工作也有一定意义,可堪借鉴。
2020-09-0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