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某人比自己优秀怎么办?
1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心态是由嫉妒心理引发的。
所谓嫉妒心理,是指一个人对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怨恨情绪,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红眼病”。嫉妒心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嫉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的嫉妒,另一种是非理性的嫉妒。这两种嫉妒都是因为他人在相貌、财富、学识、能力、名誉、地位、品德、爱情等方面优于自己,使自己感到自尊心受挫所致,但两者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有一种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自尊心受挫,心里就憋了股劲,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这种人的嫉妒感就属于理性的嫉妒,是一种可转换为动力和智慧的心理活动,可使人奋起,催人向上,因而,这种“嫉妒”也可叫做“好胜心”。一个人有点“好胜心”还是必要的。还有一种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自尊心受挫,心里很不舒服,总是千方百计想贬低别人,报复别人,攻击别人,不在政治上搞垮别人,就在名声上把别人搞臭,以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属于非理性的嫉妒。这种嫉妒还常常伴随着愤怒发作,使自己失去心理平衡,变得心胸狭窄和郁郁寡欢,严重的还可能诱发各种疾病。历史上周瑜因嫉妒诸葛亮处处胜过自己,导致口吐鲜血,咽气身亡,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所以说,我们应当在感情的激流中学会驾驭理智的风帆,化嫉妒为激励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心理不平衡,大都是由于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引起的。嫉妒也一样,由于把自己看得什么都好,而当事实证明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会不舒服,就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因此,要割掉这块“心灵上的肿瘤”,就必须建立正确的评价方法,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才能达到心理平衡。其实一个人万事都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再能干的人,也会有某些弱点和短处;再不能干的人,也会有某些优点和长处。梅花自有梅花的芳香,何必嫉妒桃花的娇艳?兰花自有兰花的高雅,何必嫉妒玫瑰的光彩?牵牛花柔萝蜿蜒,别具一格,何必因荷花亭亭玉立而气恼呢?别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自己在某些方面又会领先于别人,这是一种客观现实。因此,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可以不服输,不服输是为了不固步自封;同时也要服输,服输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来理解和对待生活,笼罩在心头的嫉妒阴云,自然会被驱散。
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后,应该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动力。别人比自己进步快,一方面要豁达大度,另一方面又不能自甘落后,要暗暗使劲,鞭策自己,鼓励自己,敢于与别人再较量一番,这才是强者的心态。曾有一位干部,每次遇到与自己资历相当的同事得到提拔,而自己没动时,就到烈士陵园走一趟,看看那些知名的烈士,想想那些无名的英雄,心中豁然开朗,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终于也得到了进步。这种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实现心理转化的途径,我们不妨也可以试试。
人在嫉妒别人的时候,总是只想到自己,而很少想到别人。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要是讽刺、挖苦别人,你心里虽然一时高兴了,但别人却很痛苦,而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高兴,而要让别人痛苦呢?再说,你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不会也这样对待你呢?要是别人也这样,你心里又是啥滋味呢?世上许多事情只要能替别人想想,经常进行一下心理互换,我们的心胸就会宽阔起来,许多杂念就会远离我们而去。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如果你有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而且认认真真地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不会将眼睛盯住别人的一举一动,不会为一些小事伤脑筋,不容易为自己的暂时后进和别人暂时的先进而计较,这样,嫉妒之心就难同你结伴了。
所谓嫉妒心理,是指一个人对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怨恨情绪,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红眼病”。嫉妒心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嫉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的嫉妒,另一种是非理性的嫉妒。这两种嫉妒都是因为他人在相貌、财富、学识、能力、名誉、地位、品德、爱情等方面优于自己,使自己感到自尊心受挫所致,但两者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有一种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自尊心受挫,心里就憋了股劲,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这种人的嫉妒感就属于理性的嫉妒,是一种可转换为动力和智慧的心理活动,可使人奋起,催人向上,因而,这种“嫉妒”也可叫做“好胜心”。一个人有点“好胜心”还是必要的。还有一种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自尊心受挫,心里很不舒服,总是千方百计想贬低别人,报复别人,攻击别人,不在政治上搞垮别人,就在名声上把别人搞臭,以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属于非理性的嫉妒。这种嫉妒还常常伴随着愤怒发作,使自己失去心理平衡,变得心胸狭窄和郁郁寡欢,严重的还可能诱发各种疾病。历史上周瑜因嫉妒诸葛亮处处胜过自己,导致口吐鲜血,咽气身亡,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所以说,我们应当在感情的激流中学会驾驭理智的风帆,化嫉妒为激励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心理不平衡,大都是由于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引起的。嫉妒也一样,由于把自己看得什么都好,而当事实证明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会不舒服,就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因此,要割掉这块“心灵上的肿瘤”,就必须建立正确的评价方法,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才能达到心理平衡。其实一个人万事都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再能干的人,也会有某些弱点和短处;再不能干的人,也会有某些优点和长处。梅花自有梅花的芳香,何必嫉妒桃花的娇艳?兰花自有兰花的高雅,何必嫉妒玫瑰的光彩?牵牛花柔萝蜿蜒,别具一格,何必因荷花亭亭玉立而气恼呢?别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自己在某些方面又会领先于别人,这是一种客观现实。因此,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可以不服输,不服输是为了不固步自封;同时也要服输,服输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来理解和对待生活,笼罩在心头的嫉妒阴云,自然会被驱散。
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后,应该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动力。别人比自己进步快,一方面要豁达大度,另一方面又不能自甘落后,要暗暗使劲,鞭策自己,鼓励自己,敢于与别人再较量一番,这才是强者的心态。曾有一位干部,每次遇到与自己资历相当的同事得到提拔,而自己没动时,就到烈士陵园走一趟,看看那些知名的烈士,想想那些无名的英雄,心中豁然开朗,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终于也得到了进步。这种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实现心理转化的途径,我们不妨也可以试试。
人在嫉妒别人的时候,总是只想到自己,而很少想到别人。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要是讽刺、挖苦别人,你心里虽然一时高兴了,但别人却很痛苦,而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高兴,而要让别人痛苦呢?再说,你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不会也这样对待你呢?要是别人也这样,你心里又是啥滋味呢?世上许多事情只要能替别人想想,经常进行一下心理互换,我们的心胸就会宽阔起来,许多杂念就会远离我们而去。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如果你有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而且认认真真地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不会将眼睛盯住别人的一举一动,不会为一些小事伤脑筋,不容易为自己的暂时后进和别人暂时的先进而计较,这样,嫉妒之心就难同你结伴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程度有浅有深,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如自己与某同学是好朋友,他的学习成绩、能力等都较强,对自己的好朋友并不想加以攻击,但在内心总有一点酸楚。而程度较深的嫉妒,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对能力超过自己的同学进行挑剔、造谣、诬陷等。 嫉妒心理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工作。嫉妒心强,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朋友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1.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心胸开阔,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客观规律。 2.转移注意力,给自己一个不嫉妒的理由。 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时,我们就无暇去嫉妒别人。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那么,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 3.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 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总之,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你不妨借嫉妒心理的强烈超意识去奋发努力,升华这种嫉妒之情,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心里平衡与心里失衡
心理平衡一词是中国人独创的心理学术语,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就关乎到心里是否能够维持平衡。
比如你对于答谢的认知,以前文保洁员的故事作为例子:
有人可能觉得钱应该要还的,失主答不答谢都没关系;
有人觉得帮失主捡到这么多现金,应该答谢;
有人可能觉得答谢意思意思就可以;
有人觉得应该厚金答谢。
所以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很显然,失主和保洁员对于答谢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人的全景》提到:我们头脑中始终有一个天平,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都像是这个天平上的砝码,拿掉或者增加任何一端的砝码,都会导致天平的失衡。
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心理失衡呢?
二、令心理失衡的因素
1.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人的全景》提到每当出现心理失衡的时候,往往就是实际结果和预期不匹配的时候。
前文说的保洁员,她帮失主捡到了整整12万人民币,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她一分也没有贪,还给了失主。她本想着失主应该会给她报以物质的感谢,没想到失主最后就以几个香瓜、樱桃和一面锦旗把她“打发”了,因此觉得心里失衡,感觉特别委屈,去对记者诉苦水。
想象中的场景:失主给物她质奖励作为感谢;
现实中的场景:失主只给了她一些水果和锦旗。
这两者之间就是实际结果和预期不匹配,所以导致保洁员心理不平衡。
2. 与他人比较
与他人比较也会导致心理失衡,大多数人内心里都会有一种,与人比较的心理。比较就是和他人比个输赢,比赢就是我比他人强,比输就是我不如他人。
《人的全景》提到从生理上看,比赢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大量使人愉悦的激素,让你产生轻松甚至是狂喜的情感体验。比输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和压力相关的激素,使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
历史上“负荆请罪”这一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从与他人比较的角度去看。
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因在秦国数次为赵王抵挡住秦王的羞辱,为赵国作出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了上卿,地位在赵国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非常不满,他拿自己与蔺相如做比较:
我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攻,蔺相如原不过是下层小民,只以能说善辩而位居我之上,我实在感到羞耻,忍不下这口气。
这很明显就是拿自己与蔺相如座比较,在现实中,蔺相如是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所以廉颇事实上职位是不如他人,这是输了。因此产生了羞耻、不满的负面情绪,导致自己心理不平衡。
所以自身内在的期待,和外在与人比较,都会导致心理不平衡。我们应当如何恢复和保持内心的平衡呢?
三、如何保持/恢复平衡
01.ABC情绪认知理论
我们平常所做的事,都会觉得很重要,那免不了就会紧张、在乎。
你需要改变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平常心对待。
在此我们可以用到ABC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一个情绪ABC理论。A是具体事件;B是你对事件的解读,就是你的看法;C是你的情绪,行为倾向。
比如公司有一个升职的职位,候选人是你和一位同事,你会紧张、在乎,想把事做好,但有时候用力过猛就会产生反效果,可能会导致发挥失常,最终错失机会。最终又感觉别人不如你,凭什么升职的是他,从而心理不平衡。
在心理不平衡发生之前,你就需用到ABC认知理论,来看见你对事情的看法。
A:公司要晋升一个职位,把你和一位同事作为候选人;
B:晋升职位固然是一个好机会,但切莫太过于心急,无论结果如何,平常心对待;
C:你的情绪就会感到缓和,做起事情来也不会急躁,更加胜券在握。
就算最后你失利了,因为你已事先解读过这件事情:无论结果如何,平常心对待,所以心理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衡,能够很快的调节过来。
02.不好面子,回归理性
前文提到廉颇的行为,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堂堂赵国大将,位居别人之下,脸上无光,也就是没面子。
《暗时间》里曾提到,好面子是20万年前人类远古时代的“情感系统”。我们有两个大脑,一个是理性大脑,一个是情绪大脑。情绪大脑也是原始大脑,是由进化较为久远的大脑区域构成,目的是为了适应远古社会危险的生存环境。担心面子受损,就是情绪大脑的产物。
所以廉颇之所以觉得没面子,就是受了情绪大脑的影响。情绪大脑受到影响,廉颇就会变得冲动,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的反应是:不肯和他相会,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廉颇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蔺相如,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这是受到理性大脑主宰,如蔺相如受到情绪大脑的控制,就会像廉颇一样,上前与对方撕扯一番,后果就会是蔺相如说过的担忧:
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故事的结尾,大家也很清楚,就是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回归到理性大脑的廉颇,与蔺相如成为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齐国。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需要有一颗理智的心(大脑)来管理好负面的情绪,恢复/保持心理平衡。
03.“SIFT”思考
工作中,我们内心感到不平衡,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与他人作出比较,嫉妒他人比你好,比你的职位高,比你的工资多。
心理平衡一词是中国人独创的心理学术语,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就关乎到心里是否能够维持平衡。
比如你对于答谢的认知,以前文保洁员的故事作为例子:
有人可能觉得钱应该要还的,失主答不答谢都没关系;
有人觉得帮失主捡到这么多现金,应该答谢;
有人可能觉得答谢意思意思就可以;
有人觉得应该厚金答谢。
所以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很显然,失主和保洁员对于答谢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人的全景》提到:我们头脑中始终有一个天平,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都像是这个天平上的砝码,拿掉或者增加任何一端的砝码,都会导致天平的失衡。
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心理失衡呢?
二、令心理失衡的因素
1.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人的全景》提到每当出现心理失衡的时候,往往就是实际结果和预期不匹配的时候。
前文说的保洁员,她帮失主捡到了整整12万人民币,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她一分也没有贪,还给了失主。她本想着失主应该会给她报以物质的感谢,没想到失主最后就以几个香瓜、樱桃和一面锦旗把她“打发”了,因此觉得心里失衡,感觉特别委屈,去对记者诉苦水。
想象中的场景:失主给物她质奖励作为感谢;
现实中的场景:失主只给了她一些水果和锦旗。
这两者之间就是实际结果和预期不匹配,所以导致保洁员心理不平衡。
2. 与他人比较
与他人比较也会导致心理失衡,大多数人内心里都会有一种,与人比较的心理。比较就是和他人比个输赢,比赢就是我比他人强,比输就是我不如他人。
《人的全景》提到从生理上看,比赢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大量使人愉悦的激素,让你产生轻松甚至是狂喜的情感体验。比输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和压力相关的激素,使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
历史上“负荆请罪”这一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从与他人比较的角度去看。
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因在秦国数次为赵王抵挡住秦王的羞辱,为赵国作出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了上卿,地位在赵国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非常不满,他拿自己与蔺相如做比较:
我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攻,蔺相如原不过是下层小民,只以能说善辩而位居我之上,我实在感到羞耻,忍不下这口气。
这很明显就是拿自己与蔺相如座比较,在现实中,蔺相如是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所以廉颇事实上职位是不如他人,这是输了。因此产生了羞耻、不满的负面情绪,导致自己心理不平衡。
所以自身内在的期待,和外在与人比较,都会导致心理不平衡。我们应当如何恢复和保持内心的平衡呢?
三、如何保持/恢复平衡
01.ABC情绪认知理论
我们平常所做的事,都会觉得很重要,那免不了就会紧张、在乎。
你需要改变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平常心对待。
在此我们可以用到ABC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一个情绪ABC理论。A是具体事件;B是你对事件的解读,就是你的看法;C是你的情绪,行为倾向。
比如公司有一个升职的职位,候选人是你和一位同事,你会紧张、在乎,想把事做好,但有时候用力过猛就会产生反效果,可能会导致发挥失常,最终错失机会。最终又感觉别人不如你,凭什么升职的是他,从而心理不平衡。
在心理不平衡发生之前,你就需用到ABC认知理论,来看见你对事情的看法。
A:公司要晋升一个职位,把你和一位同事作为候选人;
B:晋升职位固然是一个好机会,但切莫太过于心急,无论结果如何,平常心对待;
C:你的情绪就会感到缓和,做起事情来也不会急躁,更加胜券在握。
就算最后你失利了,因为你已事先解读过这件事情:无论结果如何,平常心对待,所以心理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衡,能够很快的调节过来。
02.不好面子,回归理性
前文提到廉颇的行为,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堂堂赵国大将,位居别人之下,脸上无光,也就是没面子。
《暗时间》里曾提到,好面子是20万年前人类远古时代的“情感系统”。我们有两个大脑,一个是理性大脑,一个是情绪大脑。情绪大脑也是原始大脑,是由进化较为久远的大脑区域构成,目的是为了适应远古社会危险的生存环境。担心面子受损,就是情绪大脑的产物。
所以廉颇之所以觉得没面子,就是受了情绪大脑的影响。情绪大脑受到影响,廉颇就会变得冲动,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的反应是:不肯和他相会,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廉颇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蔺相如,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这是受到理性大脑主宰,如蔺相如受到情绪大脑的控制,就会像廉颇一样,上前与对方撕扯一番,后果就会是蔺相如说过的担忧:
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故事的结尾,大家也很清楚,就是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回归到理性大脑的廉颇,与蔺相如成为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齐国。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需要有一颗理智的心(大脑)来管理好负面的情绪,恢复/保持心理平衡。
03.“SIFT”思考
工作中,我们内心感到不平衡,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与他人作出比较,嫉妒他人比你好,比你的职位高,比你的工资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产生嫉妒的心理也是很正常的,一般产生嫉妒的心理很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也能够做到,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想缓解自己这种嫉妒心理,那么就只能用行动去克服,只有自己慢慢的努力了,才能够在行动上去变得优秀,这样也就不会去嫉妒别人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