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迎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理由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朝代纷争不断,争相招揽人才,急于富国强兵,谋求霸权。
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初期(公元前770年)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21年)的约550年间。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争相改革,纷争不断。为了在斗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竞相招揽人才,互为犄角,惺惺相惜。他们用不同的思想和学说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富国强兵。这就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为圣人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舞台。社会上形成了不同学派、不同家族争鸣的局面。学者们思想活跃,学习自由。他们著书立说,谈论时政,阐述自己的治国方法和经验。良好的政治和学术环境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
在这场巨变中,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天子对等级的服从和尊重都逐渐消失,对天的敬畏淡化,对人的力量的自信。在这场变革中,新兴地主阶级占有土地,为了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开始推动各国进行改革。而旧贵族也不甘没落,坚持宣扬旧传统,对抗新兴地主阶级。
在这样的变革中,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根据自身社会阶层的利益和立场,提出各自的主张,提出了对社会对宇宙的理解,这样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代还并未形成一种可以广泛传播并被统治者和大众普遍接受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会促使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封建统治者敲定几个主流思想后,自然会锁死思想,禁止出现影响其封建统治的思想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