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是肉做的,潜入万米深都没事,为什么钢铁打造的潜艇容易被压扁?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7-15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万
展开全部

鲸鱼是肉做的,潜入万米深都没事,为什么钢铁打造的潜艇容易被压扁?

深海巨大的压强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左右,海洋中最深的区域为海平面以下11521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由于深海压强大、温度低、氧气含量、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人类对海洋的探测,目前来看总体上还是非常低级的水平,有科学家表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还没有对太阳系内的诸多星体熟悉。单拿深海里的压强来说,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ρgh来推测的话,海平面以下1000米的地方,物体所承受的海水压强就是海平面的近100倍,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上百吨物体的重量。所以进行深海探测,如何克服海水巨大压强是一个必须要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探测深海自然环境特征,除了人们放置的使用特殊材料和工艺制作的无人探测器以外,潜艇也是应用较多的一个人造物体。然而,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一般的潜艇平均下潜深度只有几百米,而一些军事领域的核潜艇下潜深度要大一些,不过也只达到1200米左右,再深的话,潜艇就会受不了,巨大的压力会使潜艇外壳发生塌陷,不但对潜艇结构产生危害,也对潜艇内部的工作人员生命 健康 产生严重威胁。


压力平衡问题

相比之下,海洋中的鲸鱼下潜深度则普遍要大一些,特别是对于经常捕食深海中大王乌贼的抹香鲸来说,下潜深度可以超过2000米。说到这里,有些人不禁疑惑了,鲸鱼的肉身在抵抗海水巨大压强方面,为何会比钢铁打造的潜艇要厉害呢?

之所以会产生这个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压力平衡的问题。一个容器、或者在此基础上拓展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只要其边界组成物质的强度够大,理论上这个容器就可以抵挡内部和外部产生的压力差,使得这个封闭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个钢球、一块玻璃、一根铁棒,或者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如果将它们沉入海底,那么这些物体的表面所受到的向内的海水压力、向外的支持应力一般都会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物体表面的形状也几乎不会产生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形变。


潜艇为何不能下潜很深

但是潜艇就不行了,在其正常工作时,其内部必须要保留充分的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在同等深度下,潜艇外部和内部所给予外壳的压强值,与海水和空气的密度成正比,而海水的密度要比空气大得多,所以潜艇下潜得越深,海水给予外壳的压强与内部空气对外壳的压强差值会越来越大,潜艇外壳就越来越倾向于内塌陷。目前,应用到打造大型核潜艇结构的物质为钛合金,而且还会采用双层壳体的结构,这样就极大提升了在不牺牲内部工作性能前提下的下潜深度。虽然如此,1200-1300米从目前来看,已经达到了这种钛合金的耐受极限,毕竟此时潜艇壳体所承受的压力,相当于每平方米100多吨了。



拿人体这一血肉之躯为例,其实应对深海巨大压强方面显然能动性极差,因为我们无法靠自主调节,来增强体内的压强环境,从而达到内外压力的平衡,所以只能在身体的极限承受阈值范围内进行下潜,目前在无装备加持下的最深下潜纪录为113米,有装备保障条件下的最深纪录为332米,而且还是在经过严格、科学的系统培训下完成的。在陆地上包括淡水中、浅海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们,一般也都具备深海潜水的能力。


鲸鱼的身体优势

但是,鲸鱼则不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海洋自然环境,特别是增强深海觅食和捕食能力,在能够达到维持身体内外压力平衡这个目标的生存胁迫下,身体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肺的收缩能力超强。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鲸鱼肺会发生不同程度地收缩,特别是当下潜到100-200米时,肺泡的大部分空间都已被完全压缩,不再进行气体的交换,也没有了大块区域的空间结构,这样就有效避免产生身体内部巨大的压力差。


二是肌肉和骨骼的韧性超强。鲸鱼的骨骼非常容易弯曲,特别是对于肋骨、脊椎骨和胸骨来说,其连接处比较灵活和松驰,一方面为有效调节身体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会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大而进行收缩,并且有效包裹和保护心、肺等内部重要器官。与此同时,鲸鱼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性演化得很强,这样在抵抗外界巨大压力方面,就会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同时鲸鱼的皮肤也异常坚韧,组织内部还充满了体液,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维持身体内外的压力平衡,不至于对内部产生巨大伤害。


三是鲸鱼大脑中的脑油物质密度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外界海水温度变低时,鲸鱼大脑中的脑油物质密度会变大,特别是当低于20摄氏度以后,会变为类似固体脂类的形态,从而大幅度提高对外界压力的抵抗和感应能力。


四是血液贮氧方式也有利于深海环境。由于在深海环境中,鲸鱼的肺已经被无限压缩,基本不具备换气能力,此时为了维持身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原本通过肺吸进来的氧气,绝大部分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肌肉中的肌血球素有效结合起来,以供深海潜行时所需。


鲸鱼的下潜也有限度

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虽然鲸鱼在身体结构上已经演化为非常适应深海环境了,但是它们下潜的深度、持续下潜的时间都有着明显的限制,在下潜深度上,就连能力最强的柯氏喙鲸,也突破不了3000米,而在上千米的深海中持续潜行的时间也顶多1个多小时,超过这两个极限,鲸鱼的血肉之躯也承受不住。

答:鲸鱼在下潜过程中,肺部逐渐缩小,使体内压强增加,用来平衡体内外的压强。

水压

水中压强和水深有关p=ρgh,深度每增加10.3米,压强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在1000米的深度下,水压高达97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970吨的重量。

鲸鱼的身体经过长时间演化,已经进化出适应深海潜水的能力,但也是存在极限的,一般鲸鱼只在500米以上的浅水区活动,而抹香鲸最高可以下潜到2000米,再深的话鲸鱼身体也承受不了。

而军用核潜艇,一般最大下潜深度在300米左右,就算是特制的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也就700米,无法和鲸鱼的下潜深度相比较。

原因

当鲸鱼潜入深水区后,鲸鱼的肺部大大缩小,体内压强增加,用来抵抗体外的水压,使得体内外压强平衡,这就是鲸鱼不被压扁的原因;但是鲸鱼体内的压力增加也是有极限的,超过极限之后,鲸鱼身体也无法承受。

由于核潜艇需要载人,人体所处的大气压强,需要保持在1个大气压左右,内部压强没有多大调节的余量,于是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潜水艇内外压强差越来越大。

核潜艇不具备鲸鱼那样,用增加内部压强的方法来抵抗深水压强的能力,只能靠着金属结构硬抗,所以核潜艇的下潜深度非常有限。

但是对于科学研究用的深海潜水器,本身结构简单,还采用了多层逐级增压的结构设计,所以能下潜到海底1万米的深度。

其他例子

生物经常用到类似的原理,来适应高压环境,比如在马里纳亚海沟1万米处的生物,体内充满高压体液,来平衡体内外压强。

甚至我们人类都是这样做的,一个大气压强为101.325kPa,相当于每平方米皮肤承受10吨的重量,但是我们人类体内的压强也在一个大气压左右,于是体内外压强基本平衡,人体就不会被大气压强压扁。

海水压力,是指一定高度的海水柱作用给其底部1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力。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海底1000米,压力大概为100个大气压。一个大气压是0.1Mpa,也就是1公斤压力每平方厘米。100个大气压就是10MPa。10Mpa压力是极为恐怖的,每平方米承受1000吨的重量。

鲸鱼, 作为大海的霸主,其潜水能力很强。但是,要纠正一点,即使是鲸鱼也无法潜入10000米深。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待上1小时。齿鲸道抹香鲸能潜至两千米,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萄牙首都里斯本权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处,发现被电缆缠绕而窒死的抹香鲸,这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潜水最深的记录。

2200米深度,就相当于2000多吨的压力作用在鲸鱼的身体上。血肉之躯是如何扛得住恐怖压强的呢?

不得不感叹造物的神奇,鲸鱼虽然是哺乳动物,但也具备鱼类的一切外形特征。为适应环境,鲸鱼的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极为的细密,骨骼容易弯曲,尤其鱼皮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

不仅如此,鲸鱼还有特殊的生理结构来抵抗水中压强。就拿抹香鲸来说,其大脑中有一种脑油物质,脑油在低于29度温下慢慢凝固,这样就使得密度增大,重心前移,便能潜入更深,在深水区中,鲸的肋骨与胸骨、脊椎骨的连接很松弛,潜水中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收缩,肺也随之收缩,水深约到100米以下肺泡就完全收缩起来,不再进行气体交换,鲸鱼的血液会富含氧气,而肺部却能大大缩小,这样的状态下,鲸鱼身体内部压强足以抵抗外部水压,而肺部不会受到伤害。

潜艇的艇壳由耐压板,网状支撑系统和主受力结构构成,这种刚性结构在下潜中,不能像鲸鱼一样软性调节,只能靠应力支撑。

潜艇下潜时,潜艇的耐压结构要承受强大的深水压力。潜艇的耐压结构的部位有耐压船体、耐压指挥室、耐压液舱和横舱壁等。潜艇的耐压船体一般由高强度钢质壳板、肋骨和横隔壁等构成。壳板是保证潜艇强度的主要构件,肋骨呈环形,横向地布置在壳体内部或外部。现代潜艇的耐压结构强度可以保证潜艇下潜到300~900米的深海。一旦潜艇外部高强度钢板无法支撑海水压力时,充满空气的潜艇内部与外部海水之间的压差会挤瘪整个潜艇,就如同气球被压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