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外文
1个回答
2013-07-14
展开全部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独立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家错误地认为企业效益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由财务管理管出来的,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无视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无视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管理职能。同时,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往往安排亲属担任财务工作。
(二)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缺 多数民营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也有不少的小企业甚至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虽设置机构却形同虚设 (三)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周转不畅 具体而言:一是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民营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四)筹资困难,资本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在吸收外部资金时缺乏政策支持,再加上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不佳,因此向金融机构借贷较难,企业上市更难。由于筹资渠道狭窄,造成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源自于自身积累,难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有的民营企业即使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借贷资金成本也偏高,财务风险较大。
(五)投资盲目性且缺乏科学性 很多民营企业在投资中经常表现出轻率、幼稚和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有盲目跟风思想,没有做好投资前的市场调查和风险预测。只看到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作用,追求将企业做大的成就感,忽略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过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资金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速度缓慢,投资项目收益偏低。而且有的民营企业在盈利时过多将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资金紧缺,便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六)财务基础工作薄弱,成本管理弱化 一般而言民营企业都能精打细算,尽可能控制成本绝对额,但在相对成本的控制却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时为了一味降低成本绝对额,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达到目的,严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民营企业的成本核算也十分粗放。有的企业将各种产品成本笼统汇总核算,不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的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技术进步、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事前、事中控制能力较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具体而言:
第一,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理财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同时,现行的财经法规对违规的惩罚力度过低,对违规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足够的惩戒效果。
第二,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的资信度较低。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旨在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外部监督双重缺位。企业的外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监督都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缺位。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这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偏重于技术上的差错,不太注重其真实性,缺少对违规现象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其次,社会监督缺位。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较普遍,因此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外在监督的缺位,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
(二)企业自身的原因 具体而言:
首先,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往往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职人员,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
第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一)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独立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家错误地认为企业效益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由财务管理管出来的,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无视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无视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管理职能。同时,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往往安排亲属担任财务工作。
(二)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缺 多数民营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也有不少的小企业甚至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虽设置机构却形同虚设 (三)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周转不畅 具体而言:一是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民营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四)筹资困难,资本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在吸收外部资金时缺乏政策支持,再加上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不佳,因此向金融机构借贷较难,企业上市更难。由于筹资渠道狭窄,造成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源自于自身积累,难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有的民营企业即使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借贷资金成本也偏高,财务风险较大。
(五)投资盲目性且缺乏科学性 很多民营企业在投资中经常表现出轻率、幼稚和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有盲目跟风思想,没有做好投资前的市场调查和风险预测。只看到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作用,追求将企业做大的成就感,忽略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过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资金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速度缓慢,投资项目收益偏低。而且有的民营企业在盈利时过多将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资金紧缺,便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六)财务基础工作薄弱,成本管理弱化 一般而言民营企业都能精打细算,尽可能控制成本绝对额,但在相对成本的控制却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时为了一味降低成本绝对额,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达到目的,严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民营企业的成本核算也十分粗放。有的企业将各种产品成本笼统汇总核算,不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的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技术进步、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事前、事中控制能力较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具体而言:
第一,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理财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同时,现行的财经法规对违规的惩罚力度过低,对违规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足够的惩戒效果。
第二,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的资信度较低。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旨在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外部监督双重缺位。企业的外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监督都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缺位。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这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偏重于技术上的差错,不太注重其真实性,缺少对违规现象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其次,社会监督缺位。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较普遍,因此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外在监督的缺位,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
(二)企业自身的原因 具体而言:
首先,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往往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职人员,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
第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