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07-19
展开全部
康熙皇帝封孔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提起"万世师表",大家都想起孔子。孔子生活于两千五百多年前,而"万世师表"这称号,要到清朝才出现。康熙皇帝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提写"万世师表"匾额,并且封孔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孔子一生凄惶奔波,在其身后,自汉朝以来2500多年的社会,对他所宣扬的儒学,官方一直尊崇。历代王朝都尊孔,并封给孔子种种称号。历代的孔子封号,不外两类:
一类是封赠以爵位,抬高孔子的政治地位,例如汉平帝封孔子为公爵;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将孔子加为玄圣文宣王,不久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又諡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另一类封号,是表彰孔子的伟大教化,例如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隋文帝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为先圣圣,明世宗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但以康熙所称"万世师表",最为大众接受,风行至今不衰。
纯粹一个"万世师表"称号,不代表什么。鲁迅说过,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脂粉诓骗,要看其筋骨和脊梁。朝廷的吹捧不足为据,要看到其人的深层结构,才能还原其本来面目。
事实上,自从孔子被抬进皇宫,就成了历朝统治者的统战对象,二千五百年来,你继我往地涂脂抹粉,令孔子全身脂粉很多,涂到最後,终被妆成「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但历代帝王尊孔,每每是别有用心,不一定真心。
道理很简单。以儒学而论,孔、孟一脉相承,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但历代帝王,定期祭孔,却很少祭孟。孟子言论不为帝王所喜,明太祖朱元璋读到孟子书中有关民贵君轻之说,怒道:「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朕非严办不可!」
孟子讲政治、论民主,旗帜鲜明;若以教学而论,并不亚於孔子。他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客卿山乱贺。但由於其政治主张如孔子般不被重用,拟返乡聚徒讲学。他喜欢教育,曾提及君子有三乐:一乐是父母俱逗派存,兄弟无故;二乐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尽管孟子也是教育专家,论辈份、影响力,「万世师表」这名衔,毕竟仍是要让位给孔子。所谓「师表」,是做老师的表率。孔子的表率,不仅在教育方面,他的教学方法自有一套;另一方面,是他的做人之道,以身作则,可以作为道德楷模。中国传统讲「尊师重道」,这个「道」字,乃是做人之道。
在孔子的年代,谈「师表」有一个更形象化的字眼,叫「木铎」。《论语�6�4八佾篇》提及仪地有个边防官,见孔子後,对孔子学生说:「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他认为孔子的学生何必忧虑老师没有一官半职,因为上天会以孔子为「木铎」。
「铎」是一种乐器,形状像个大摇铃,四周用金属造成,若中间以金属为舌,叫「金铎」,以木头为舌则叫「木铎」。古时宣布政令,「金铎」用於指挥军队,「木铎」则用来教化,也叫「教化之舌」。「木铎」显然要比「师表」更具文化色彩。
孔子身为「木铎」,他的教学方法有若干绝招。其一是他的「启发性教学」,远比古希腊的蘇格拉底高明。蘇式教学,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最後达到正确结论;而孔式教学是《论语陪升�6�4述而篇》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心求通而未得」,学生思路有闭塞,由老师开启;「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表达有困难,由老师点拨。两种方法比较,孔子显然更懂心理学,更能照顾学生需求。
另一种绝招是人所共知的「因材施教」,古今中外的师表,无人能出其右。孔子的四个学生,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分别向孔子问仁,结果孔子给了四种深浅不同答案,视乎不仅是各人资质,还有他们的性格、造诣和基础。孔子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他经常分析学生的个性,例如说子路果敢、子贡豁达,冉求多才多艺、高柴愚钝、曾参耿直、子张偏激等。
「万世师表」,一世三十年,万世就是三十万年。孔子若活到今天,也不过二千五百多岁,但其教学风格,做人楷模,就是再过几十万年也不衰。这个师表,不是许多人所粉饰的那麼庄重肃穆,教学时可以很风趣幽默,一疯起来,比谁更能嘻嘻哈哈;周游列国时,人家叫他「丧家之犬」,老先生不但没有发怒,还说:比喻得真像啊
提起"万世师表",大家都想起孔子。孔子生活于两千五百多年前,而"万世师表"这称号,要到清朝才出现。康熙皇帝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提写"万世师表"匾额,并且封孔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孔子一生凄惶奔波,在其身后,自汉朝以来2500多年的社会,对他所宣扬的儒学,官方一直尊崇。历代王朝都尊孔,并封给孔子种种称号。历代的孔子封号,不外两类:
一类是封赠以爵位,抬高孔子的政治地位,例如汉平帝封孔子为公爵;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将孔子加为玄圣文宣王,不久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又諡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另一类封号,是表彰孔子的伟大教化,例如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隋文帝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为先圣圣,明世宗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但以康熙所称"万世师表",最为大众接受,风行至今不衰。
纯粹一个"万世师表"称号,不代表什么。鲁迅说过,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脂粉诓骗,要看其筋骨和脊梁。朝廷的吹捧不足为据,要看到其人的深层结构,才能还原其本来面目。
事实上,自从孔子被抬进皇宫,就成了历朝统治者的统战对象,二千五百年来,你继我往地涂脂抹粉,令孔子全身脂粉很多,涂到最後,终被妆成「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但历代帝王尊孔,每每是别有用心,不一定真心。
道理很简单。以儒学而论,孔、孟一脉相承,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但历代帝王,定期祭孔,却很少祭孟。孟子言论不为帝王所喜,明太祖朱元璋读到孟子书中有关民贵君轻之说,怒道:「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朕非严办不可!」
孟子讲政治、论民主,旗帜鲜明;若以教学而论,并不亚於孔子。他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客卿山乱贺。但由於其政治主张如孔子般不被重用,拟返乡聚徒讲学。他喜欢教育,曾提及君子有三乐:一乐是父母俱逗派存,兄弟无故;二乐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尽管孟子也是教育专家,论辈份、影响力,「万世师表」这名衔,毕竟仍是要让位给孔子。所谓「师表」,是做老师的表率。孔子的表率,不仅在教育方面,他的教学方法自有一套;另一方面,是他的做人之道,以身作则,可以作为道德楷模。中国传统讲「尊师重道」,这个「道」字,乃是做人之道。
在孔子的年代,谈「师表」有一个更形象化的字眼,叫「木铎」。《论语�6�4八佾篇》提及仪地有个边防官,见孔子後,对孔子学生说:「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他认为孔子的学生何必忧虑老师没有一官半职,因为上天会以孔子为「木铎」。
「铎」是一种乐器,形状像个大摇铃,四周用金属造成,若中间以金属为舌,叫「金铎」,以木头为舌则叫「木铎」。古时宣布政令,「金铎」用於指挥军队,「木铎」则用来教化,也叫「教化之舌」。「木铎」显然要比「师表」更具文化色彩。
孔子身为「木铎」,他的教学方法有若干绝招。其一是他的「启发性教学」,远比古希腊的蘇格拉底高明。蘇式教学,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最後达到正确结论;而孔式教学是《论语陪升�6�4述而篇》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心求通而未得」,学生思路有闭塞,由老师开启;「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表达有困难,由老师点拨。两种方法比较,孔子显然更懂心理学,更能照顾学生需求。
另一种绝招是人所共知的「因材施教」,古今中外的师表,无人能出其右。孔子的四个学生,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分别向孔子问仁,结果孔子给了四种深浅不同答案,视乎不仅是各人资质,还有他们的性格、造诣和基础。孔子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他经常分析学生的个性,例如说子路果敢、子贡豁达,冉求多才多艺、高柴愚钝、曾参耿直、子张偏激等。
「万世师表」,一世三十年,万世就是三十万年。孔子若活到今天,也不过二千五百多岁,但其教学风格,做人楷模,就是再过几十万年也不衰。这个师表,不是许多人所粉饰的那麼庄重肃穆,教学时可以很风趣幽默,一疯起来,比谁更能嘻嘻哈哈;周游列国时,人家叫他「丧家之犬」,老先生不但没有发怒,还说:比喻得真像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