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最聪明的人是谁?

贾诩,郭嘉,司马懿,诸葛亮,亦或是曹操,刘备。说为什么... 贾诩,郭嘉,司马懿,诸葛亮,亦或是曹操,刘备。说为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12-14
展开全部
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聪明,但那只是被罗贯中尊刘抑曹的思想神话了。事实上我认为郭嘉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谋士;先简要说下郭嘉这个人:1.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早年出仕袁绍,但看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纳才而不知用,难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遂去之。(从他能在袁绍强极一时的时候做出脱离袁绍投奔曹操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眼光,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2.战功:灭吕布,伐袁绍。平乌丸。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而他能过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中指引曹操称霸也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也是不可小觑的)重点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个近乎完美的人,但事实上三国演义误导了我们看清诸葛亮:三国中胜仗不断:火烧博望坡 火烧新野 定西川 七擒孟获 空城计 六出祁山里的收姜维 斩王双 杀张合,太多了!但是有多少是真实的呢?我就稍微列举几例吧: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就来了三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1.查《三国志·先主传》,的确有火烧博望坡一事,但并非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志·李典传》也有同样的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曹操)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事实与《三国演义》的火烧博望坡还是有很大出入的:这次战役不是曹操杀奔新野,而是刘表派刘备主动出击到叶县;刘备也确曾设了伏兵,把曹兵引到路窄草深的南道,战争中也使用了火烧,但用火并不是烧曹兵的,而是刘备自烧营屯,假败引曹兵进入伏击圈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一战并非发生在诸葛亮出山之后,而是发生在他出山之前,而火烧博望坡也不是诸葛亮干的,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自己。
2.《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中说是诸葛亮计烧新野城,大败曹仁等。从史料中考察,事实却好像并非如此。
<1>《三国志�6�1先主传》载:“十二年,……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这段史料说明,曹操亲自南征荆州的时候,刘备屯扎在樊城,而非新野,也就无从由新野逃至樊城。而且这则史料也说明,此时刘备对于曹军的动向是不清楚的,甚至“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同时,刘备此时应该没有和曹军交战,而是“遂将其众去”,仓皇撤退。
<2>《三国志�6�1武帝(曹操)纪》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亦佐证,刘备当时没有屯驻在新野,而是在樊城。同时,当曹操进驻新野之后,刘琮这才投降的;而并非如演义中所说,刘琮先投降曹操,曹军才和刘备在新野打了一仗。
<3>《三国志�6�1诸葛亮传》载:“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这则史料同样印证刘备驻扎樊城,而且没有诸葛亮用兵的痕迹。作为胜利者,如果战争属实,在其纪传中应该会记录下来。顺便一说,此亦载徐庶并非那么早就离开了刘备,其与诸葛亮还是共事过一段时间的。
<4>《三国志�6�1曹仁传》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没有记录平荆州时,曹仁有过什么战斗。
<5>《三国志�6�1许褚传》中没有一个字提及他参与过平定荆州的战役。
综上所述,新野之火,子虚乌有耳。 3.火烧赤壁确有其事,但是更诸葛亮没有太大关系,他只是代表刘备去谈判的。但是谈判的舌战群儒那是子虚乌有的,更别说借东风,草船借箭也都是杜撰的,其实赤壁之战最大功臣是周瑜,诸葛亮只是配角.4.三气周瑜中又是诸葛亮把我们的周公瑾打压下去了:体现出周瑜的小气,失策,自食其果;事实也是没有这种事的,周瑜是个英俊潇洒,气量大的帅哥,怎么会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而死呢,周瑜其实是自己病死的,更诸葛亮没任何关系。5.七擒孟获更假了:七擒孟获就当时蜀国国力而言,是不可能的。当时,以诸葛亮的才智而言,不可能为了一个孟获而一而再的浪费国力。第一:因为刘备入川时,封赏群臣,已经弄得财政运作不灵活;第二:刘备才死不久,刘禅权威不够,无法控制国内形势;第三:蜀军远征,士卒思乡,后勤困难,无法进行长期作战;第四:吴魏两国对蜀虎视眈眈,长期作战必定会引起其他两国的攻击,到时首尾不能两顾,蜀军必败。6.而空城计据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讲,空城计不是诸葛亮的计谋,不过曹操倒用过类似的计谋;7.火烧上方谷,这是一场差点将司马懿灭了的战役,只是可惜因为一场雨给浇灭了。其实,这一情节完全是虚构的。据《三国志˙蜀书˙後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晋书˙宣帝纪》等史籍,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自知不敌诸葛亮,故魏军虽然偶尔曾与蜀军交锋,但基本上却是坚守不出。诸葛亮屡次挑战,甚至命人给司马懿送去妇女衣饰,以图激怒之,司马懿仍不为所动。魏明帝又命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持节前往,禁止出战。两军相持百馀日,诸葛亮始终未能与司马懿展开决战,终於因病重而死於五丈原。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第102回所写的蜀军兵败於渭桥、魏将郑文诈降被识破、司马懿被诱劫寨大败而回,以及第103回所写的火烧上方谷等情节,均属虚构。
然而,作为小说家,罗贯中如果完全依照史实来叙述,那麼,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岂不是太平淡、太沉闷了吗﹖诸葛亮之死岂不也会因此显得黯淡无光了吗﹖罗贯中当然不愿这样。於是,为了圆满地塑造诸葛亮「智绝」的形象,罗贯中充分发挥浪漫主义想像,精心设计了上述情节。特别是「火烧上方谷」,先写司马懿仔细打听诸葛亮的行踪,直到他确信诸葛亮在上方谷後,又设声东击西之计,可谓十分小心,十分稳妥﹔然後写司马懿终究还是中了诸葛亮设下的圈套,只得在熊熊大火中抱著二子放声大哭,坐以待毙。这一生动而曲折的情节,再一次表明诸葛亮之智高出司马懿一筹,使其神机妙算又一次大放光彩。
不过,蜀、魏两军相持不战的史实毕竟制约著罗贯中﹔特别是身为魏军主帅的司马懿,以後还有一系列重大斗争与功业等待著他﹙司马懿卒於251年﹚,罗贯中不可能像对潘璋、麋芳、秦朗等次要人物那样,虚构其被擒被杀的结局。因此,尽管罗贯中可以虚构一场惊心动魄的火烧上方谷,让诸葛亮在斗智中再一次取得胜利﹔却又不得不安排一番骤雨浇灭大火,让司马懿父子死裏逃生,而让诸葛亮喟然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个「天」不是冥冥中的上帝,而是无情的历史。由此可见,无论历史演义的作者有多少想象的天才和虚构的自由,在基本史实面前都会感到难以任意发挥的无奈﹗
不管怎样,「火烧上方谷」这个虚构的情节大起大落,使读者时而紧张,时而兴奋,时而遗憾,情绪剧烈震汤,产生了很好的阅读效应。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与後面悲壮动人的「秋风五丈原」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而为完成诸葛亮这个才华盖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英雄形象作了有力的铺垫,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干的事几乎全是杜撰,而且也有许多失误,比如那个关键的子午谷奇谋,如果采纳了魏延的方法说不定有很大的成效,但是他也放弃了!诸葛亮北非没有才能,只是他的才能体现在了政治外交上了,个人是不觉得他在军事上有太大才能,至少绝对比不上鬼才郭嘉!所以我还是认为郭嘉比诸葛亮更胜一筹!!! 原创答案专属:深深入戏 ノ,仿冒必究
古今纵横123
2015-08-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036
展开全部
有关诸葛亮是否最聪明的争论,我认为三国时诸葛亮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不管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易中天的《评三国》怎么说,我仍然认为诸葛亮是最聪明的人。
有人说三国时最聪明的人是郭嘉,有人说是贾诩,有人说是荀彧,而且都能说出那几回他们聪明了,当他们打败仗时是他们主子的错,当他们帮曹操打胜仗时又全是他们的功劳,我想,当他们打败仗时真没他们什么错吗?共产党当初那么弱小,又打了那么多败仗,而且越打越壮大,最后夺得天下,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胜要尽量扩大战果,败要尽量减少损失。纵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此能力者只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四人,郭嘉,荀彧,贾诩之流有此能力吗?稍大一点的败仗他们就无法东山再起,只有另投高明。到了曹操手下,虽然他们给曹操献了些计策,也帮了曹操不少忙,难道这些是他们一个人的功劳吗?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只是和曹操不谋而合罢了,又或是曹操多种想法中的一种,曹操只是选择了少数服从多数而已。就好比,我向公司提了点建议最后成功了,那我是这公司最聪明的人吗?肯定不是。最聪明的是这公司的领导人,这个建议采纳选择,如何正常实施,运作,管理,需要领导人的聪明比那个建议的人要多得多,所以曹操集团聪明的是曹操,而不是郭嘉,荀彧之流。所以我说三国时一流聪明的人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四人。二流聪明的是孙权,周瑜,鲁肃,陆逊,徐庶,庞统,三流聪明的才是郭嘉,荀彧等,一个没有单独统兵作战能力的人说成是最聪明的人,是一个只读死书或是涉世不深的人做出的判断。而在这些人中超一流聪明的人无疑只有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是当时最聪明的人。
就拿三国志来说吧,陈寿说诸葛亮能力不够,偏要强攻魏国,致使蜀国国力衰退,以致灭亡。我们试想一下,陈寿当时所处环境,顶头上司是司马懿的子孙,他敢说司马懿比诸葛亮笨吗?但是他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诸葛亮的佩服之情,而魏国人人认可,一个能力让对手都佩服的人一定是超级聪明厉害的人。整个三国志里透露出诸葛亮是他最佩服的人,历朝历代的文人巨匠都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杜甫的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三国演义出自元朝,难道这些唐宋和之前的人是受了元朝的三国演义影响吗?与其说我们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还不如说罗贯中受了前人的影响。而实际上刘备对诸葛亮也是防着的,当他没能力时大胆的用诸葛亮,当他有能力,又把诸葛亮放一边,以免诸葛亮功高盖主。诸葛亮对这些当然也心知肚明。只是诸葛亮天性忠厚,不与计较罢了。所以诸葛亮的聪明还被掩盖了不少。
再说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的事,当时弱小的蜀国打强大的魏国,而魏国只有被动防守挨打,没有进攻还手之力,难道不是诸葛亮的能力吗?如果诸葛亮能力真一般,强大的魏国还不轻易就灭了蜀国,还用等三十多年后再灭蜀国吗?
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事,那是因为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个子小,因为南方平均气温比北方高,南方人要早熟两年,个子偏矮小,所以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地理气候导致而不是国力导致。我来说说我的人生经验吧,早年我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市场做小生意,我是四川人,一米六几的个子,我们市场只有一个一米七几的四川人,我们市场四川人比山东人多,山东人多数一米七几,有几个一米八几的,还有两个一米九左右的人,虽然四川人多,但经常受山东人欺负,山东人在这里欺行霸市,常常两三个山东人欺负五六个四川人,别人人高马大,真要打起来,五六个四川人确实不是山东人对手,这要是冷兵器时代,四川人再多也会被山东人征服的。由此我想到古时候打仗,不是游牧民族打仗比农耕民族厉害,而是北方人打仗比南方人厉害。因为北方人比南方人平均身高高大很多,试想双方打仗,一边两万人的大个子,一边五万人的小个子,在冷兵器时代,人高马大的一方首先气势上就胜了一大截,请问没气势的军队还能打胜仗吗?然而诸葛亮带的就是这样一支没气势的军队,所有顶尖大将都来自北方,四川人没一个顶尖大将,为什么?就因为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个子小,所以诸葛亮说如果偏安一隅,只能保二十年的和平,因为这二十年有他在,有北方能打仗的老兵在,二十年后他和那些北方老兵都不在了,蜀国也就保不住了,所以诸葛亮只有抓紧北伐。又因为南方人个子小,诸葛亮知道他的士兵单兵作战力不如魏国的兵,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必须在他和其他几个大将的亲自指挥和鼓舞下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所以他不能让魏延去冒险,虽然魏延的想法不错,这就是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愿因,只要士兵不脱单,诸葛亮有战略战术的优势,有阵法,武器的先进(八阵图,和诸葛连弩),诸葛亮只有靠这些来打败魏国,只要诸葛亮在,八方豪强无人敢动蜀国,难道这些还不能说明诸葛亮是最聪明的人吗?诸葛亮说刘巴比自己聪明,那只是客气话,也是为了帮刘备尽可能的招揽人才,没有任何一件说明刘巴比诸葛亮聪明。
易中天照搬三国志,不去理解当时地理环境和社会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郭嘉,荀彧之流顶多就现代军队中的一个参谋长,连个集团军司令都比不上,何能成为最聪明的人,虽然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虽然鲁迅说诸葛亮聪明的像妖怪,但也说明三国时只有诸葛亮值得被神化。我想起我以前对别人说,你总聪明不了我的一倍,当我看了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后,我才知道有人比我聪明几十倍,几百倍,因此即使把三国演义里面神化诸葛亮的部分去掉,诸葛亮任然是三国时最聪明的人。诸葛亮以弱兵战胜魏国的强兵,诸葛亮的统兵作战能力无人可比,更不是郭嘉,荀彧之流只动嘴不动手那点能力能比的,诸葛亮的军事实践理论和统兵作战能力郭嘉荀彧之流相差很远,能勉强一比的只有毛泽东,毛泽东的军事实践理论和统兵作战能力和诸葛亮很相像,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相对毛泽东有几大致命弱点,1:冷兵器时代南方兵因为个子小不如北方兵,而热兵器时代个子越大目标越大,越容易挨枪子。2:三国时通讯不如近代,如果没电台,红军能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吗?三国时如果有电台,孟达起义不就成功了吗?诸葛亮也就敢放开魏延去冒险,还用那么小心翼翼吗?3:毛泽东命长,诸葛亮命短,(用现代的医学说,诸葛亮早就患了肺结核,以当时的医学无法治疗,到了晚期再转肺癌自然就死,所以诸葛亮并不是累死的,而是病死的),以当时魏国被动挨打的情况,诸葛亮能再活二十多年,可能历史又将改写。
我们都知道,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统兵作战是极其复杂的事,主帅在整理,选择各种建议,最后实施这些建议的过程中,而且战场瞬息万变,主帅所付出的心思和聪明要比那个提建议的人多得多,把动动嘴提建议的人说成是最聪明的人,岂不是孩童之言,除非建议者也是实施者,然而郭嘉,荀彧,贾诩等人并没有这种能力,却把他们说成最聪明的人,岂不是不懂世故,贻笑大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界孙权
2018-1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1
展开全部
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说了句“在我看来,贾诩大概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就被一些“易粉”奉若圣经。其实,他们不知道,易中天在央视网上聊天、被三国迷质疑时曾回答道:“贾诩是聪明,而诸葛亮是智慧。”
贾诩是小聪明,孔明是大智慧:贾诩有奶便是娘,不辨忠奸,孔明天下为己任,义薄云天;曹操用贾诩,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片刻难离;贾诩对曹操,有计便说,无计可缄口,孔明对刘备,事必躬亲,无不亲历为。
刘备在得到孔明之前,东投西靠,如丧家之犬;得孔明之后,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硬是在天下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的形势下“先取荆州后取川”,实现了《隆中对》中的预言。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亲率千军万马“安内”之后,打得强大的曹魏惶惶不可终日。这难道仅靠政治和外交才能就可以做到而不需要军事才能吗?这样的伟绩,不要说区区贾诩,就是三国所有人物乃至中国历代贤臣良将,有谁比得了?
有些人(包括那个现在火得不可一世的易中天)根据陈寿《三国志》里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便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实在是荒唐的很。稍微动下脑子就能明白,作为西晋臣子,如果不这样说,那末,他将置其主子——宣帝司马懿于何地?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通过司马懿之口夸赞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及军退,宣王(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这难道不是在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夸奖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吗?
让我们看看蜀、晋之外的第三方人士吴人张俨怎样评价的吧——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才是客观的评价。
还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的声誉是被《三国演义》捧起来的,这更是荒唐之极:“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给诸葛亮这样高评价的人是谁,诗圣杜甫。难道唐朝的杜甫也会受明朝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
游过成都《武侯祠》的人都知道它门前有座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的作者斐度是中唐时期功绩卓著的名宰相;书写者柳公绰是柳公权的哥哥,也是位大书法家,刻碑者鲁建是当时碑刻者中的绝顶高手。因文、书、刻历来为人们称绝,所以此碑被称为“三绝碑”。如此兴师动众,难道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碑文言道:“尚父(姜子牙)作周,阿衡(伊尹)佐商,兼齐管、晏,总汉萧、张,异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如此高的评价,难道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与其说后人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不如说罗贯中、毛宗岗等人受了前人的影响更确切。
颠覆历史已经成了今天历史学家或历史爱好者们的特征,为什么?因为,有许多历史人物已经被评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颠覆历史,不和传统的历史评价唱唱反调,如何能一鸣惊人,如何能引人瞩目。所以,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于是,历史学界也不是清水衙门了,历史学家们也照样可以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只是,历史真的可以随意颠覆来颠覆去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霜悲月
推荐于2020-05-14 · TA获得超过8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那要看你如何定义聪明二字。
贾文和的聪明,在于他的洞悉人性。轻易不出主意,和谁都不一伙。但是一出手,就是必杀之局。咱们看曹魏的谋士,最后也就他得了个善终。你没看荀文若,立下赫赫功劳,还不是身死道消。
郭奉孝的聪明,在于他的机变无双。郭奉孝的急智是三国谋士中顶尖的,越是死局,他越能发挥作用。官渡之战,曹袁兵力相差十倍,郭奉孝提出十胜十败之论,助曹孟德一举平定河北。之后又有著名的郭奉孝遗计定辽东,这等人物若是不死,赤壁之战又是一番景象。
司马仲达的聪明,在于他的隐忍。这个人啊,鹰顾狼视之像,他当年但凡有点啥举动老曹都不能留着他,但是他太善于隐忍。后期五丈原两军阵前,诸葛丞相给他送来女子衣衫,他真就能穿上出去扭去。这哪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最后怎么样,大汉四百年基业,终于曹魏,却落入司马氏的手中。
诸葛亮的聪明,就像是有超能力一样,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大局观极其出色,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南下,他直接一手连吴抗曹,把力气用在了最关键的节点上,化解了危局。曹孟德败走华容道,他不杀曹操,不是因为怕与曹魏结死仇,更不是为了给关羽做人情,是因为他知道,曹操一死,北方失控,变数太大他控制不了,而且他们当时是弱势,曹操一死,孙吴扭头就会打他,他能干那傻事么?再看他后来一系列动作,都是围绕他前期的隆中对开展的,可见他对时局的掌控能力。 所以我认为没有最聪明,那些成名的人物没有不聪明的,只不过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理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秋来春心X
2018-09-08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秋来春心X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9016 获赞数:215619
毕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从事研究化学工艺方面的工作,现任高级技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此人乃是贾诩。
第一:为人灵活,擅长权变。在一起奔波的人都被叛贼杀了以后,他只撒了一个小小的谎言就免掉了刀光之灾。智慧能够救人,在他的身上得到直接的体现。
第二:在董卓被杀,其部下李傕、郭汜等已经解散武装准备微服回家的时候,劝他们回去集合部队,奉国家以征天下,这样不但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且还可以掌握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第三:在他感觉到李傕、郭汜等不能依托以干大事的时候,他又准备开溜,投奔到段煨部下,但是虽然在这里得到了尊重,又看到了段煨对他的猜忌,于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起见,又投奔到张绣门下,为他出谋划策,事后的情况证明他的确是高明的。
第四:在张绣门下,先劝张绣反叛曹操,利用计谋差点把曹操杀死,后在曹操攻打张绣的时候二劝张绣追击曹操,一败一胜,显示出其神机妙算智慧过人的一面。让张绣折服的五体投地。
第五:后来,又为张绣谋求最佳的生路,即投奔曹操,结果不但保全了自己和张绣,而且让曹操感动极了,其计谋筹划达到如此境界,的确不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