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是一什么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4个回答
2013-08-07
展开全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 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纳少,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尿短色黄,皮肤及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滑。肝功能试验异常,B超检查多为蜜集微波。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菌陈30~50克,黄芩、佛手、焦兰仙各10克,反蓝根、丹参各15克。 消渴:自觉烦渴,虽大量饮水,而渴难消解,饮后即尿,小便微急,小便清白如水,汗出溱溱,心悸,心下痞,头昏且肢软无力,失眠多梦,饮食尚佳,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而粗糙,脉濡数。三大常规血糖,尿糖、甲状腺功能测定、头颅摄片均无异常。用五苓散(汤)加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水煎服。如果渴甚加沙参、海蛤粉;心烦懊恼加牡丹皮、栀子;腹胀加厚朴。 痰饮;寒热咳喘,痰多稀白,胸胁胀满,面目下肢浮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重按无力。用五苓散(汤)加半夏6克,陈皮、甘草各5克,大枣5枚,水煎服。咳喘大减,咯痰不爽者,加杏仁10克。 慢性充血性心衰: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葶苈子6克,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车前子各6克,水煎服。心血瘀阻型,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可用五苓散(汤)加鸡血藤、郁金、红花、赤芍、丹参、附子、生姜、木通、车前草。 冠心病;体型肥胖,胸闷气短烦躁,体重超过正常值,舌苔白腻,脉滑。胆固醇、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升高,心电图示冠心病征象。猪苓、茯苓、泽泻各30克,白术60克,桂枝18克,研为散剂,每次服3~6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戒除烟酒,少吃厚味,并配合锻炼身体。 菌群失调所致慢性腹泻:腹泻发复发作,时泻时止,每天次数不等,黄绿色或蛋花汤状水样便。水谷混下,小便少而黄,不思食,面色萎黄,倦怠神疲,舌质淡,苔薄黄。大便检查,白细胞少许,涂片革兰氏阳性球菌明显增多,革兰氏阴性杆菌减少,长期服抗生素无效。用五苓散(汤)去猪苓加薏苡仁、陈皮、甘草水煎服。 尿潴留:膀胱区胀痛,触痛明显,表情痛苦,小腹胀满,小便涓滴不出,舌红,苔薄润,脉沉紧。用五苓散(汤)加乌药、酒制大黄、地龙各10克,水煎服。重用泽泻、猪苓、茯苓各20克。 水肿:浮肿,小便不利,腹胀,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濡缓。尿常规有肾炎改变。用五苓散(汤)加苍术10克、厚朴5克、生姜2片、大枣5枚。水煎服。 眩晕: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有天旋地转之感,头重如裹,耳鸣如蝉,呕吐涎沫,时而大吐,苔白腻,脉弦。用五苓散(汤)加半夏、赭石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水煎服,病愈后,断以补中益气汤调理。
推荐于2017-11-24
展开全部
五苓散
组 成:猪苓12g、 泽泻20g、 白术 12g、茯苓12g、桂枝8g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有汗出即可
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
组 成:猪苓12g、 泽泻20g、 白术 12g、茯苓12g、桂枝8g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有汗出即可
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07
展开全部
组成 猪苓 [12g]、泽泻 [20g] 白术 [12g] 茯苓 [12g] 桂枝 [8g]
主治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运用〗
1.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主治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运用〗
1.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07
展开全部
五苓散是由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20克、白术12克、桂枝8克组合而成的散剂药物。此药总体性温,属于温益补阳类的药物。可温中益气、健脾利胃、祛湿升阳。令脾虚湿寒的问题得到解决。此方还可疏通水道,令脾的运化升降机制得到更好的发挥,可令人神清气爽、身体健壮。此药可解决因脾虚湿寒引起的痰多气短、身体肥胖、腹痛腹泻、畏寒怕冷、目倦神疲等不适症状。并且效果极佳。不过此方正因为性热,所以内热之人不可服用。常人少服可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而阳虚内寒者服用则极为有益。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