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一道选择题,有关宋明理学的!
15.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的鹅湖学术辩论后,途经武夷山分水关,写下《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暗喻朱、...
15.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的鹅湖学术辩论后,途经武夷山分水关,写下《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暗喻朱、陆二人在理学上有“异”有“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东”指朱熹认为理是“生物之本也”,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②“西东”指“陆之教人为太简”、“朱之教人为支离”。
③“合处”指都强调格物致知以“致良知”
④“合处”指两人思想基础都是儒学,沿袭着封建伦理道德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是A。我不明白的是③,格物致知不就是程朱理学探索里的途径吗,陆王心学的途径不是发明本心吗,这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吗,那么③怎么是对的呢? 展开
①“西东”指朱熹认为理是“生物之本也”,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②“西东”指“陆之教人为太简”、“朱之教人为支离”。
③“合处”指都强调格物致知以“致良知”
④“合处”指两人思想基础都是儒学,沿袭着封建伦理道德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是A。我不明白的是③,格物致知不就是程朱理学探索里的途径吗,陆王心学的途径不是发明本心吗,这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吗,那么③怎么是对的呢? 展开
1个回答
2013-08-12
展开全部
首先1和2是相反的意思所以B.D是错误选项,因为他同时出现了1.2。然后比较1和2显然2是错误的,所以选A。这样你即使不知道3为什么是对的也能选对。现在告诉你三为什么是对的:格物致知是朱成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目的,是对的。就是说,无论两方持什么样的观点,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得到什么结果,但是他们共同目的就是探索正确的答案。这里的格物致知不单指朱程理学的格物致知,而是当时所有学派共同努力的目标,不是你理解的各自的途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