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在未来的10年能发展多少?
2个回答
2013-08-15
展开全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淮安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经济发展速度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10年翻了7番多。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5.02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43.19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6亿元,增长11.6%。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26.8:43.0:30.2。
◇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在十一五期间筹建淮安机场。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
◇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区划调整后,市区建成区的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成为仅次于徐州的苏北第二大城市。瞄准新淮安中心城市的定位,规划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的帷幕已经拉开,一个富有特色的“绿水”景观风貌的大城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区域性商贸都会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境内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18个,其中超亿元的市场22个,形成了以市区淮海广场为商业中心,以新锦亚商城等大型商贸企业和汇通市场、清江市场等骨干商品市场为龙头的极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市场网络体系,时代超级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及麦当劳、肯德基等现代快餐业点缀其间,交相辉映。
经济发展思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淮安迈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500万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人均超全国、财政再翻番、建设大城市、苏北争先进”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团结、创新、实干、自强”的新淮安精神,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落实“4221”工程(40项经济发展目标、20项党建和精神文明目标、为全市人民办20件实事、办市区人民办10件实事)目标任务,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致力于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谋求大发展,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分三步走:到“十五”期末,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建立富裕小康社会。
◇二是实施大调整,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优化升级,加快“两大基地”和“三大中心”建设。即建设新兴的工业基地、全国优质农产品产加销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
◇三是开展大招商,对外开放展示新格局。加大行政推动、载体建设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淮安集聚。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对内开放格局。
◇四是建设大城市,城市发展塑造新形象。“十五”期间,投入260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大项目350个,将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5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85万,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充分体现“绿水、名人、历史、文化”特色,凸现苏北中心城市地位。
◇五是思想大解放,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公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深化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淮安正处在后继勃发,蓄势一跃的新阶段,500万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在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正在把淮安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都市。
◇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经济发展速度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10年翻了7番多。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5.02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43.19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6亿元,增长11.6%。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26.8:43.0:30.2。
◇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在十一五期间筹建淮安机场。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
◇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区划调整后,市区建成区的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成为仅次于徐州的苏北第二大城市。瞄准新淮安中心城市的定位,规划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的帷幕已经拉开,一个富有特色的“绿水”景观风貌的大城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区域性商贸都会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境内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18个,其中超亿元的市场22个,形成了以市区淮海广场为商业中心,以新锦亚商城等大型商贸企业和汇通市场、清江市场等骨干商品市场为龙头的极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市场网络体系,时代超级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及麦当劳、肯德基等现代快餐业点缀其间,交相辉映。
经济发展思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淮安迈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500万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人均超全国、财政再翻番、建设大城市、苏北争先进”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团结、创新、实干、自强”的新淮安精神,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落实“4221”工程(40项经济发展目标、20项党建和精神文明目标、为全市人民办20件实事、办市区人民办10件实事)目标任务,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致力于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谋求大发展,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分三步走:到“十五”期末,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建立富裕小康社会。
◇二是实施大调整,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优化升级,加快“两大基地”和“三大中心”建设。即建设新兴的工业基地、全国优质农产品产加销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
◇三是开展大招商,对外开放展示新格局。加大行政推动、载体建设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淮安集聚。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对内开放格局。
◇四是建设大城市,城市发展塑造新形象。“十五”期间,投入260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大项目350个,将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5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85万,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充分体现“绿水、名人、历史、文化”特色,凸现苏北中心城市地位。
◇五是思想大解放,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公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深化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淮安正处在后继勃发,蓄势一跃的新阶段,500万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在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正在把淮安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都市。
2013-08-15
展开全部
估计不怎么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