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8-10-09
作者:崇尚经方
最近家人咳嗽,回家后开了一剂小青龙汤到附近的药店去配,先去了一家连锁大药房,岂知接单的店员一看处方,就语带讥讽地说“细辛15克呀?我们不配(药)!”又去了其他几家药店,有些问是内服还是外用,一听是内服,马上说“细辛15克会吃死人的呀!不配!不配!”结果没一家敢配。
这也难怪,“细辛用量不过钱”,我们读书时就是这样教的,无论读医疗的还是读中药学的,这几年的驻店药师培训考试也是一再强调这些“有毒”药的药量。所以所有的中医生,除非有家传的背景或善用经方或看过大量用细辛无毒副作用的文献者,用细辛都是恪守常规的。
数年前曾与一几代家传的北方老中医师共事,其经常提到“升火”(扶阳)的概念,常使用麻、附、桂(桂枝、肉桂)、细辛、羌、独、荆、防等温热类药,这是我经历中第二个善用这类药的中医生(第一个是我父亲,善用肉桂、羌、独等,但也不是完全的经方派),他的细辛用量一般是10到15克,我当时委派了一个副主任中医师的师兄作为门诊的技术负责人,这个师兄一看到这位老医生的处方,便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满脸怀疑的神色,对我说:“这个医生行不行的?你看他的细辛用到10克,细辛一般都不能超过3克的呀!”好在我在这之前就看过中医杂志的报道,细辛常用量10至15克才有效果,有些病需用量至60克,也没有毒副作用,而且效果更好。当时年轻,好奇心大,又在病房上班,想着有危险也不怕,于是跟同事打了声招呼,拿15克细辛(完全是根,不像现在很多都是全草入药)煎了一个钟后服用,只觉得舌头有点辛麻,阵阵温热感,身体也有点暖暖的感觉,其他没有一点不舒服。此后我就经常处方用10克的量,刚开始时也因此经常被药房主任叫去询问核实、在药旁加签名。当时还不懂得使用经方,其实现在看看仲景医圣的处方用量也是三两,一服药的量就是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克,至于有的考证认为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克,以我的临床经验认为绝对是错误的)。
至于细辛用量的论述,以目前的资料看,最早见于宋�6�1陈承《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即气闷塞,不通者死”,一钱匕相当于1.5至2克, 半钱匕即不超过1克;后广传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其引《本草别说》“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他把半钱匕说成一钱,好象是比《别说》的量要大(古之一钱约折合今之3克),但因为《本草纲目》的影响较大,后世医家以讹传讹,没有厘清“若单用末”,无论汤剂粉剂,复方单方,一概说成“不可过一钱”,直到现在。
那么细辛究竟有没有毒性,宋�6�1陈承所说是否可信呢?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主要含挥发油,油中的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约50%)、黄樟醚(10%)及榄香素等,有毒成分为黄樟醚。华细辛挥发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现象,继即陷于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对心肌、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醇浸出液在兔身上,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对小鼠灌胃与静脉注射,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23.75毫克及7.78毫克/10克。细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剂。所以与“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是吻合的。
那么为何临床汤剂用大剂量也没事呢?原来细辛在高温中煎煮30分钟后,挥发油中的黄樟醚仅存原药材的2%,所以,假如粉剂用1克有效的话,汤剂煎30分钟就要用到50克才有效。如果“不过钱”的话,则连隔靴搔痒的作用都没有。而且现在细辛的品种与传统的的品种也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的品种应为华细辛,与之相近的为北细辛(辽细辛)和汉城细辛,此三种都是现在《中国药典》收载的药用细辛正品。而现在有些地方更用土细辛(除正品外的其他细辛)代替正品细辛,效果更大打折扣了。据实验证明:正品细辛中的甲基丁香油酚和黄樟醚含量远高于非正品,三种正品细辛中的甲基丁香油酚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北细辛>华细辛,黄樟醚含量华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还有药用部位也有不同,传统细辛是用根部入药,现在是全草入药,而其挥发油含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根、全草、叶。采收季节也不同,传统是农历二、八采收,此时所含的有效成分最高,而现在因为利益的驱使,就不一定分时候了,其有效成份就很不稳定了。
所以细辛的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用末(不管单用还是复方)遵照“不可过一钱”是对的,但如果入汤剂则绝不可如此,否则用了等于没用,那就无怪乎中药没效、中医无用了。但此等谬误何时能休呢?
细辛用量的论述,最早见于宋,陈承《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即气闷塞,不通者死”,一钱匕相当于1.5至2克, 半钱匕即不超过1克;后广传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其引《本草别说》“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他把半钱匕说成一钱,好象是比《别说》的量要大(古之一钱约折合今之3克),但因为《本草纲目》的影响较大,后世医家以讹传讹,没有厘清“若单用末”,无论汤剂粉剂,复方单方,一概说成“不可过一钱”,直到现在。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主要含挥发油,油中的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约50%)、黄樟醚(10%)及榄香素等,有毒成分为黄樟醚。华细辛挥发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现象,继即陷于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对心肌、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醇浸出液在兔身上,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对小鼠灌胃与静脉注射,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23.75毫克及7.78毫克/10克。细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剂。所以与“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是吻合的。
那么为何临床汤剂用大剂量也没事呢?原来细辛在高温中煎煮30分钟后,挥发油中的黄樟醚仅存原药材的2%,所以,假如粉剂用1克有效的话,汤剂煎30分钟就要用到50克才有效。如果“不过钱”的话,则连隔靴搔痒的作用都没有。而且现在细辛的品种与传统的的品种也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的品种应为华细辛,与之相近的为北细辛(辽细辛)和汉城细辛,此三种都是现在《中国药典》收载的药用细辛正品。而现在有些地方更用土细辛(除正品外的其他细辛)代替正品细辛,效果更大打折扣了。
据实验证明:正品细辛中的甲基丁香油酚和黄樟醚含量远高于非正品,三种正品细辛中的甲基丁香油酚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北细辛>华细辛,黄樟醚含量华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还有药用部位也有不同,传统细辛是用根部入药,现在是全草入药,而其挥发油含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根、全草、叶。采收季节也不同,传统是农历二、八采收,此时所含的有效成分最高,而现在因为利益的驱使,就不一定分时候了,其有效成份就很不稳定了。
所以细辛的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用末(不管单用还是复方)遵照“不可过一钱”是对的,但如果入汤剂则绝不可如此,否则用了等于没用,那就无怪乎中药没效、中医无用了。
2013-08-17
推荐于2018-03-01
201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