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是中国经营报上的文章 很能说明问题。 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的大豆定价权的外资粮商,又把目光急切地投向了中国的粮食产业,现在,他们决定从中储粮开始突破。\x0d\x0a 面对拿着“彩礼”上门“提亲”的外国粮商,中储粮并不急于做出决定,已经学会吸取大豆教训的他们,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国家发改委则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毕竟向中储粮提亲的外资粮商,都以控制整条粮食产业链条而著称于世。\x0d\x0a 被政府赋予平抑粮油价格的中储粮,正处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x0d\x0a外资粮商“提亲”\x0d\x0a “他们确实一直想和我们合作。”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x0d\x0a 他说的“他们”包括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国总部上海,他们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储粮”几个字并不陌生,“我们经常有一些传真件往来”,不过,她拒绝透露这些传真涉及的内容。\x0d\x0a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的企业,在交易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嘉吉现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x0d\x0a 此时此刻,外资四大粮商在占领了中国大豆行业后,谋局中国粮食行业的步伐已渐行渐快,除了嘉吉,还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储粮某高层透露:四大粮商均在与中储粮接洽,商谈合作事宜。\x0d\x0a 他们频繁示好的中储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家粮食购销机构,主要作用为平抑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彼时,为了使其拥有更多的资源完成这项职能,政府赋予了中储粮进出口农产品的权力。\x0d\x0a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并未完成企业化改造,投资主体依旧为单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储粮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负责收购粮食,并以最低收购价以及适时调整价格的方式,影响与控制粮食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其拥有的粮食购销渠道,在中国境内只有中粮(中国粮食集团)可以比肩,而这显然是外资看中中储粮的原因所在。\x0d\x0a 此时,天时又站在了外资四大粮商的一方。\x0d\x0a 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外资四大粮商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方才频繁示好中储粮,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粮食购销领域。\x0d\x0a 现在,布局的还不止是嘉吉。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x0d\x0a产业链利益的觊觎\x0d\x0a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说。\x0d\x0a 显然,中储粮只是这些外资的切入点,他们觊觎的是整条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记者了解到,在向中储粮频繁示好的同时,嘉吉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这正是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x0d\x0a 根据嘉吉方面的公开资料,嘉吉在华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但在这个资料中,嘉吉对他们在中国化肥领域的投资只字不提。\x0d\x0a 而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x0d\x0a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刘登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以来的中国粮价上涨,农资涨价是重要因素。\x0d\x0a 在这之前,益海嘉里已经做到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x0d\x0a “益海嘉里集团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刘登高表示,该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x0d\x0a发改委的戒心\x0d\x0a 大豆河山的全面沦陷让政府早已产生了戒心, “几年前的教训触目惊心,粮食肯定不会重走老路。”中储粮的上级主管单位——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告诉记者。\x0d\x0a 他表示:“我们的国有粮库不可能让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仅仅限于一些小的加工厂之类,小公司我们不管,国有粮库,不可能。”\x0d\x0a 魏强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和四大粮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有意和中储粮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业,“最后不了了之了。”\x0d\x0a “染指中储粮,没戏。”上述发改委官员说,“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放弃宏观调控职能。”\x0d\x0a 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显然是长鸣警钟。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涨价潮中,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益海嘉里的仓库。\x0d\x0a 国内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20万吨太少了。”不过,魏强认为,“关键不是太少,是四大粮商实力太强大了,我们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没用。”\x0d\x0a “我们已经改变了方式,比如从抛售改为定点销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强说,“不过在油料市场上,失去的旧河山,再难收复。”政府显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剧在更重要的粮食领域重演。\x0d\x0a 不过,在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WTO年度报告》主编马宇看来,这一切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引进竞争是好的,反垄断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遏止他们的垄断行为。”他说。\x0d\x0a中储粮的忧虑\x0d\x0a 然而,尽管如此,上述外资粮商的来势汹汹仍然让魏强很担忧,“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太弱小了,四大粮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却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x0d\x0a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x0d\x0a 另一点让魏强担忧的是,同时负责平抑油价的中储粮,以前曾有过粮食的进出口权,不过,现在粮食的进出口权基本上被中粮垄断。这一弊端在中储粮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轮换时暴露无疑,“有时我们需要轮换,但是国内的供给跟不上,我们又没有进口配额,这样一来,就滞后很多。”\x0d\x0a 不过,外资四大粮商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市场放开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加剧这种担忧,“不是说我们完全封闭,我们不和他们合作,我们国家粮食就安全了。”魏强说。承担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中储粮,多少有些进退两难。\x0d\x0a 事实上,在四大粮商已经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通过建立或收购面粉、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并不难,“因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x0d\x0a “而且,外资四大粮商布局销售网点比我们要强很多,可行的路径就是,必须有大型的粮食企业与之抗衡。”魏强透露说,下一步,中储粮会加快粮食加工领域的业务开发,不过,具体的时间表仍然未定。
推荐于2018-03-04
展开全部
这是中国经营报上的文章 很能说明问题。 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的大豆定价权的外资粮商,又把目光急切地投向了中国的粮食产业,现在,他们决定从中储粮开始突破。
面对拿着“彩礼”上门“提亲”的外国粮商,中储粮并不急于做出决定,已经学会吸取大豆教训的他们,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国家发改委则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毕竟向中储粮提亲的外资粮商,都以控制整条粮食产业链条而著称于世。
被政府赋予平抑粮油价格的中储粮,正处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
外资粮商“提亲”
“他们确实一直想和我们合作。”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
他说的“他们”包括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国总部上海,他们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储粮”几个字并不陌生,“我们经常有一些传真件往来”,不过,她拒绝透露这些传真涉及的内容。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的企业,在交易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嘉吉现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
此时此刻,外资四大粮商在占领了中国大豆行业后,谋局中国粮食行业的步伐已渐行渐快,除了嘉吉,还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储粮某高层透露:四大粮商均在与中储粮接洽,商谈合作事宜。
他们频繁示好的中储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家粮食购销机构,主要作用为平抑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彼时,为了使其拥有更多的资源完成这项职能,政府赋予了中储粮进出口农产品的权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并未完成企业化改造,投资主体依旧为单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储粮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负责收购粮食,并以最低收购价以及适时调整价格的方式,影响与控制粮食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其拥有的粮食购销渠道,在中国境内只有中粮(中国粮食集团)可以比肩,而这显然是外资看中中储粮的原因所在。
此时,天时又站在了外资四大粮商的一方。
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外资四大粮商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方才频繁示好中储粮,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粮食购销领域。
现在,布局的还不止是嘉吉。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
产业链利益的觊觎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说。
显然,中储粮只是这些外资的切入点,他们觊觎的是整条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记者了解到,在向中储粮频繁示好的同时,嘉吉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这正是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根据嘉吉方面的公开资料,嘉吉在华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但在这个资料中,嘉吉对他们在中国化肥领域的投资只字不提。
而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刘登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以来的中国粮价上涨,农资涨价是重要因素。
在这之前,益海嘉里已经做到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
“益海嘉里集团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刘登高表示,该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发改委的戒心
大豆河山的全面沦陷让政府早已产生了戒心, “几年前的教训触目惊心,粮食肯定不会重走老路。”中储粮的上级主管单位——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告诉记者。
他表示:“我们的国有粮库不可能让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仅仅限于一些小的加工厂之类,小公司我们不管,国有粮库,不可能。”
魏强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和四大粮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有意和中储粮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业,“最后不了了之了。”
“染指中储粮,没戏。”上述发改委官员说,“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放弃宏观调控职能。”
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显然是长鸣警钟。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涨价潮中,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益海嘉里的仓库。
国内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20万吨太少了。”不过,魏强认为,“关键不是太少,是四大粮商实力太强大了,我们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没用。”
“我们已经改变了方式,比如从抛售改为定点销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强说,“不过在油料市场上,失去的旧河山,再难收复。”政府显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剧在更重要的粮食领域重演。
不过,在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WTO年度报告》主编马宇看来,这一切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引进竞争是好的,反垄断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遏止他们的垄断行为。”他说。
中储粮的忧虑
然而,尽管如此,上述外资粮商的来势汹汹仍然让魏强很担忧,“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太弱小了,四大粮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却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另一点让魏强担忧的是,同时负责平抑油价的中储粮,以前曾有过粮食的进出口权,不过,现在粮食的进出口权基本上被中粮垄断。这一弊端在中储粮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轮换时暴露无疑,“有时我们需要轮换,但是国内的供给跟不上,我们又没有进口配额,这样一来,就滞后很多。”
不过,外资四大粮商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市场放开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加剧这种担忧,“不是说我们完全封闭,我们不和他们合作,我们国家粮食就安全了。”魏强说。承担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中储粮,多少有些进退两难。
事实上,在四大粮商已经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通过建立或收购面粉、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并不难,“因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
“而且,外资四大粮商布局销售网点比我们要强很多,可行的路径就是,必须有大型的粮食企业与之抗衡。”魏强透露说,下一步,中储粮会加快粮食加工领域的业务开发,不过,具体的时间表仍然未定。
面对拿着“彩礼”上门“提亲”的外国粮商,中储粮并不急于做出决定,已经学会吸取大豆教训的他们,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国家发改委则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毕竟向中储粮提亲的外资粮商,都以控制整条粮食产业链条而著称于世。
被政府赋予平抑粮油价格的中储粮,正处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
外资粮商“提亲”
“他们确实一直想和我们合作。”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
他说的“他们”包括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国总部上海,他们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储粮”几个字并不陌生,“我们经常有一些传真件往来”,不过,她拒绝透露这些传真涉及的内容。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的企业,在交易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嘉吉现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
此时此刻,外资四大粮商在占领了中国大豆行业后,谋局中国粮食行业的步伐已渐行渐快,除了嘉吉,还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储粮某高层透露:四大粮商均在与中储粮接洽,商谈合作事宜。
他们频繁示好的中储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家粮食购销机构,主要作用为平抑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彼时,为了使其拥有更多的资源完成这项职能,政府赋予了中储粮进出口农产品的权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并未完成企业化改造,投资主体依旧为单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储粮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负责收购粮食,并以最低收购价以及适时调整价格的方式,影响与控制粮食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其拥有的粮食购销渠道,在中国境内只有中粮(中国粮食集团)可以比肩,而这显然是外资看中中储粮的原因所在。
此时,天时又站在了外资四大粮商的一方。
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外资四大粮商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方才频繁示好中储粮,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粮食购销领域。
现在,布局的还不止是嘉吉。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
产业链利益的觊觎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说。
显然,中储粮只是这些外资的切入点,他们觊觎的是整条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记者了解到,在向中储粮频繁示好的同时,嘉吉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这正是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根据嘉吉方面的公开资料,嘉吉在华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但在这个资料中,嘉吉对他们在中国化肥领域的投资只字不提。
而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刘登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以来的中国粮价上涨,农资涨价是重要因素。
在这之前,益海嘉里已经做到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
“益海嘉里集团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刘登高表示,该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发改委的戒心
大豆河山的全面沦陷让政府早已产生了戒心, “几年前的教训触目惊心,粮食肯定不会重走老路。”中储粮的上级主管单位——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告诉记者。
他表示:“我们的国有粮库不可能让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仅仅限于一些小的加工厂之类,小公司我们不管,国有粮库,不可能。”
魏强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和四大粮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有意和中储粮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业,“最后不了了之了。”
“染指中储粮,没戏。”上述发改委官员说,“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放弃宏观调控职能。”
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显然是长鸣警钟。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涨价潮中,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益海嘉里的仓库。
国内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20万吨太少了。”不过,魏强认为,“关键不是太少,是四大粮商实力太强大了,我们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没用。”
“我们已经改变了方式,比如从抛售改为定点销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强说,“不过在油料市场上,失去的旧河山,再难收复。”政府显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剧在更重要的粮食领域重演。
不过,在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WTO年度报告》主编马宇看来,这一切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引进竞争是好的,反垄断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遏止他们的垄断行为。”他说。
中储粮的忧虑
然而,尽管如此,上述外资粮商的来势汹汹仍然让魏强很担忧,“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太弱小了,四大粮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却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另一点让魏强担忧的是,同时负责平抑油价的中储粮,以前曾有过粮食的进出口权,不过,现在粮食的进出口权基本上被中粮垄断。这一弊端在中储粮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轮换时暴露无疑,“有时我们需要轮换,但是国内的供给跟不上,我们又没有进口配额,这样一来,就滞后很多。”
不过,外资四大粮商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市场放开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加剧这种担忧,“不是说我们完全封闭,我们不和他们合作,我们国家粮食就安全了。”魏强说。承担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中储粮,多少有些进退两难。
事实上,在四大粮商已经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通过建立或收购面粉、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并不难,“因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
“而且,外资四大粮商布局销售网点比我们要强很多,可行的路径就是,必须有大型的粮食企业与之抗衡。”魏强透露说,下一步,中储粮会加快粮食加工领域的业务开发,不过,具体的时间表仍然未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21
展开全部
在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我国失去粮价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动 本报记者 邓心 实习记者 赵晓琳 今年的夏粮收购,颇具意味。 价格继续上升的心理预期令往年的粮食收购高潮并没有如期而至,而在丰收的喜悦中,粮食行业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忧虑,“今年在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粮食进出口贸易已经非常难做。国内市场就成为国内外粮食企业的必争之地。现在,可以明显感觉到国际四大粮商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速度。”一位在世界500强企业做粮食贸易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跨国粮商布局 在国内夏粮收购前两个月,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就已经打出高薪聘请副总经理的广告,而其职责就是专门在东北寻找并谈判收购粮库,这只是跨国粮商布局中国的一小步。 从今年开始,中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已结束,跨国公司开始进军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在充斥着传言、阴谋论、神秘人物和资本的国际粮食市场,“ABCD”是江湖上最悠久的传说。 这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 解读跨国粮食贸易商的商业行为有多种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际粮价狂飙、国内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之后,跨国粮商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2004年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只要具备资金、仓储以及检验和保管能力,就可以取得收购资格。而凭借国内粮商无法比拟的资金优势,就可以在华建立起购销链条,控制该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国际大粮商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优势,能够从粮库收购粮食时,财大气粗地现付全款,又能够在转卖给下游的粮食加工企业时,允许这些企业延缓付款3到6个月,实现了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 过去的几年里,跨国粮食企业在开拓国内食用油市场时,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营销网络,以及品牌优势,在与中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时,有很强的杀伤力。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著名的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目前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 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不过这家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显得相当低调,但透过网络搜索,仍可在各地政府网的新闻中频繁发现益海考察当地粮食生产及加工企业的新闻。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年进口量超过1500万吨。其垄断日本玉米进口市场的5大商社,目前在中国也开始了他们的探索,试图把其在日本的模式移植到中国来。”“虽然比ABCD起步晚,但其后来者居上的雄心亦不可小觑。” 有专家担心:“在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我国失去粮价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动。” 粮库的“恶梦” 几年前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们没有了“交公粮”的义务。被推向市场的各级粮库面临急剧转型之困。目前我国粮食市场调控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只有储备,而没有对加工品和销售的控制,这样就会给调控带来风险。 2004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对外颁布,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查的职能。在此后的市场化过程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规模退出,被业内称为“国退民进”运动。 原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县级粮库在取消农业税、没有了国家“定购粮”的任务后,被完全推向市场,在和私人粮商以及其拥有财政支持的国储粮库、省储粮库、市属粮库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由于没有国储库和省储库的有利身份,县粮库的经营举步维艰。从2004年改制之后,国家不再给县级粮库拨款,由于严重缺乏购粮资金,全国很多县级粮库“都已经空了”。 对于腹背受敌、经营困难的县级粮库来说,傍上四大粮商这样的“大款”自然是求之不得。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已经基本实现购销市场化,民营的粮食购销企业和个人在基层得到迅速发展,而农民们也习惯了经纪人上门收购自家粮食。 另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则自己收购乡亲的粮食,贩卖到大城市,直接进行批发和零售。“跟每斤7、8毛的收购价比较起来,在北京零售能卖到1块6,不过我们主要还是在批发市场做,其实北京各大超市,都是我们供的货。”一位在北京闯荡3年多的东北农民说。随着运费的不断提升,销售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对于他们这样的农民自发组织,随时都有可能放弃这块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头脑灵活的农民,根本不具备与跨国粮商抗衡的能力。” “数量巨大的粮食经纪人为追求利润而存在,不仅形成恶性竞争,更会引起粮食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给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带来难度。”社科院农业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我们讲国家的粮食安全,不应是一个单纯的生产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分配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从生产、流通、储运、进出口,然后包括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这样一个系统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保证民生的根本。 2008年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将粮食安全问题重新定义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 如地方粮食企业压低收购价格,农民利益难以保障,影响种粮积极性,更有甚者部分企业违规操作,出现国家粮库亏库现象,直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但是对违规者的处置缺少相关法律依据。 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和保障系统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政策要对称,产区、销区政策要对称,政府、企业信息要对称,而目前上述内容在宏观层面缺少规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1-28
展开全部
这样问是没有依据的,郎咸平同学炮轰abcd四大粮商操控国内粮油市场是一种推断,不过说实在话,ABCD的确有这种迹象, 四大粮商的一般做法就是一条龙搞断整个粮食生产流通领域,从播种,收获,运输,储存,加工,销售,从头到尾分批次的一点一点不惜成本的垄断
四大粮商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最著名的事就是04年中国大豆业崩溃,那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国内很多大豆加工和榨油企业不堪承受,大批破产,然后被外资低价兼并,中国大豆依赖进口突破70%,也就是国内需求的大约十分之七的大豆要靠进口,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八十以上的实际加工总量。大豆定价权基本归他们说了算,四大粮商就是在这事上浮出水面
这就是国际资本的变态,不像国内资本玩家们炒炒绿豆大蒜,赚赚下游经销商的血汗钱和老百姓的买菜钱,国际资本玩家们不但要在短期内控制价格,还要在长期内彻底控制市场
当年全中国为成功加入WTO而欢欣鼓舞,但现在却不得不为开放各个市场引发的经济问题头疼脑热,互相推诿,被控制也是正常的,中国的市场这么有潜力而且不成熟,如果没有发改委那些部门的政策调控的话恐怕真的连买点油炒个荷包蛋也要看华尔街的脸色
四大粮商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最著名的事就是04年中国大豆业崩溃,那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国内很多大豆加工和榨油企业不堪承受,大批破产,然后被外资低价兼并,中国大豆依赖进口突破70%,也就是国内需求的大约十分之七的大豆要靠进口,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八十以上的实际加工总量。大豆定价权基本归他们说了算,四大粮商就是在这事上浮出水面
这就是国际资本的变态,不像国内资本玩家们炒炒绿豆大蒜,赚赚下游经销商的血汗钱和老百姓的买菜钱,国际资本玩家们不但要在短期内控制价格,还要在长期内彻底控制市场
当年全中国为成功加入WTO而欢欣鼓舞,但现在却不得不为开放各个市场引发的经济问题头疼脑热,互相推诿,被控制也是正常的,中国的市场这么有潜力而且不成熟,如果没有发改委那些部门的政策调控的话恐怕真的连买点油炒个荷包蛋也要看华尔街的脸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21
展开全部
粮,民之本。商人也是民,做得过头,可是会掉脑袋的,无论政府出不出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