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时的蒙古为什么能迅速强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世纪是“草原狼”的世纪。以蒙古帝国为巅峰的草原部落武装纵横世界,天下无敌,他们在欧亚大陆上创造了惊世的战绩。
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草原部落,凭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人言蒙古人的崛起,主要靠的是战马。诚然,比之其他部落民族,蒙古部落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大量的战马,蒙古民族就是一个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游牧民族,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不需过多的训练就可以武装成优秀的骑兵。
然而,拥有战马、骑兵的游牧民族多矣,为什么他们没有达到蒙古部落的扩张程度?可见,战马、骑兵只是一个原因,而内部与外部环境产生“发酵”才是更值得探讨的要因。
关于内部“发酵”无需多述,世所共知:这个部落间出现了一个超群绝伦的头人成吉思汗。他没有受过什么军校训练,但对军事无师自通,创造了“千户制”:打破部落编制,对所有臣民进行户口登记,将其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结构纳入“军民合一”的组织框架中。以往的部落贵族皆以百户长、千户长的身份充任国家官吏。一旦有战事,各级“军民组织”便携带武器、马匹及粮秣,在各级长官率领下出征作战,70万之众“军民”,转身就是70万蒙古铁骑。
“军事天才”型头人与军政是蒙古部落内部“发酵”的主因。但同时,外部“发酵”也不可或缺,而这个“外因”,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颇为“神秘”。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是灵活机动,他们善于在草原与平原野地冲杀作战,而不善于攻城拔寨。当年宋金两国形成拉锯战,亦有宋军善于守城之因。
“草原狼”是进攻型的,既然进攻,战场的选择就由不得他们。所以攻城是他们必须要过的关口。金国亡国前夕,其“守成”之愿比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蒙古灭金之时,大规模的战役也非野地冲杀,而是攻城拔寨。当时金国已经成为“中原大国”,基本结束了“游牧状态”。他们在城里呆着也很舒适,何必再到空旷草原野地、狩猎游牧?
成吉思汗在其刚起兵时,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但居庸关一役,蒙古军队与金兵交手,金兵大败,溃不成军,而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直至亡国,也没有遭到多少凶猛的抵抗,比宋军还顺从几分。因为他们打不过,也守不住。
而宋蒙相持五十年,五十年间,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前两次,南宋一胜一平。第三次,南宋完败,以崖山为结点,宋亡。 宋之所以能跟蒙古军打持久战,这里,不仅有他们的“守成之愿”,更管用的,就有他们的“守城”功夫。
然而,打到中原腹地的蒙古军,突然敢于攻城,又变得善于攻城。因为他们拥有了云梯、强弩、火炮。这让守城的金宋两国很是吃不消。他们惊讶发现,蒙古兵除了骑马野战之外,又获得了攻城作战的武器和技能。
一个草原部落,突然拥有了攻城的云梯、火炮。军事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这神秘力量来自何方呢?
这个神秘外因,主要来自中原内部——汉人的技术援助。这种技术援助,在蒙古崛起的过程中,一直相辅相成、发挥“神秘外援”之力。
历史非常眷顾中世纪蒙古民族,当时由于女真族的金国占据中国的北方地区——华夏族的文明中心、对汉民族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压迫,所以金国治下的汉人迫切希望能够打击金国,许多汉人工匠将制造云梯、强弩、火炮,带到了蒙古军营。令这支骑兵在具备野地作战的“武功”同时,又具备了拿下世界所有城池的“武器”。
这里,当然还有南宋领导人“战略眼光”的“贡献”。他们的“战略眼光”的表现是“养狼”加“杀狼”。作为受尽“夷国”窝囊气的领导人,他们养狼,用岁币银把女真喂大,等待蒙古出现时,助蒙古杀女真。蒙古灭金前,南宋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而南宋在军事上尚能领先塞外四国的,就是武器和技术。
就军事技术而言,宋朝由于拥有巨额军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是当时领先的,宋军当时的装备也是最先进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量装备火器的军队,曾公亮就在1044年编著了《武经总要》,其中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还有为数甚多、种类齐全的火药武器,从“步枪”到“地雷”都有,甚至还有“枪榴弹”以及“火焰喷射器”。
宋军与蒙古军合灭金国时,蒙古军的火器,完全由宋军提供。如果不是宋朝领导人“愚蠢又勤快”的“战略眼光”,养狼杀狼,先后令契丹女真消亡,使草原“狼界”失去生态平衡,导致“一狼独秀”,后来蒙古能否崛起尚是未知数。
而那些汉人工匠,为什么自愿帮助蒙古骑兵呢?显然,中原汉人曾把这个也饱受女真压迫的部落,一度看做“正义之师”。希望他们推翻腐朽的金国统治,帮他们摆脱民族压迫。
孰知走了一老狼,来了一饿狼。蒙古骑兵的确踏平了金国,但是中原汉人被压迫的命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在饿狼的统治下,变本加厉。
金国统治下的汉人,虽然饱受民族压迫,但是从国家法律上,毕竟没有公然列为“下等人”;而蒙古灭宋建立的元朝,公然立法,将中原汉人列为“三等人”。助蒙古骑兵如虎添翼的汉人工匠们,万万没想到,战争胜利了,本民族回落到这步天地。
当然,元朝的统治者虽然野蛮,但并不糊涂。他们知道为自己插上翅膀的“神秘外援”的作用。忽必烈歧视汉族读书人,但对于“有技术”的汉人,还是比较客气。他入主中原,一度取消了科举制,把读书人化为“臭老九”行列,但对于汉族工匠及技工,却给予官职。元朝的中下层官员,也有大量汉族人士。而这些汉族官员,并非是通过统一的考试科举录入的文官,而大都是一群“技术官僚”,足见成吉思汗后人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当然,在整个民族压迫的大环境下,这些汉族“技术官僚”也没多大话语权,这些“理科生”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只知奉命做工。
无论当初的“外援力量”愿不愿意看到,历史就是给出了这样结果——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再收回去就由不得开瓶人。
得到中原军事技术的蒙古人如虎添翼,修炼成了世界“武状元”。13世纪,如日中天时的蒙古军队已不是简单的草原轻骑。汉族的火药武器、耐力十足的蒙古战马、女真族重甲骑兵集粹在一起,使蒙古帝国的武力达到了一个令世界瞠目、无奈的地步……
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草原部落,凭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人言蒙古人的崛起,主要靠的是战马。诚然,比之其他部落民族,蒙古部落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大量的战马,蒙古民族就是一个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游牧民族,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不需过多的训练就可以武装成优秀的骑兵。
然而,拥有战马、骑兵的游牧民族多矣,为什么他们没有达到蒙古部落的扩张程度?可见,战马、骑兵只是一个原因,而内部与外部环境产生“发酵”才是更值得探讨的要因。
关于内部“发酵”无需多述,世所共知:这个部落间出现了一个超群绝伦的头人成吉思汗。他没有受过什么军校训练,但对军事无师自通,创造了“千户制”:打破部落编制,对所有臣民进行户口登记,将其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结构纳入“军民合一”的组织框架中。以往的部落贵族皆以百户长、千户长的身份充任国家官吏。一旦有战事,各级“军民组织”便携带武器、马匹及粮秣,在各级长官率领下出征作战,70万之众“军民”,转身就是70万蒙古铁骑。
“军事天才”型头人与军政是蒙古部落内部“发酵”的主因。但同时,外部“发酵”也不可或缺,而这个“外因”,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颇为“神秘”。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是灵活机动,他们善于在草原与平原野地冲杀作战,而不善于攻城拔寨。当年宋金两国形成拉锯战,亦有宋军善于守城之因。
“草原狼”是进攻型的,既然进攻,战场的选择就由不得他们。所以攻城是他们必须要过的关口。金国亡国前夕,其“守成”之愿比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蒙古灭金之时,大规模的战役也非野地冲杀,而是攻城拔寨。当时金国已经成为“中原大国”,基本结束了“游牧状态”。他们在城里呆着也很舒适,何必再到空旷草原野地、狩猎游牧?
成吉思汗在其刚起兵时,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但居庸关一役,蒙古军队与金兵交手,金兵大败,溃不成军,而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直至亡国,也没有遭到多少凶猛的抵抗,比宋军还顺从几分。因为他们打不过,也守不住。
而宋蒙相持五十年,五十年间,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前两次,南宋一胜一平。第三次,南宋完败,以崖山为结点,宋亡。 宋之所以能跟蒙古军打持久战,这里,不仅有他们的“守成之愿”,更管用的,就有他们的“守城”功夫。
然而,打到中原腹地的蒙古军,突然敢于攻城,又变得善于攻城。因为他们拥有了云梯、强弩、火炮。这让守城的金宋两国很是吃不消。他们惊讶发现,蒙古兵除了骑马野战之外,又获得了攻城作战的武器和技能。
一个草原部落,突然拥有了攻城的云梯、火炮。军事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这神秘力量来自何方呢?
这个神秘外因,主要来自中原内部——汉人的技术援助。这种技术援助,在蒙古崛起的过程中,一直相辅相成、发挥“神秘外援”之力。
历史非常眷顾中世纪蒙古民族,当时由于女真族的金国占据中国的北方地区——华夏族的文明中心、对汉民族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压迫,所以金国治下的汉人迫切希望能够打击金国,许多汉人工匠将制造云梯、强弩、火炮,带到了蒙古军营。令这支骑兵在具备野地作战的“武功”同时,又具备了拿下世界所有城池的“武器”。
这里,当然还有南宋领导人“战略眼光”的“贡献”。他们的“战略眼光”的表现是“养狼”加“杀狼”。作为受尽“夷国”窝囊气的领导人,他们养狼,用岁币银把女真喂大,等待蒙古出现时,助蒙古杀女真。蒙古灭金前,南宋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而南宋在军事上尚能领先塞外四国的,就是武器和技术。
就军事技术而言,宋朝由于拥有巨额军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是当时领先的,宋军当时的装备也是最先进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量装备火器的军队,曾公亮就在1044年编著了《武经总要》,其中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还有为数甚多、种类齐全的火药武器,从“步枪”到“地雷”都有,甚至还有“枪榴弹”以及“火焰喷射器”。
宋军与蒙古军合灭金国时,蒙古军的火器,完全由宋军提供。如果不是宋朝领导人“愚蠢又勤快”的“战略眼光”,养狼杀狼,先后令契丹女真消亡,使草原“狼界”失去生态平衡,导致“一狼独秀”,后来蒙古能否崛起尚是未知数。
而那些汉人工匠,为什么自愿帮助蒙古骑兵呢?显然,中原汉人曾把这个也饱受女真压迫的部落,一度看做“正义之师”。希望他们推翻腐朽的金国统治,帮他们摆脱民族压迫。
孰知走了一老狼,来了一饿狼。蒙古骑兵的确踏平了金国,但是中原汉人被压迫的命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在饿狼的统治下,变本加厉。
金国统治下的汉人,虽然饱受民族压迫,但是从国家法律上,毕竟没有公然列为“下等人”;而蒙古灭宋建立的元朝,公然立法,将中原汉人列为“三等人”。助蒙古骑兵如虎添翼的汉人工匠们,万万没想到,战争胜利了,本民族回落到这步天地。
当然,元朝的统治者虽然野蛮,但并不糊涂。他们知道为自己插上翅膀的“神秘外援”的作用。忽必烈歧视汉族读书人,但对于“有技术”的汉人,还是比较客气。他入主中原,一度取消了科举制,把读书人化为“臭老九”行列,但对于汉族工匠及技工,却给予官职。元朝的中下层官员,也有大量汉族人士。而这些汉族官员,并非是通过统一的考试科举录入的文官,而大都是一群“技术官僚”,足见成吉思汗后人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当然,在整个民族压迫的大环境下,这些汉族“技术官僚”也没多大话语权,这些“理科生”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只知奉命做工。
无论当初的“外援力量”愿不愿意看到,历史就是给出了这样结果——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再收回去就由不得开瓶人。
得到中原军事技术的蒙古人如虎添翼,修炼成了世界“武状元”。13世纪,如日中天时的蒙古军队已不是简单的草原轻骑。汉族的火药武器、耐力十足的蒙古战马、女真族重甲骑兵集粹在一起,使蒙古帝国的武力达到了一个令世界瞠目、无奈的地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