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让作文写得又快又好
2018-11-08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
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
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
孩子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在结构层次方面主要就要做到以上四点了,家长可以对照看看孩子的考场作文,是否做到了,还没有做到的要在后面的练习中加强训练了。...阅读全文
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快呢?这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下笔之前,要认真地思索,充分地构思。如古人讲的那样, “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具在胸中,然后下笔”,就是所谓“意在笔 会写的人,都十分注重这个“意”。
据说宋朝诗人陈师道,每当他游历川、诗兴大发的时候,就急忙回到家里。但是他并不急于动笔,而 是躺在床上,蒙上被子,静心凝神地思索。这时候,家里人要把鸡狗 赶出门,把孩子领到别处去玩,免得打扰他。他酝酿成熟了,这才爬 起,伏在桌案上,挥笔疾书,一首诗很快就写了出。 鲁迅先生的是写得很快的,他所以写得快,也是因为在动笔之前,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时期。就是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 笔。
每天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时间,他总是一言不发地躺在躺椅上, 默默地打着腹稿。 可见,写得快的人都是因为在动笔之前,下了一番构思的苦功。为什么一些少年朋友作写得慢?作之前没有认真构思,是一个重要原 因。
因此,作要想写得快,一定要改变那种作之前不思考、挥笔就写 的习惯。 构思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当然不能要求中学生作,象作家写书那样,进行长时期的酝酿思索。但是,写一篇的基本要求,要在构思的过程 中明确下。 作,无论是内的命题作,还是外的练笔,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议论要有一个主要的论点,记叙要有一个贯穿整篇的基本思想。 这就是的中心意思。有了中心意思,作就有了要求,选材就有了范围, 不会东写一句,西写一段,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下笔之前, 要认真审题,搞清题意,紧紧扣住题目的要求和规定的范围,确定一 个中心。 如果把中心意思比作的灵魂,那么写作材料就是的血肉,一篇的中心意思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和组织构成这篇的材料。
首先是选材。原则上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作用的材料,则取;对表达中心意思没有作用的材料,则舍。材料的取舍,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 需要。可用的材料选出后,也不要平均对待。一般地说,凡是对表达 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要详写;凡是对表达中心起一般作用的,就略写。
其次是组织材料。材料有了,哪个先写,哪个后写,要有一个顺序。全分几段,每一段之间怎样过渡,要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围绕的中 心意思,要把材料很有条理地组织起。 是一个整体,有了灵魂——中心意思,有了血肉——材料,还要有头有尾,这就要在构思过程中,考虑一个开头和结尾。的开头,要扣 紧中心意思,引出下;的结尾,要总结全篇,深化中心思想。好的开 头,可以引人入胜,使人很有兴味地读下去;
好的结尾,可以回味深 思,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考虑一个好的开头结尾是构思过程不 可忽视的内容。 经过思考,要写什么,应当怎样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打算。但还不要急于动笔,为了使作写得顺畅,要把构思的结果写出,编成一个 作提纲。
2018-11-05
怎么办?
不妨借鉴古今传诵的捷才之士的作文方法。
诗人王勃,“初唐四杰”之首,一篇《滕王阁序》技惊四座,传为美谈,可谓典型的捷才。不过他写《滕王阁序》也不是拿笔就写,笔落惊人的。《新唐书·王勃传》便记载道,王勃在动笔写《滕王阁序》之前,先研墨数升,然后以被蒙面而卧,思索一段时间,忽然坐起,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王勃的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的作文方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袖手于前,疾书于后。
一、袖手于前
“袖手于前”指在正式动笔之前,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捷才不是一味的“急”,他也有缓,缓在落笔前。缓是周密构思,缜密谋划。
谋划构思什么?
首先,要仔细审题。话题作文给予学生的“优惠”之一就是淡化审题。但,淡化审题,降低审题的难度,不等于不要审题,更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率意而为。事实上,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不慎,导致偏题、走题,作文依然“满盘皆输”。考试时心理紧张在所难免,为了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题目看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运用指读法:用手指着,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那些关键词语可以用铅笔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丢三忘四。
请看2005年江苏扬州中考试题: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假如你是考生,看到如上的作文话题,首先读提示语——这段提示语由交通安全宣传触发,落脚点在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是一个关键词,划下来;再读话题——“让”,谦让、忍让、退让、避让,这些理解都在话题之内,但“别管他,让他去”(听任)、“老师让我当班长”(指令)里的“让”就偏离题义了,“让”的意思要准确把握,划下来;还要读要求——“三自”原则,熟悉,咦,其中“文体自选”没有说“诗歌除外”,可以写诗歌的!好,划下来。
提醒一句,圈划的字迹,审题结束后务必用橡皮擦干净,免得让人心生疑窦。
其次,要确立优势。话题作文在选材、立意、择体、布局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也就意味着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如何选取精当新颖、能以一当十的素材?怎样凸现深刻新奇的立意?如何择定妥帖新巧的文体?怎样结构全文的轮廓、段落?这些都要好好思量。我们很难是全才,样样擅长,但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是长于选材还是长于立意,是精于择体还是精于布局,将自己的擅长做足,发挥到极致,我们就可以确立优势,就可以在成百上千份作文里脱颖而出,胜人一筹。
还是上述“让”的话题,如果你长于思辨,可以在立意上深掘——“让”在很多场合是值得颂扬的,但有没有“不让”的美德呢?譬如“当仁不让”,2005年就有一位考生,拟题《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以思辨取胜。如果你善于积累,头脑里蓄积了若干感人的细节,那可以调取出两三个精彩的作题材,巧妙处理连缀成篇,如一位考生,拟题《自行车上的空间》,以细节取胜。如果你巧于构思,常常能独辟蹊径,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林荫道,那可以考虑在构思上抛开众人,绝尘而去。还有一位考生,拟题《让的技巧》,别人还在纠缠于让还是不让,他已抢先一步留意于“让的技巧”;别人习惯于反复论证循环说理,他缘物而发借事说理;别人立足于阐发如何谦让、避让、退让、忍让,他却说与其让毋宁寻找,想人之不曾想,发人之不能言,这小子不简单!
第三,要打简易稿。考场作文不能返工,也最忌返工,那种不打草稿,写到一半才发现“离题万里”的人,最是愚蠢,并且无可救药!草稿的形式不拘一格,一般包括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儿该详、哪里该略,写几个段落、段落之间怎样衔接照应。如果时间比较充裕,最好设计一下开头、结尾,用什么修辞,怎样出彩,如何点题明旨,等等。
大致上,一个小时的作文时间,要拿出10—15分钟来“袖手于前”,来谋划构思,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可省。
二、疾书于后
“疾书于后”指下笔之后,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一气呵成,这是许多作文高手的写作诀窍。“袖手于前”,缜密谋划后,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觉得这篇作文小菜一碟,这是一股势气,用这股势气驱使笔墨,就会笔下滔滔,汩汩流淌。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炼词琢句,这里用哪个动词比较传神,那里换哪个说法比较精当,遇到这些情况他都会停下来推敲半天。这样写法,很容易把势气打断。势气断了,思路乱了,就会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左右踯躅,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考场作文本就是急就章,只要无关大局,词句上稍微粗疏一些老师也不会跟你计较;而且你一挥而就,时间往往富裕不少,这时大功初成大局已定,心情放松,再来推敲细节,打磨词句,效果自然比那种慌慌张张,边写边惦念时间好得多。
当然,要想成为像王勃那样的捷才,期望考场成为自己的T型台,还要平时多历练,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出了题目,他就急忙提笔写起来。结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反而写得更
慢,当堂交不了卷。有一次考作文,因为写得慢,到了时间才写了一半,多
急人呀!他找到我,烦恼地问道:“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又快又好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作文,不仅要注意质量,还要讲究速度。为
什么要求同学们两节课写完作文呢?就是要训练同学们做到文思敏捷,要写
得快,这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快呢?这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是,下笔之前,要认真地思索,充分地构思。如古人讲的那样,“先闭目静
坐,理会题旨,具在胸中,然后下笔”,就是所谓“意在笔先”。
会写文章的人,都十分注重这个“意”。据说宋朝诗人陈师道,每当他
游历山川、诗兴大发的时候,就急忙回到家里。但是他并不急于动笔,而是
躺在床上,蒙上被子,静心凝神地思索。这时候,家里人要把鸡狗赶出门,
把孩子领到别处去玩,免得打扰他。他酝酿成熟了,这才爬起来,伏在桌案
上,挥笔疾书,一首诗很快就写了出来。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写得很快的,他所以写得快,也是因为在动笔之前,
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时期。就是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笔。每
天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时间,他总是一言不发地躺在躺椅上,默默地打着腹
稿。
可见,写得快的人都是因为在动笔之前,下了一番构思的苦功。为什么
一些同学作文写得慢?作文之前没有认真构思,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作文要想写得快,一定要改变那种作文之前不思考、挥笔就写的习惯。
那么,动笔之前应当怎样进行构思呢?
构思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当然不能要求中学生作文,象作家写书那样,
进行长时期的酝酿思索。但是,写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要在构思的过程中
明确下来。
一、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
作文,无论是课内的命题作文,还是课外的练笔,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
心意思。议论文要有一个主要的论点,记叙文要有一个贯穿整篇的基本思想。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了中心意思,作文就有了要求,选材就有了范围,
不会东写一句,西写一段,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下笔之前,要认真
审题,搞清题意,紧紧扣住题目的要求和规定的范围,确定一个中心。
二、要认真选择和组织材料。
如果把中心意思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写作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
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和组织构成这篇文章的材料。
首先是选材。原则上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作用的材料,则取;对表达中心
意思没有作用的材料,则舍。材料的取舍,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可用
的材料选出后,也不要平均对待。一般地说,凡是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
要详写;凡是对表达中心起一般作用的,就略写。
其次是组织材料。材料有了,哪个先写,哪个后写,要有一个顺序。全
文分几段,每一段之间怎样过渡,要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围绕文章的中心
意思,要把材料很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三、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
文章是一个整体,有了灵魂——中心意思,有了血肉——材料,还要有
头有尾,这就要在构思过程中,考虑一个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要扣紧
中心意思,引出下文;文章的结尾,要总结全篇,深化中心思想。好的开头,
可以引人入胜,使人很有兴味地读下去;好的结尾,可以回味深思,使人感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考虑一个好的开头结尾是构思过程不可忽视的内容。
四、编提纲,把构思的结果写出来。
经过思考,要写什么,应当怎样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打算。但还不要
急于动笔,为了使作文写得顺畅,要把构思的结果写出来,编成一个作文提
纲。如果来不及写,脑子里也要有一个提纲。
怎样编提纲呢?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寒假的第一天》,大意是这样:期末,
成绩单发下来,每一门成绩都是优,唯独体育不及格,三好学生没有评上。
这个同学下决心要锻炼身体,努力争取做一个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
好学生。寒假的第一天,他早晨起来,迎着刺骨的寒风进行长跑锻炼。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他编了一个提纲,征求我的意见。
一、文章开头,要开门见山,点题。
二、详细记叙跑步过程。
三、文章结尾要扣住中心,总结全文。
这个提纲太简略了,对写作文有什么用呢?编写提纲的时候要想到,怎
样编写才对作文有帮助。编提纲的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一
道程序,应付“交差”。根据我讲的原则,这个同学又重新编写了一个提纲。
一、文章开头,概括说明寒假要锻炼身体的原因。
二、文章的主要部分,写跑步克服困难的过程。
三、文章结尾,写克服困难后的心情。
修改后的提纲,有进步,能根据作文的具体内容编写,但是还不细致,
是否可以进一步想想:开头从哪里写起呢?跑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一个
个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文章的结尾分几层意思写好呢?针对这些问题,
这个同学第三次编写了提纲。
一、开头。
1.从期末发的成绩单写起,说明没有评上三好学生的原因。
2.下决心从寒假的第一天起,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二、文章的主要部分。
1.跑步遇到了困难。
风大——从听到的声音、看到的风沙等不同角度描写大风的猛烈。
天冷——从玻璃窗上的冰花、自己的感受、行人的装束等几个方面说明
摄氏零下十五度的严寒。
2.怎样克服困难?
大风中鼓足了劲儿快跑。
耳朵冻得象针扎,咬紧牙向前冲。支持不住时的思想斗争,跑还是停。
思想斗争胜利,冲刺跑到顶点。
三、结尾。
1.跑完步后全身的感觉。
2.克服困难后愉快的心情。
编写这样一个提纲,作文就心中有数了,一层层写起来就不会卡壳儿,
自然就写得又快又好了,这就是所谓“理定而辞畅”啊!
下笔之前的构思,对于作文的速度,有根重要的作用。但是,构思的快
慢,又与平素的学习、观察、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文要写得快,
还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正象许广平同志讲到鲁迅先生写作的时候说的那样:
“看起来鲁迅写得很快,但这是日常不断地、多方面地学习、积累的结果,
是勤学苦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