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东吴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东吴方面,吴末代孙皓皇帝,暴虐治国,又好酒色,大兴土木,从而民心丧尽,大臣人人自危,东吴名将陆逊去世后,国内没有统兵大将,军队训练荒废,士兵士气低落。
西晋方面,西晋本就是继承曹魏比较好的基础,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见时机成熟,派兵20万,分三路进军,一路为镇南将军杜预,一路为安东将军王浑,水路则是益州刺史王濬。
杜预一路沿长江西上,奇袭乐乡城,放火把山,进军江陵,平定长江上游。杜预共斩杀和活捉吴国都督、监军14人,牙门和郡守120多人,并把东吴将士家属迁到长江以北,吴国人纷纷前来投降。
王濬水军一路势如破竹,战秭归,平建业,声势浩荡,吴国水军大都投降。就这样,并未费多大气力,便攻进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
扩展资料:
自建衡元年(晋泰始五年)左丞相陆凯病逝后,左大司马施绩、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右丞相万彧、左将军留平、太尉范慎、司徒丁固、大司马陆抗等重臣在六年时间里先后逝世,吴国有名望的旧臣死亡殆尽。
东吴君主孙皓却更加暴虐,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
对大臣,他也常常施以重刑,仅丞相一级的官员为例:除张悌在亡国之际战死外,濮阳兴被流放处死,夷三族,万彧被谴自杀,全家遭流放;陆凯死后数年,全家被处以流放。
孙皓还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宝鼎二年(267年)六月,大兴土木建昭明宫。孙皓要建立新宫,他让侍奉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到山林里监督伐木,穷极伎巧,费用以亿万计算,造成民怨沸腾,东吴被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皓
推荐于2019-11-11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而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而被他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晋武帝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目前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晋武帝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意识到,自秦汉以来,统一已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流,广大平民百姓要求统一,渴望和平。因此,晋武帝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晋武帝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2013-08-28
孙皓即位不久,就“呢近小人”。如楼下都督何定,佞媚得宠,专为威福,吴国上下都切齿痛恨。而孙皓反以为他“忠勤”,进爵列侯,加以表彰。还“忌胜已者”,诛杀贤能。如掌管机要的中书令张尚善于辩论,对答敏捷,孙皓自知不如,积以至恨,便在一次宴会上假以“不敬”之罪,将他收监处死。他更好酒色,除自己好饮酒外,还要求群臣,不问能否,一律必需饮酒七升;并于酒后责令诸臣互相揭露各人的私生活丑事,以作开玩笑。他的宠姬左大夫王氏死后,孙皓哀念不已,除葬送奢丽,还数月不理朝政。他的后宫嫔妃已经数千,可还要到民间去选择,甚至规定:太守以上大臣之女,岁岁造册上报,年及十五、六,经选择未中者才可以出嫁。孙皓如此“游戏后宫、眩惑妇女”,已经把吴国弄得“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
孙皓统治时期刑罚也十分残酷,甚至活剥人皮,凿瞎人的眼睛。又对山越族人民用兵近四年,掠夺人口达一、二十万,强迫他们当农奴和兵奴。终于激起了频繁的兵变和农民起义。所有这一切,都已经预示着东吴政权末日的到来。
孙皓为维持他摇摇欲坠的统治,大搞迷信活动,欺骗他的臣民,妄图求得苟延残喘。吴天纪元年(277年),孙皓再一次令人刻了一块《天发神谶碑》,碑文书:“上天帝言,天下步于明,帝日火吴一统万方。”然后大肆宣扬,这是天降神谶,是上天册封他永久做皇帝。由于这块碑的全碑文是刻在三段石碑上,所以后人又称为“三段碑”。现在还残存两段藏于长江路292号原天王府煦园夕佳楼后。尽管碑文内容荒诞无稽,但书法艺术却别具特色,康有为曾经评价:“奇伟惊世”、“笔力伟冠古今”。
就在孙皓“荒淫骄奢”,不修德政,又多忌讳,信天命的时侯,殊不知已经灭了蜀国并建立起西晋政权的司马氏早巳布署了灭吴的军事行动。西晋政府除任命贾充为前线大都督,派司马佃、王浑等大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和武昌等地外,还调王浚等自四川顺流东下,沿长江全线发起对东吴的攻势。东吴士兵一触即溃,节节败退。至公元280年春,孙皓只能依靠长江天险,在江碛要害处以铁链横断江路,又造丈余铁锥暗置江中,以阻拦晋军的水师。晋军水师对之以方百余步的大筏以取铁锥,又以灌以麻油,长十余丈的大火炬置于船前,烧断铁链。经过激战,孙皓的江中铁锁防线被突破,这年农历三月,晋军进至石头城下。
孙皓被围在石头城里,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而且又众叛亲离,无力抵抗。这时,他才认识到; “天匪亡吴,孤所招也。”但已为时太晚了,最后只能“备亡国之礼,面缚舆榇而降”。就是叫人把自己捆绑起来,再叫人用车子拖着棺材到晋军兵营去投降。这就是“荒淫骄奢”的皇帝的下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的名诗《西塞山怀古》中对这段历史抒发了感慨: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乎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桑萧萧芦获秋。
西晋灭掉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国又复归统一。
2013-08-28
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襄阳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家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和他们的子孙。
陆凯、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280年挥军南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