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五)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内就业机会因此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该国出口受阻;进口因汇率刺激而大量增加,造成该国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萎缩,则资源就会从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部门。
(六)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国的汇率变动只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自由兑换货币汇率的变动对国际经济则产生比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响。
经济和股市
在理想状态下,不同国家的货币比值反映的是购买力的差异。然而现实中,汇率既可以是国家信用水平的标志、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和贸易战的武器,也是技术层面上交易商之间博弈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在制度上走过了政府绝对管制、官方和民间渠道的双轨制、有控制的市场化等阶段,正朝着完全自由兑换的方向逐步迈进。
从趋势上看,1981年至1995年,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由1.55比1一路下行至8.46比1;随后的十年间,汇率就稳定在8.3比1的水平上。自2005年起,市场化进程启动,人民币在经济基本面和各种外部因素推动下开始走强,累计升值26%。按照资产价格的长期波动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来判断,升值的趋势很可能要延续至2015年,届时可能5.3元人民币就兑换1美元。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导致的需求上升,那么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可能又是一个升值周期。在本币牛市的前景下,经济和股市会作何表现呢?
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上涨的汇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阶段性或局部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利大于弊,对于股市来说利好的几率更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挺的日元提升了日本在海外的资产购买力,增强了企业跨国经营并购的实力,加快了日元国际化进程,推动东京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日元持续走高,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上涨了28.6%、26.3%和31.7%;虽然2000年以来回落了34.8%,仍有39.5%的累计涨幅。自70年代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18%降至不足1%的水平。在汇率加速上涨的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日元指数分别由95点和105点涨至123点和148点,GDP增速由6.7%和8.7%降至2.2%和-0.9%。这其中既有出口因汇率走强而放缓的因素,更多的是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造成的危害,长期而言是日本经济结构老化的结果。
观察GNP(国民生产总值)和海外净收入数据可以发现,日本经济的扩张脚步并未停歇,汇率在这里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年,日本GDP的季度均值为123.94万亿日元,而GNP则为460万亿日元;2012年分别为118.95万亿日元和520万亿日元,相当于在境外“再造”了两三个日本。同期日本贸易顺差在GDP中的占比由4%降至-1%,而海外净收入占比则由1%升至4%。日本股市在1970年至1989年间涨幅惊人,日经225指数由2402点涨至38915点,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14.5%;在80个季度中,只有11个出现调整,幅度显著的只有1987年第四季度(主要受累于华尔街的短暂“股灾”)。上市公司市值总额占比GDP最高达到145.5%。当然这其中地产泡沫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汇率走强导致热钱流入也是重要因素。后来泡沫破裂,股指在过去20多年来累计下跌了66%,基本上稳定在8400点至21500点的区间内,相当于历史高位的22%至56%。但投资并未远离股市,入市资金不减反增,在鼎盛时期的1989年,证券投资组合的资金净流入额为69.5亿美元,2010年时增至403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虽然我国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困难时期,本币升值积压了出口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但过去几年来政府推出的几项重要调控措施有望帮助经济趋利避害。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二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三是大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而逐步展开的改革也将释放中长期制度红利。因此有理由期待,在低估值的市场环境下,在强势人民币的带动下,A股有望走出一波2年至3年的慢牛行情。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五)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内就业机会因此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该国出口受阻;进口因汇率刺激而大量增加,造成该国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萎缩,则资源就会从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部门。
(六)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国的汇率变动只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自由兑换货币汇率的变动对国际经济则产生比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响。
经济和股市
在理想状态下,不同国家的货币比值反映的是购买力的差异。然而现实中,汇率既可以是国家信用水平的标志、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和贸易战的武器,也是技术层面上交易商之间博弈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在制度上走过了政府绝对管制、官方和民间渠道的双轨制、有控制的市场化等阶段,正朝着完全自由兑换的方向逐步迈进。
从趋势上看,1981年至1995年,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由1.55比1一路下行至8.46比1;随后的十年间,汇率就稳定在8.3比1的水平上。自2005年起,市场化进程启动,人民币在经济基本面和各种外部因素推动下开始走强,累计升值26%。按照资产价格的长期波动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来判断,升值的趋势很可能要延续至2015年,届时可能5.3元人民币就兑换1美元。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导致的需求上升,那么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可能又是一个升值周期。在本币牛市的前景下,经济和股市会作何表现呢?
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上涨的汇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阶段性或局部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利大于弊,对于股市来说利好的几率更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挺的日元提升了日本在海外的资产购买力,增强了企业跨国经营并购的实力,加快了日元国际化进程,推动东京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日元持续走高,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上涨了28.6%、26.3%和31.7%;虽然2000年以来回落了34.8%,仍有39.5%的累计涨幅。自70年代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18%降至不足1%的水平。在汇率加速上涨的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日元指数分别由95点和105点涨至123点和148点,GDP增速由6.7%和8.7%降至2.2%和-0.9%。这其中既有出口因汇率走强而放缓的因素,更多的是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造成的危害,长期而言是日本经济结构老化的结果。
观察GNP(国民生产总值)和海外净收入数据可以发现,日本经济的扩张脚步并未停歇,汇率在这里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年,日本GDP的季度均值为123.94万亿日元,而GNP则为460万亿日元;2012年分别为118.95万亿日元和520万亿日元,相当于在境外“再造”了两三个日本。同期日本贸易顺差在GDP中的占比由4%降至-1%,而海外净收入占比则由1%升至4%。日本股市在1970年至1989年间涨幅惊人,日经225指数由2402点涨至38915点,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14.5%;在80个季度中,只有11个出现调整,幅度显著的只有1987年第四季度(主要受累于华尔街的短暂“股灾”)。上市公司市值总额占比GDP最高达到145.5%。当然这其中地产泡沫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汇率走强导致热钱流入也是重要因素。后来泡沫破裂,股指在过去20多年来累计下跌了66%,基本上稳定在8400点至21500点的区间内,相当于历史高位的22%至56%。但投资并未远离股市,入市资金不减反增,在鼎盛时期的1989年,证券投资组合的资金净流入额为69.5亿美元,2010年时增至403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虽然我国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困难时期,本币升值积压了出口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但过去几年来政府推出的几项重要调控措施有望帮助经济趋利避害。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二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三是大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而逐步展开的改革也将释放中长期制度红利。因此有理由期待,在低估值的市场环境下,在强势人民币的带动下,A股有望走出一波2年至3年的慢牛行情。
展开全部
人民币升值对亚洲的冲击会是平稳的。亚洲第二大并且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正
在经历一场向更为灵活的货币管理体制的转轨,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引导亚洲其他国
家也向更大的通货灵活性转变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始终是在向上,从2002年开始,最根本的一个情况就是人
民币有升值的压力。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分析好这个可以对趋势和一些政策有正确
的判断。2002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件就是年底中国
加入WTO,我们注意到入世后中国的外部直接投资提升,出口出现了20%~30
%的增长。这样的结果是,大量的外汇存款流入。但是这几年来,央行并没有全部地
对冲,这就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入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占有大量的资金,在流动性很强
的情况下,往外贷款,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商业活动。我们从根本上认为,汇率对经济
周期的启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汇率政策的选择上,如果没有适当的汇率调整
,对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就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
我们预计明年外部需求将呈减弱趋势,因此将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率的
预测再调低20个基准点到8.1%。2005年与2004年初的迅速增长相比会
有所减缓。强大的内需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与投资相比个人消费所发挥的
作用将日益加强。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修正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汇率浮动范围正在逐渐加大——
预计会在现在的基础上6个月内扩大至5%(也就是说,上下浮动2.5%),12
月内升至10%。在讨论汇率动与不动时,其实大家都知道名义汇率是不动的,但是
真实汇率是会变动的。什么是真实的汇率?就是名义汇率和相对通货膨胀比率之间的
变化。有人说,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不能变,那就意味着,他赞成中国要通过通货膨胀
的方式来调整汇率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名义汇率可以不动,那么相对价格的
调整就要通过我们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贸易伙伴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来调整。
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曾写过人民币汇率变化可能的三种发展趋势的经济报
告。当时,我们假设人民币是低估了10%~15%,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20
02年初的时候,假设那时的汇率基本上反映了市场上的供求与需求,到现在,人民
币在贸易加权下,与美元的比率差不多10-15。既然低估了,那么市场一定会把
它调回来。调回来有三种可能方式:
其一,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最有效率、最公平、对经济损害程度最小的一个方
式就是,人民汇率名义升值10%~15%。这样出口会有一点损失,但进口上有相
应的好处,还可以减轻一些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二,名义汇率不动,低估的部分全部靠真实汇率的调整来完成。这意味着什么
呢?假如这10%~15%的调整在两到三年的时间中完成,这并不是说在两三年中
国的通货膨胀15%就够了,而是要比我们的贸易伙伴通货膨胀高15%。采取这样
的方式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个就是通货膨胀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话题,还有一个
就是从实际操作来看,真实汇率的调整和名义汇率一样每次都会over hit(
打过头),也就是说,现在低估15%,真正放开的话就会调到20%甚至30%。
用通货膨胀来调整真实汇率这是一个很有风险的途径。
其三,人为控制总需求。压制总需求,造成中国经济的硬着陆,这样从根本上打
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方式的可能微乎甚微。
前面一段时间数字的下降大部分是靠行政的力量。下面需要注意的,可能把经济
压过头,压住了硬着陆的风险,没有压住反弹的风险,压得恰如其分,这种概率是多
少?市场有多少信心?我认为,风险还是很大,不管是调过头,还是没有调到位。
我看到有人评论中国经济不是大萧条就是过热。怎么可能只有这两种结果呢?依
靠行政手段,这两种情况会马上压下来。因为外面的调整,大家很关心会不会升息,
会不会动汇率。升息是早晚的事,但是早晚也要看一个时间。即使在中国一些市场经
济不够发达的地方,过去25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利率、真实汇率调整都是很快
发生的。
人民币升值到底采取什么途径来实现,以及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别国
的反应如何,这些问题都会一直跟随我们。
要保持一个实际上被低估了的利率水平,中国需要更强有力的市场干预。这一点
从这几年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就可看出,特别是自从2001年以来。就美元的贸易
加权而言,亚洲占有超过40%的份额。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亚洲,想要大幅降低贸易
加权都是相当困难的。而有争议的是,由于亚洲通货在升值问题上犹豫不决,欧元和
其他次要欧美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变得更大。亚洲这种犹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亚
洲通货不愿对日元升值;但渐渐地,也反映出它们对自身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厌恶。
当然了,人民币的贬值是由于盯住了走低的美元。
亚洲对美元在贸易加权方面的贬值一直无能为力,而一个更坚挺的人民币会有利
于打破这种僵局。在目前的亚洲国家里,中国占总贸易份额的10%-20%,在一
些对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相关产业中,这一比例还要更高。抛却日本不谈,中国
的贸易份额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如今更是已经赶超了日本。
通过这一轮的调整,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增多了,墙
内开花墙外红。同时,中国的拉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这给学者和实际的操作
者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从这一轮的政策调整中已经看到了一个趋势,往下走的话,
可能不调整利率、不调汇率的话,过弱的态势不会在短期内告一段落。在这种情况下
,也许更有意思的是看一看,中国的需求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对全球的影响,在哪个
舞台上政策的噪音更少。
考虑到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日渐重要的地位,人民币更坚挺能保证亚洲的通货对
美元升值又不会产生贸易加权指数总体上升的压力。我们可以把最初人民币汇率浮动
范围的扩大总结为稳定的,但这实质上也反映了亚洲其他国家在管理体制灵活性上的
重要转变。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币升值对亚洲的冲击会是平稳的。为什么这么说
呢?考虑以下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人民币升值2.5%,5.0%或10.0%
能导致亚洲的贸易加权指数在多大程度上贬值?答案分别是:约0.6%,1.2%
和2.4%。可见,并不是很大的波动。不过应该注意到,以上数据计算都是建立在
双边贸易权重基础上,而忽略了国家间的竞争。我们还是应当看到,亚洲第二大并且
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正在经历一场向更为灵活的货币管理体制的转轨,这种趋势,很
有可能引导亚洲其他国家也向更大的通货灵活性转变。
在经历一场向更为灵活的货币管理体制的转轨,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引导亚洲其他国
家也向更大的通货灵活性转变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始终是在向上,从2002年开始,最根本的一个情况就是人
民币有升值的压力。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分析好这个可以对趋势和一些政策有正确
的判断。2002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件就是年底中国
加入WTO,我们注意到入世后中国的外部直接投资提升,出口出现了20%~30
%的增长。这样的结果是,大量的外汇存款流入。但是这几年来,央行并没有全部地
对冲,这就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入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占有大量的资金,在流动性很强
的情况下,往外贷款,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商业活动。我们从根本上认为,汇率对经济
周期的启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汇率政策的选择上,如果没有适当的汇率调整
,对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就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
我们预计明年外部需求将呈减弱趋势,因此将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率的
预测再调低20个基准点到8.1%。2005年与2004年初的迅速增长相比会
有所减缓。强大的内需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与投资相比个人消费所发挥的
作用将日益加强。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修正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汇率浮动范围正在逐渐加大——
预计会在现在的基础上6个月内扩大至5%(也就是说,上下浮动2.5%),12
月内升至10%。在讨论汇率动与不动时,其实大家都知道名义汇率是不动的,但是
真实汇率是会变动的。什么是真实的汇率?就是名义汇率和相对通货膨胀比率之间的
变化。有人说,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不能变,那就意味着,他赞成中国要通过通货膨胀
的方式来调整汇率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名义汇率可以不动,那么相对价格的
调整就要通过我们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贸易伙伴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来调整。
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曾写过人民币汇率变化可能的三种发展趋势的经济报
告。当时,我们假设人民币是低估了10%~15%,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20
02年初的时候,假设那时的汇率基本上反映了市场上的供求与需求,到现在,人民
币在贸易加权下,与美元的比率差不多10-15。既然低估了,那么市场一定会把
它调回来。调回来有三种可能方式:
其一,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最有效率、最公平、对经济损害程度最小的一个方
式就是,人民汇率名义升值10%~15%。这样出口会有一点损失,但进口上有相
应的好处,还可以减轻一些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二,名义汇率不动,低估的部分全部靠真实汇率的调整来完成。这意味着什么
呢?假如这10%~15%的调整在两到三年的时间中完成,这并不是说在两三年中
国的通货膨胀15%就够了,而是要比我们的贸易伙伴通货膨胀高15%。采取这样
的方式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个就是通货膨胀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话题,还有一个
就是从实际操作来看,真实汇率的调整和名义汇率一样每次都会over hit(
打过头),也就是说,现在低估15%,真正放开的话就会调到20%甚至30%。
用通货膨胀来调整真实汇率这是一个很有风险的途径。
其三,人为控制总需求。压制总需求,造成中国经济的硬着陆,这样从根本上打
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方式的可能微乎甚微。
前面一段时间数字的下降大部分是靠行政的力量。下面需要注意的,可能把经济
压过头,压住了硬着陆的风险,没有压住反弹的风险,压得恰如其分,这种概率是多
少?市场有多少信心?我认为,风险还是很大,不管是调过头,还是没有调到位。
我看到有人评论中国经济不是大萧条就是过热。怎么可能只有这两种结果呢?依
靠行政手段,这两种情况会马上压下来。因为外面的调整,大家很关心会不会升息,
会不会动汇率。升息是早晚的事,但是早晚也要看一个时间。即使在中国一些市场经
济不够发达的地方,过去25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利率、真实汇率调整都是很快
发生的。
人民币升值到底采取什么途径来实现,以及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别国
的反应如何,这些问题都会一直跟随我们。
要保持一个实际上被低估了的利率水平,中国需要更强有力的市场干预。这一点
从这几年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就可看出,特别是自从2001年以来。就美元的贸易
加权而言,亚洲占有超过40%的份额。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亚洲,想要大幅降低贸易
加权都是相当困难的。而有争议的是,由于亚洲通货在升值问题上犹豫不决,欧元和
其他次要欧美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变得更大。亚洲这种犹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亚
洲通货不愿对日元升值;但渐渐地,也反映出它们对自身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厌恶。
当然了,人民币的贬值是由于盯住了走低的美元。
亚洲对美元在贸易加权方面的贬值一直无能为力,而一个更坚挺的人民币会有利
于打破这种僵局。在目前的亚洲国家里,中国占总贸易份额的10%-20%,在一
些对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相关产业中,这一比例还要更高。抛却日本不谈,中国
的贸易份额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如今更是已经赶超了日本。
通过这一轮的调整,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增多了,墙
内开花墙外红。同时,中国的拉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这给学者和实际的操作
者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从这一轮的政策调整中已经看到了一个趋势,往下走的话,
可能不调整利率、不调汇率的话,过弱的态势不会在短期内告一段落。在这种情况下
,也许更有意思的是看一看,中国的需求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对全球的影响,在哪个
舞台上政策的噪音更少。
考虑到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日渐重要的地位,人民币更坚挺能保证亚洲的通货对
美元升值又不会产生贸易加权指数总体上升的压力。我们可以把最初人民币汇率浮动
范围的扩大总结为稳定的,但这实质上也反映了亚洲其他国家在管理体制灵活性上的
重要转变。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币升值对亚洲的冲击会是平稳的。为什么这么说
呢?考虑以下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人民币升值2.5%,5.0%或10.0%
能导致亚洲的贸易加权指数在多大程度上贬值?答案分别是:约0.6%,1.2%
和2.4%。可见,并不是很大的波动。不过应该注意到,以上数据计算都是建立在
双边贸易权重基础上,而忽略了国家间的竞争。我们还是应当看到,亚洲第二大并且
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正在经历一场向更为灵活的货币管理体制的转轨,这种趋势,很
有可能引导亚洲其他国家也向更大的通货灵活性转变。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telecom.com.cn/sxgz/20041019/00016864.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看着头发,要不要去剪剪啊?85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