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能够成为一代文豪的原因

 我来答
我是龙的传人76b8a2199
高粉答主

2016-01-2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4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015万
展开全部
  苏轼能够成为一代文豪的原因:
  1、文学才华高,文学成就高。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2、苏轼仕途坎坷,但越挫越坚,人生经历丰富,同样丰富了文学创作。
  苏轼以他所写的一篇阐发正统儒家思想,大有孟轲之风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和《春秋对义》崭露头角,并与其弟苏辙在年逾五旬的其父苏洵带领下,如同骤然从西蜀冲过来的一阵狂飙,以无比的威力和才华,横扫当时的汴京文坛。积弱不振、腐朽沉闷的空气,被含有西蜀秀丽山川气息的清新空气所取代。并使苏轼踏入了他那起伏跌宕官场生涯。而他那天真幼稚的文人气质,豪放不羁性格、皇帝的昏聩、政敌的妒忌,又使他仕途维艰,屡屡遭贬。也正是他那极富天才的文学潜质和他那“随缘委命”、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使他在屡屡贬谪中不断地激发出他的创作激情,并使他的那种极富天才的文学潜质发挥到了极致。
  苏轼曾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被贬黄、惠、儋三地,是苏轼在仕途生涯中三次重大失败的记录,但同时也是他在思想、艺术上攀登的三个高峰。
  熙宁七年五月,苏轼知密州。面对西北边疆的外族挑衅,激发了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爱国激情;面对饥民的四处逃亡,又发出了“手里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感慨。
  苏轼的文学创作在密州是一个高峰期。“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创新的婉约词先河,成为天下第一悼亡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等千古名篇,都是他在密州的传世之作,苏轼在密州所作诗、词、文200多首,其中诗136首,文59篇,词18首。
  在这一时期,苏轼的思想进一步杂揉了佛老思想,形成了超然观与仕途进取心态并行不悖的现象。与思想变化同时出现的是,苏轼此间的诗、词、文创作开始形成明显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了他后期诗词文创作的风格轨迹。
  元丰2年12月,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的生活很艰苦,在精神上他尝尽了世态炎凉和“寂寞沙洲冷”的滋味。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势力和胆小,他们怀着对文明的向往,纷纷集聚在苏轼的周围:隐居的陈慥、王万奇,钱塘主簿陈师中,“苏门四学士”中的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以及李瑞书、马正卿等等。苏轼不再寂寞,也没了那么多的顾忌,诗情大发,写下了《初到黄州》、《南堂五首》、《东坡八首》、《蔡州道上遇雪》、《秧马歌》《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表现淳朴民风、优美风景和对下层百姓生活同情以及对人生宇宙思考的诗篇。在黄州他创作了700余首诗、词、文、赋,“一词两赋”流传千古。
  黄州之贬,反倒成全了苏轼,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能大家。前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唐宋八大家”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所创建的“豪放派”真正的确立起来,并且使苏轼的人生观念、艺术创作、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真正意义的苏东坡。
  元祐七年九月,又因受宰相章犉策划的、历史上著名的“元祐党祸”牵连,再遭诬陷,59岁的苏轼被贬英州,接着再贬惠州。
  惠州在南岭外,号称“万里”,宋代只有重罪的人才会贬到此地。如果说黄州是苏轼对人生沉思的一个转折点,那么,惠州就是他的第二个转折点。他不以贬谪为意,不久就爱上了惠州的风物,并唤起了苏轼那充满天才的诗情,“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在惠州的四个年头,苏轼先后写下了《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游博罗香积寺》、《江月五首》、《惠州一绝》、《荔支叹》等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他的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扬四海。后因他在一首《纵笔》诗中写道“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激怒了宰相张犉。他狞笑说:“苏子尚尔快活耶。”你不是“春睡美”吗,那就让你不美。他找遍了地图,想找一个比惠州更荒凉的地方,便让苏轼越过雷州海峡,尝尝飘扬过海的滋味,再贬儋州。
  儋州是黎族聚居的地方,海氛瘴雾多雨,蛇虫时常出没,苏轼又被逐出官舍,简直难以生存。好在朴实的黎族同胞素问苏轼大名,群起相助,使苏轼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淳朴的人民、优美的风景,再次唤起了他那富有创造性的才情,写下了《和陶劝农》、《儋耳山》、《籴米》《次韵子由三首》、《东亭》、《东楼》、《椰子冠》)、《汲江煎茶》、《谪居三适》等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热情洋溢的诗章。据《海外集》统计:苏轼在此期间共写出诗词一百七十四首,散文一百二十九篇,赋五篇,颂十八篇,铭四篇。
  儋州作为苏轼人生的最后一站,更是他集人生思考和艺术创作之大成的一个时期。除了思想上的进一步发展,苏轼的艺术特色在这一时期内也不断的经过打磨更加圆满,最终完成了灿烂过后的平淡自然。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死,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轼奉命知廉州,刚到廉州,又改贬舒州团练副使,接着又提举成都玉观局、复朝奉郎。而此时的苏轼已经樵悴不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了。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苏轼移居常州,不久便溘然长逝了。而他死后,蔡京掌权,他非常仇视“苏门四学士”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用最卑鄙的手段焚毁他们的诗集。但苏轼那闪耀着灿烂夺目、绚烂无比光芒的诗章,将永远凛然地照亮尘寰,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之精品,其超俗豪迈、豁达坦荡的君子之风为万世所敬仰。
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苏轼,之所以被成为“文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苏轼和有政治观点,而且文章写得很好
例:苏轼22岁时,在北宋定期考试的“进士”(朝廷选取优秀人才的途径)科考取第二名(主考官欧阳修为避嫌将原本第一的苏轼改批为第二。)
苏轼25岁时,在北宋不定期举行的“制科”(朝廷选取特别优秀人才的途径。)考试中考取第三名(第一第二名为虚设从来没有人考得到。所以第三名就等于第一名。而在其之前的百年间只有一人考得“制科”第三次等。)
可谓是少年成名。
二:苏轼文风豪放,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例:大家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气势可谓大气磅礴。
三:苏东坡学识渊博可以活学活用。
例:在进士科考试中苏轼引经据典说:“舜帝曾经三次赦免死刑犯人。”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未见此典故,向苏轼询问典故出处苏轼回答说,记录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反复查看《三国志·孔融传》也没有发现这个典故,回头又问苏轼,苏轼对曰:是我瞎编的。(因为曹操打败了袁绍,曹丕纳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得到了妲己,把她赐给了周公。”曹操因为孔融博学,把此事当了真,请教此论的典处,孔融说:从你为你儿子纳甄氏这件事情推断出来的。)由此,我也推断像舜帝这样的贤王也会坐出三次赦免死囚的事情。大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说苏轼把书读到了骨子里。
回答完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5-24
展开全部
主要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

1、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