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有值钱的纸币吗
3个回答
2013-09-04
展开全部
都不值钱
为什么中华民国纸币不值钱
中华民国初期,孙中山指定“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兑换券,同时批准普通商业银行发行钞票。各地军政府也曾发行过军用钞票。国民党政府从1931年开始发行“关金券”,这是一种缴纳关税的专用纸币,1942年4月投入流通。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在市场上流通。国民党采取通货膨胀政策,货币急剧贬值。1945年12月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在东北九省发行“中央银行东北九省流通券”。1948年5月停止发行。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废除法币和关金券。然而金圆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比原规定的发行量增加65万倍,物价比币改前上涨了170万倍。解放前夕,上海一银元折换金元券16亿元,各地纷纷拒用,遂以银元代替流通。金元券已形同废纸。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崩溃前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圆券,规定金圆券五亿兑换银圆券一元。至此,国民党政府经济已彻底走向崩溃。
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日伪政府为掠夺中国人民财产,通过日本控制的银行或直接发行了“军用券”、“中银券”、“联银券”、“中储券”等。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一元)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即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一元为角,十分一角为分。国币的壹圆被铸成九成银、一成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即俗称的“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但国府壹圆含纯银只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圆比“袁大头”略小,含银量亦较低。因为上有孙文头像,被称为“孙小头”。
实际上,民国初年中国货币是两、元并用。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元为单位。
1、国家银行票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中国”和“交通”二行在民国初年,被定为国家银行,继续发行兑换券。后因袁世凯称帝,而引起了讨袁战争。接着各地军阀进行混战,财政状况极为恶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兑现,引起了粮食和各种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使劳动人民蒙受了很大损失。鉴于粤省军事紧急,税收短绌,且值省立银行停兑之后,纸币停滞,信用渐失。孙中山先生为调剂金融,补救经济,于1924年8月15日在广州正式成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发行货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发行银行兑换券。该行发行的纸币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种。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原中央银行改名为广东中央银行。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大清银行改组成中国银行。1928年国民党政府指定为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逐渐成为官僚资本银行之一。解放后成为人民政府外汇专业银行。
2、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
除国家银行发行钞票外,不少普通商业银行经政府核准也取得了发行钞票的特权,在前清取得发行权的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信成银行等;民国政府成立以后才取得发行权的有中国实业银行、中南银行、大中银行、中国丝茶银行等。另外,还有经政府特许发行钞票的特种银行,如殖边银行、边业银行、劝业银行等等。这些银行在抵制外钞、发展中国民族经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3、军用票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激起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宣布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形成一股军事政治力量。他们在各自的靠山—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政权为了筹措饷需进行战争,一般都发行了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这部分负担,当然都无一例外的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
4、各省地方金融机构钞票
民国成立以后,各省财政艰窘,筹措无着,均以发行纸币作为筹款的唯一方法。另外,地方的其它机构也都根据各自的需要,发行钞票。由于这些金融机构,滥发无度,币值日低,物价步涨。这个时期的币制混乱,较之清未有过之而无不及。
5、法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1933年在汉口成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1935年总行由汉口迁至南京,改称"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纸币.1936年,国民党政府准其与法币同样行使,办理农贷和农业建设投资,为地主富农放高利贷提供资金.解放后,由政府接管.
6、关金券
关金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1942年4月,以关金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8月发行金元券后,停止发行。
金元券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O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一百七十万倍。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换金元券16亿,各地纷纷拒用,逐以银元代替流通。
8、银元券
大陆解放前夕,金圆券已形同废纸,民间多已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政府乃恢复银本位币制,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元券。规定金元券五亿可向中央银行兑换银元券一元。
9、东北九省流通券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币制方面采取分区发行制度。对于经济环境特殊地区,发行区域性流通券,限在当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东北地区发行了“东北九省流通券”,其币值为法币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发行。
为什么中华民国纸币不值钱
中华民国初期,孙中山指定“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兑换券,同时批准普通商业银行发行钞票。各地军政府也曾发行过军用钞票。国民党政府从1931年开始发行“关金券”,这是一种缴纳关税的专用纸币,1942年4月投入流通。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在市场上流通。国民党采取通货膨胀政策,货币急剧贬值。1945年12月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在东北九省发行“中央银行东北九省流通券”。1948年5月停止发行。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废除法币和关金券。然而金圆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比原规定的发行量增加65万倍,物价比币改前上涨了170万倍。解放前夕,上海一银元折换金元券16亿元,各地纷纷拒用,遂以银元代替流通。金元券已形同废纸。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崩溃前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圆券,规定金圆券五亿兑换银圆券一元。至此,国民党政府经济已彻底走向崩溃。
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日伪政府为掠夺中国人民财产,通过日本控制的银行或直接发行了“军用券”、“中银券”、“联银券”、“中储券”等。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一元)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即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一元为角,十分一角为分。国币的壹圆被铸成九成银、一成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即俗称的“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但国府壹圆含纯银只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圆比“袁大头”略小,含银量亦较低。因为上有孙文头像,被称为“孙小头”。
实际上,民国初年中国货币是两、元并用。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元为单位。
1、国家银行票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中国”和“交通”二行在民国初年,被定为国家银行,继续发行兑换券。后因袁世凯称帝,而引起了讨袁战争。接着各地军阀进行混战,财政状况极为恶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兑现,引起了粮食和各种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使劳动人民蒙受了很大损失。鉴于粤省军事紧急,税收短绌,且值省立银行停兑之后,纸币停滞,信用渐失。孙中山先生为调剂金融,补救经济,于1924年8月15日在广州正式成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发行货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发行银行兑换券。该行发行的纸币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种。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原中央银行改名为广东中央银行。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大清银行改组成中国银行。1928年国民党政府指定为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逐渐成为官僚资本银行之一。解放后成为人民政府外汇专业银行。
2、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
除国家银行发行钞票外,不少普通商业银行经政府核准也取得了发行钞票的特权,在前清取得发行权的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信成银行等;民国政府成立以后才取得发行权的有中国实业银行、中南银行、大中银行、中国丝茶银行等。另外,还有经政府特许发行钞票的特种银行,如殖边银行、边业银行、劝业银行等等。这些银行在抵制外钞、发展中国民族经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3、军用票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激起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宣布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形成一股军事政治力量。他们在各自的靠山—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政权为了筹措饷需进行战争,一般都发行了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这部分负担,当然都无一例外的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
4、各省地方金融机构钞票
民国成立以后,各省财政艰窘,筹措无着,均以发行纸币作为筹款的唯一方法。另外,地方的其它机构也都根据各自的需要,发行钞票。由于这些金融机构,滥发无度,币值日低,物价步涨。这个时期的币制混乱,较之清未有过之而无不及。
5、法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1933年在汉口成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1935年总行由汉口迁至南京,改称"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纸币.1936年,国民党政府准其与法币同样行使,办理农贷和农业建设投资,为地主富农放高利贷提供资金.解放后,由政府接管.
6、关金券
关金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1942年4月,以关金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8月发行金元券后,停止发行。
金元券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O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一百七十万倍。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换金元券16亿,各地纷纷拒用,逐以银元代替流通。
8、银元券
大陆解放前夕,金圆券已形同废纸,民间多已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政府乃恢复银本位币制,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元券。规定金元券五亿可向中央银行兑换银元券一元。
9、东北九省流通券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币制方面采取分区发行制度。对于经济环境特殊地区,发行区域性流通券,限在当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东北地区发行了“东北九省流通券”,其币值为法币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发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4
展开全部
有,还问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4
展开全部
很多,只是一般人没有,比如开国纪念金币,目前市场价几十万元一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