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杀的关键点

 我来答
go蔡依林我爱你

2020-11-25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go蔡依林我爱你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采纳数:47927 获赞数:153953
暂无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自杀前的预兆性表现

自杀往往并不是突发奇想的结果,而是一个非常漫长和潜在的心理过程,一直到具体采取行动之前,有许多行为或思维都已经成为当事者相对固化的模式。

而这样的模式当周围人都开始习以为常时,突然由于某些看似并不严重的事件发生或情况变化而成为自杀行动的导火索,引发众人的震惊,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关注当事人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

容易伤感、容易落泪,脾气不稳定,时而易怒时而烦躁;

有深深地绝望感,孤独感,否定自我价值,容易自责;

一改贯常的阴郁气质,一反常态的表现出开朗明快;

性格突然发生很大变化;

对周围人施以援手的行为和访谈表现的淡然和拒绝;

开始变得不修边幅;

对一直喜欢、关注的内容突然失去兴趣;

职业表现出现波动,容易请假缺勤;

不能集中注意力;

社交活动减少,变得孤僻;

与人有激烈的争吵或争斗;

会出现一些过激的危险行为,比如引发出交通事故、火灾等较为严重的情况;

食欲严重下降或体重骤减;

容易失眠;

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感;

突然出现离家出走或不告而别的行为

失去支持体系。被至亲至爱者抛弃或遭遇至亲者近期离世;

出现酒精或药物依赖;

整理、处理自己一直珍爱的物品,开始赠与他人;

说一些与“离开、消失”相关的内容,比如“去一个没有认识自己的地方”,“睡着了不想再醒来”等,或者与此相反,去拜访久未联络的朋友或亲人;

明确的谈论关于自杀的话题;

准备遗书;

制订自杀计划;

准备自杀工具;

去准备实施自杀的现场查看;

实施自杀行为。

上述内容,单一来看可能在我们一生当中谁都会出现那么一次两次,而且也并不是说以上这些条目像诊断标准一样,超过了上述情况中的多少条就可以断定当事人必然有自杀行为。

除了行为上的这些显著的特点,还会有一些需要在更长的时间背景下考虑的风险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因素在起效。

自杀十大风险因素

抑郁倾向的表现

消沉易感,不能着手于工作或工作效率下降,拖延一些重大事项,不能决断,对自己一贯关注的事情开始变得不感兴趣等具有典型抑郁特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不明原因的、持续的躯体症状

说到抑郁,大家较为关注的是情绪或者心理层面的变化,而其实躯体方面也会有许多症状化问题显现,比如失眠、食欲下降、疲劳感、头疼或眩晕感、心悸、便秘、腹泻、关节痛、性欲低下等许多症状出现。

这当中尤以失眠、体重下降、易疲劳为常见,但是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很难将这些情况联想到抑郁或心理问题,因此多就诊于医院的其他科室,特别是在中年人群以上的年龄层,身体出现的其他问题也有可能与这些症状混淆在一起。

而导致忽略由于心理问题所引起的不适感或某种不适感的增效作用,因此特别呼吁大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及时就诊并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仍不能缓解症状的及时到心理或精神科就诊。

酗酒

人群中出现一点一点酒量增加当事人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工作或社交需要;

为了助眠;

感觉喝酒之后心情会好一些等等。

然而具有抑郁倾向再随着酒精的摄入量增加,会进一步加重症状,借着醉酒而失去自控能力,出现自杀情况的也并不鲜见。

同时,不仅是酒量增加,当进一步发展为酒精依赖,身体出现更多症状,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情况将更加复杂而难以控制。

进行良好的健康及安全管理

自杀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苗头就突然出现的,而会在自杀之前出现一系列的在健康管理及安全意识方面行为上的变化。

比如,糖尿病人本来一直在健康管理方面很注意,突然开始疏于运动,饮食和药物方面也不再按时按量服用,甚至会出现过量服用药物,停止透析等。

安全方面还需要关注性格方面的骤变——老老实实的人突然开始借钱、玩失踪、出现一些不安全的性活动;一贯性情温和的人饮酒且酒后失控等这些情况在自杀人群中都并不少见。

工作压力变大,遭遇重大失败,失业等

在日本有调查显示,当一年总工作时间超过3000小时(每月超过 250 小时),过劳死或由于过劳而导致自杀的风险会增加 3—5 倍。

一方面企业有用工合理性方面需要提起关注,另一方面还有人群的特殊性。

对待工作严谨、完美主义的人当遭到重大挫折或失败时,往往感觉丧失或被否定了自身价值、应激性的出现厌世及自杀行为也时有发生。

失去家庭或职场的支持

在精神医学领域,自杀甚至也被称为是孤独之病。调查显示未婚、离异、丧偶人群与有家庭的人群相比自杀率要高出 3 倍。

当职场、家庭都出现动荡,需要支持却缺乏这样的资源,常常会增加自杀的概率。

对于个人来说失去价值或意义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些与众不同、具有特殊存在意义的事或物,即便失去亲人或者面临事业上的重大失败可能会与否定自我、打击生活的信心相关。

但这也并不通用于所有的人,对每一个人来说,具体的事情所具有的具体的意义需要我们作为临床工作者不断的发现并思考。

罹患重大身体疾病

除了如前述所提到的由于抑郁及相关躯体症状所致问题,正当壮年却罹患重疾后,对一个人造成的打击或对看待人生的方式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改变意义,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增加自杀的风险。

谈论自杀

前述的很多情况下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有关于自杀的思考或行为被观察到,然而当自杀被清晰明白的从口头表达出来时,其自杀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从前有一种误解觉得把死吊在嘴上的人舍不得死,其实存有很大误区。自杀的人在死前都会向其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明确的捕捉这个信号是自杀预防的第一步!

自杀者也并不是对谁都可以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考虑一直以来相处的模式,是在判断“他可以理解我绝望的感受”之后才会表达自己的痛苦。

被倾诉的人能做的首先是不回避、不批评、不要试图通过简单的鼓励或安慰了事,做好倾听的工作,接纳当事人的情绪最为关键。

处理不了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介绍当事人到专业医疗或心理门诊接受治疗。

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

有过自杀未遂经历的当事人需要高度关注他们的后续的康复状况,因为即便一时间被求助、被阻止,但其后如果跟进治疗不能持续或不够专业,仍然有极高的风险使得他们再次尝试自杀行为。

我们通常情况下会把注意力放在上吊、割腕等较为明显的自杀行为上,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些看似较轻的自伤、小量的超量服药等行为,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需及时转介至专业的门诊进行治疗。
及映菱PL
2020-11-26 · TA获得超过5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9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20.3万
展开全部
健康头条.心理
推荐 养生 中医 营养 女性 慢性病
儿童 心理 健身 防癌 男性 常见病
世界预防自杀日:牢记4点,你也能轻松挽救一个人
文 / 家庭医生在线网2017-09-10 08:48
今年9月10日,将迎来第15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用您一分钟,挽救一个生命”。自杀这个词很多人都并不陌生,生活中迫于压力到一定程度时,许多人都有过寻死的想法,不过大部分人过了这段低迷期便恢复正常心理,但为什么仍有部分人真的去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心理疾病,正值世界预防自杀日来临之际,我们该做些什么挽回一时“迷路”的自杀者?

什么让他们走上自杀道路?专家:精神疾病是主因之一
据报道,济南一年轻妈妈疑似患有产后抑郁症,加上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压力大,在看了些穿越和玄幻小说后,便带着八九个月大的女婴喝农药自杀身亡;

近日登上热搜的榆林产妇因疼痛难忍,被拒绝剖腹产后从医院坠楼自杀;

今年年仅41岁的美国摇滚天团“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住宅内上吊自尽……在这些自杀事件中,不少网友认为他们心灵脆弱、不堪一击,但对这些自杀的人而言,他们的问题或许并不是轻飘飘一句“看开点”或者“坚强点”就能解决的了。要想避免更多自杀惨剧的发生,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自杀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把他们逼上了自杀绝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龚梅恩主任医师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分析道:“很多时候是因为心理疾病没有及时去治疗,如常见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等,亲朋好友不知道,把患者当成正常人对待,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往往会导致自杀倾向的出现,抑郁症的自杀率较高,因此对这些心理疾病的及早治疗是预防自杀的最佳方法。”



当然,导致自杀的因素远不止一个,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没有及时疏解也有可能导致自杀的发生。龚梅恩主任继续讲解到:“如孕产妇除了因多种因素产生抑郁,因抑郁情绪出现消极观念和自杀观念外,有许多导致压力的因素,如生小孩本身就是一大压力,预期的痛苦和过程,产后家庭环境的改变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睡眠规律的改变和适应,经济和工作问题都会构成无形的压力,关注到这些问题并予以解决,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如何有效预防自杀?
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应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要想有效预防自杀,龚梅恩主任表示应在自杀出现前兆时给予干预,“自杀行为可预防,如抑郁症等疾病可及时发现和治疗,当出现一些自杀前兆时,亲朋好友以及社会都要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我们要给予最大的关爱把他们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所以,当有人谈及自杀念头时,你不要误以为是玩笑,这可能是他正在发出的求助信号。要想有效预防自杀,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提醒,大家需做到以下4点:

1、警惕这些自杀前兆

自杀前兆有很多,但这些苗头要特别注意。平时不太注重外表的,会突然把自己和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平时很少关心家人的,会突然对家人表现得很关心、很亲密;经常会说一些“活着没意义”“自己没用”之类的话,如果是青少年,还会上网搜索一些与自杀相关的信息。



2、有自杀倾向自身要怎么做?

每个人都可能有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尤其是心理障碍,如抑郁、焦急、失眠和各种不舒服等常见现象时,我们要识别、评估、诊断和治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遇到压力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寻求社会、单位、亲朋好友的帮助,向他们倾述。

3、亲人要怎么做?

如果发现身边人有自杀倾向,亲人应24小时“守护”,一定要使其寸步不离家人或朋友的视线,及早向专业人员咨询或寻求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1-25 · TA获得超过2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万
展开全部
你首先应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一定要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第一步,学习,一个肯学习的人,必定见多识广,不说自己到底实践了多少,就看书本上相关名人经历的苦难和其他道理,自己或多或少也能吸收一些,这个间接经验是最快最有效的。
第二步,我要把运动加入进来,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会整天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在生理学上,一个人肾气足,内脏康健,整个身体机能是积极的、乐观的 、饱满的;同时运动也是发泄的一种良性方式,所以必要的运动计划是需要的。
第三步,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好无形会造成整个工作环境的一种软压力。这种软压力有时比工作压力更让人难受和恐惧。
第四步,是一种吃苦精神,在当下,吃苦精神可能许多人不愿意,但吃苦在渡过苦后你可能会又有另一番体验,这确实需要你不断去实践去感受,苦中是一番洗礼,苦后是一种升华,但吃苦程度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入,不然“苦”会压垮(摧毁)一个人。
希望大家都能够做鸭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