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张云雷事件是偶然发生的吗?和他文化水平有关吗?
这个提问很有水平,可以直接把问题引到根源上。事出有因,我们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一、官媒痛批
这几天,张云雷调侃京剧艺术家的话题持续发酵。各大媒体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态度。比如官方媒体紫光阁,就发博文说,“艺人道德滑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要么见诸报端公之于众,要么行业内部口耳相传,常令艺人群体乃至演艺圈陷入信任危机。有道是戏如人生,台上戏,台下人,岂能张嘴就来?“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这是梨园古训,也是警世恒言,古人尚且如此,希望今人更能铭记在心,心怀敬畏!”
,第二天,人民日报也发博文点名批评:“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此外,京城平面媒体,《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报》等也都展开了对张云雷的批评。作为少有的偶像派相声演员,张云雷空前的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遭到官媒痛批。这一轮次的批评,却真是如雷贯耳。锋芒所向,直指演员自身艺德问题,甚至直接引火到德云社。
张云雷杨九郎的演出,确实大为不妥。即使是作为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砸挂,也十分过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官方媒体,对于演员的批评,如果只停留在艺德方面,显然是一种粗暴的表达方式。类似于孩子犯错回家挨揍,纯粹的无脑家长处理方式。无论哪种错误,我们都可以说成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错误的本质,同时我们可能也错过了改正的时机。
二、错误原因
对待问题,我们还是抛弃武断的批评,静下心来看一看,导致张云雷的错误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断一下。
1、文化缺失
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却会陪伴着人的一生。一夜爆红,可以凭借个人的业务能力。能走多远,恐怕决定于自己的文化水平。
德云社中高学历的演员有很多。于谦,高峰,栾云平,郎鹤炎,阎鹤翔,高鹤彩,姬鹤武等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但张云雷和他们不同,他是从小开始学习曲艺。七岁在天津认识郭德纲,九岁到北京随郭德纲学习学习太平歌词、莲花落、评戏等传统唱段。十三岁嗓子倒仓离开德云社,十九岁又回归相声舞台。这是一个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阶段,也正是普通人在学校为中考、高考拼命的时期。张云雷却是几番进出德云社,这样下来,不可能不影响到他自身的学习。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并不足以支持他如今的演艺高度。加之众多粉丝热捧,自己又缺乏冷静的思考。当台下欢呼声山呼海啸的时候,自己也会变得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其相声风格跑偏的主要原因。
再有,张云雷幼年学艺,被称之为“太平歌词年轻的老艺术家“。他的京剧,评剧,各种小曲演唱得十分精彩。自己能凭借小曲《探清水河》一炮走红并不是偶然的。但这也限制了自身在相声表演方面的发展。他在包袱的设计,分寸的掌握上,与同门师弟相差很多。在作品创作上,并不像师弟们那样游刃有余。他表演的一些段子,往往给人一种仓促而就的感觉。就拿给他带来的麻烦的两个段子来说,一个调侃灾区,一个调侃京剧艺术家。明显得不合时宜,这样的作品,德云社其他的演员,绝不会碰。但只有张云雷敢于安突破底线,因为有现场的粉丝们无原则的热捧。2、环境所致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所处环境问题。德云社中藏龙卧虎,这一点估计就算是郭德纲的对手们,也不否认。但是,他们很多作品,却或多或少地打打擦边球。以他们的创作能力,即使远离这些脏口,也完全能够创作出搞笑的包袱。可惜,在他们的创作方向上,貌似总是在故意碰瓷。如果段子中没有一点牙碜,好像就缺少德云社的风味了。张云雷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没有免俗,反而是走得更远。我们可以容忍“浪”,可以容忍“贱”,你觉得我们可以容忍“脏”和“荤”吗?
1、管理问题
德云社拍过影视剧,还有自己的戏剧社,但其终究还是一个以相声表演为主的团体。相对于自己旗下艺人早已红遍全国的影响力,社团对于演员的管理和粉丝的规范,都还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方法。
当年张云雷在南京火车站意外跌落,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到管理缺失的某些预兆。一个良好的团队,可以有效地控制明星的言行举止,可以有效地保护明星的安全。管理团队对明星的广告代言,也应该有严格要求。前些日子,张云雷在微博竟然发了一条很low的硬广告,直接让粉丝怒火中烧。这显然也是管理不到位所致。
再有,管理团队更应该对将要表演的节目,做出提前的审查和预判。现时国家大环境,表演当地风土人情,表演现场观众气氛,乃至表演当时演员的身体情况都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但当这一切全部缺失的情况下,不该发生的事情也就悄然而至了。
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德云社官微还是张云雷个人主页,都对此事默不作声,没有及时道歉以挽回影响,就更显得管理团队的不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