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发展史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9-10-17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万
采纳率:1%
帮助的人:5379万
展开全部
二佰六
推荐于2016-06-04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二佰六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采纳数:3446 获赞数:31675
本人于2011年从事数码销售行业至今,熟悉国内外各大知名品牌数码产品性能以及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普通话基本定义: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其称呼因地而异,但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普通话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的语言,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地区称为“国语”。

1,基本概述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又称国语、华语。其称呼因地而异,但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媒体等标准语。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普通话

2,信息概念

标准普通话是在现代确定的语言,称呼与定义因地而异,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地区称为“国语”,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在现代确定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相对于非汉语的语言又常被称为“中文”或“华语”。普通话、国语、华语,三者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国共同语。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罗马字母辨认拼切。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很相近,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类同官话方言)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等,在中国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很大部分。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五四时期以来的现代部分白话书面著作,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312b87
高能答主

2021-07-01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69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224万
展开全部
汉儿话,东北方言,起源于北魏,初步形成于辽代,成熟于元代,元代口音以接近现代,明清继承元代口音,(这几个都是当时的正朔爷皇帝,南面的实力略逊 做儿皇了)
东北口音 ,区域,是最大的方言区,涉及人口 地域最大,而且发音与中州洛阳 华夏古都非常接近,也很利于阅读书面文字,,就被迫成为普通话了,

就是东北方向的大众方言口音,折中平均一下,好似河北口音,在略去了 河北和京城特有的大舌头,就完事了,就是普通话,
东北方言(包括河北),口音初步形成于辽代,完善与元代,最早也可能是北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 汉儿话 契丹花 乞大话,
具体口音,轻参看,古代半岛的口语教材,书名叫 老乞大
凡是人口搬迁,民族融合,都会导致口音的融合 标准化,方言区面积扩大,,当方言口音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以后,就被迫的成为普通话了,
东北方言是 黑龙江流域(涵盖20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的多种语言口音的集合,西部鲜卑 东胡 契丹,东北部 邑娄,东部女真,中部 东南部 肃慎秽貉扶余高句丽,南部辽宁河北,

东北口音 是肥沃庄稼地 森林 溪流 漫长冬季的感觉,和西北方言 突厥孜然味 区别明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雨露水火
高粉答主

2021-09-14 · 你想知道的,我都可以回答。
雨露水火
采纳数:130 获赞数:1331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普通话历史

周朝时,据传官方语言以周天子所在地为准,是周朝的统治者和各地诸侯所共用之语言,为周音,称雅言。各诸侯国交往的需要也促进了雅言的形成发展,有了音和韵,“声成文谓之音,声音相和谓之韵”。《论语》『述而第七』中有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雅言应用之广。

秦始皇统一六国,便以秦音为标准。

周秦汉之发音,称上古音。魏晋到宋为中古音。元以后是近古音。

汉代(洛阳雅言)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把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从秦汉开始,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南方。

晋代(洛阳话、建康话)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权都按照其首都的方言为标准音。北方朝代建都各有不同,但是传统上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方一般建都在建康(今南京),所以建康话为标准音。

西晋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他们逐渐开始和汉族交流生活,因此他们的口音也渐渐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比如西晋后的洛阳话和晋代前的洛阳话已经有很大差别。而建康话是南迁的晋王室的语言和当地语言(主要是当时的吴语)融合形成的。相对而言,建康话的变化比较小,汉族知识分子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话为正统。

隋代(切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韵》,审定比较经典、纯正的汉语。

《切韵》音系为参考洛阳话和建康话为主。除了官韵外,在当时南方,经济中心城市扬州的方言——吴语也悄悄地流行开来。扬州话是普遍认为的第一个以城市经济文化优势,自发形成的通用语。另外,吴语也是日语吴音的来源。

唐代(唐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而唐代政治中心长安的方言并没有很高的地位。甚至据说当地皇帝因为说长安方言而被谏臣指为不标准。但是,长安话仍然比较流行。长安话是日语汉音的来源。

宋代(广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后来由于《广韵》和当时的语音差别很大,南宋时代的刘渊又著《平水韵》。遗憾的是,《平水韵》的影响力未及《广韵》。

元代(大都话)

中国元朝以首都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音韵》,作为标准音。这样,《广韵》标准音地位丧失了。并且,中国北方的方言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也有人表示,元代的标准音是蒙古式汉语,丢失了很多传统汉语的特征。

明代(南京话)

元代将近百年的统治使得传统的汉人的礼乐风俗、语言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明太祖继位第二年,以唐宋制度作为模范,恢复了科举制度,并立了儒学。

明代以后,由于语音演变的原因中国北方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元代所编的《蒙古字韵》仅存十五韵,失去了传统汉语的特点;但是当时的语音距离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韵体系甚远,明太祖误以为宋代的《广韵》是出于江浙一带。

于是即位第八年,朱元璋命乐韶凤、宋濂参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韵和当时的南京话,编著《洪武正韵》作为官方韵书。《明史·乐韶凤传》记载:“八年,帝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名《洪武正韵》”。因此,南京话也是官话的代表之一。可惜的是,《洪武正韵》并未推广开来。

清朝

清中期,随着对汉臣的倚重,且为提高办公效率,清宫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话,满语仍是国语,但不再充当官话。在南方,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方言也逐渐流行开来,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比较流行的时明代全国通用语南京话和地方通用语吴语。

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

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在清末,北京话的地位从官话提升到了国语,作为了全民通用语。 民国时期(国音、北京音)。

辛亥革命之后,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在中国也开始推广国语。国语这个词在民国时期得到当时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正式称呼。

国音的制定之争:综合音还是京音为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