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2-12-22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展开全部
一. 挑战
1.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为扩大学校规模,不断地扩大招生,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以前未就业毕业生的数目,我们可以断定在未来市场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2. 就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结构以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过快。相对落后的产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而一些新兴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但从高校教育情况来看,由于自身或外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学校专业结构改变根无法适应社会结构发展的步伐,直接导致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之间的矛盾。
3. 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社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俨然已成了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自主权加大,导致其对毕业生的应聘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说,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以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员的转换期间需要一个较长的熟悉工作和岗位的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为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宁愿找有经验的老员工也不愿要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新手。另一方面,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一般用人单位的眼里,学历越高,能力越强,同时高学历也可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与形象。所以在招聘时,各用人单位很愿意招研究生,而本科生就备受冷落。同时,那些名牌高校毕业生相较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更受欢迎。
二. 机遇(以农学本科毕业生为例)
1.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首先,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在基层学以致用、建功立业。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选聘招录优惠政策;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等。
其次,政府反对就业歧视,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援助。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困难家庭的大学生.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大学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再次,强化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高校投人和产出的效益,从而降低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
伴随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增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正在逐步推进。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具有现代生产意识、先进生产技能、科学管理方法的农业人才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也释放出大量就业空间,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大批优秀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前往基层和农村就业,并迅速成为农村基层管理者和受农民欢迎的科技骨干,尤其是农科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农村的推广,推动农业科技和生产体制的创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 贫困地区开发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契机
2003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2008年4月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行的 “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精神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键是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吸收。近年来,许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投身基层,在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例如,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科技示范、承包、基层管理,以及到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工作,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新型农、牧场主。
1.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为扩大学校规模,不断地扩大招生,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以前未就业毕业生的数目,我们可以断定在未来市场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2. 就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结构以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过快。相对落后的产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而一些新兴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但从高校教育情况来看,由于自身或外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学校专业结构改变根无法适应社会结构发展的步伐,直接导致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之间的矛盾。
3. 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社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俨然已成了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自主权加大,导致其对毕业生的应聘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说,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以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员的转换期间需要一个较长的熟悉工作和岗位的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为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宁愿找有经验的老员工也不愿要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新手。另一方面,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一般用人单位的眼里,学历越高,能力越强,同时高学历也可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与形象。所以在招聘时,各用人单位很愿意招研究生,而本科生就备受冷落。同时,那些名牌高校毕业生相较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更受欢迎。
二. 机遇(以农学本科毕业生为例)
1.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首先,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在基层学以致用、建功立业。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选聘招录优惠政策;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等。
其次,政府反对就业歧视,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援助。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困难家庭的大学生.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大学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再次,强化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高校投人和产出的效益,从而降低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
伴随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增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正在逐步推进。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具有现代生产意识、先进生产技能、科学管理方法的农业人才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也释放出大量就业空间,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大批优秀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前往基层和农村就业,并迅速成为农村基层管理者和受农民欢迎的科技骨干,尤其是农科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农村的推广,推动农业科技和生产体制的创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 贫困地区开发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契机
2003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2008年4月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行的 “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精神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键是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吸收。近年来,许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投身基层,在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例如,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科技示范、承包、基层管理,以及到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工作,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新型农、牧场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