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扩展资料:
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2024-02-22 · 百度认证:云南新华电脑职业培训学校官方账号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重要观点。
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强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味着一个人要聪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持续的热情和耐心,不感到厌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不仅仅是知道,更重要的是喜爱和乐于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或事。
学而时习之:学到的知识要时常复习,以巩固记忆和理解。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旧知识来领悟新知识,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不能只学不思,也不能只思不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孔子提倡:
这些观点和主张对后世的教育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