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证入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所谓一就是无心,这时便无心可乱了。「一心不乱」有事理二种,念到触境逢缘,妄心不起,叫「事一心」;到心契实相,心佛不二,叫「理一心」。这二种「一心」是断惑一心,是往生净土的正因。但一般人要做到「一心不乱」很不容易,净土宗就有一个特别办法,就是「伏惑」往生。伏住惑业,使无量劫来的习气种子不起现行,心得不乱,便生净土。可见伏惑亦能一心。不论断惑伏惑,只要「一心」便能往生。世亲菩萨《往生论》说:「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净土。」当代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曾有偈说:「净土难信却易行,全由二力正助功,必得一心方有效,方便伏惑即感通。」正说明这个道理。
要达到一心必须生死心切。从前有个国王,看到出家人整天只是念佛,很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你们修行人,只念佛,不刻苦,怎能成就?」出家人说:「修行不在刻苦不刻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如果生死心切,虽整天六根对六尘,也不会影响正念。」「你这话能用事实来说明吗?」出家人答道:「可以。明天请安排二班宫廷美女,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叫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持着盛满了油的罐子,绕街走去,后面跟着拿大刀的力士,如果犯人落下一滴油,立即斩首。」国王同意照办。到时犯人想:「今天是我生死关头,不能丝毫大意。」绕街结束,果然没有落下一滴油,便赦他无罪。国王问他:「你绕街一周,见到什么?」犯人答:「大王,我什么也没见。」国王大怒说:「你在我的面前,还敢胡说八道,这还了得!」犯人说:「我在生死关头一心管着油,哪有心思去顾到歌舞?」国王这才相信。所以念佛人如果生死心切,一定能做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
至于念佛的方法,由于根性、环境,忙闲的不同,功课的繁简,佛号的多少,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说,念佛时,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摄在一句佛号上,心声相依,相继不断,自能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其颠倒妄想,从事持达理持,转染心为觉心,这真是持名念佛的总持法门!所以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译为正定。摄持六根,净念想继,这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谓「净念相继」起初是以六字名号作为净念,念念相继,随着念佛功夫的深入,六字净念转化为无相,无住、无念的清净心态,根尘脱落,寂照同时,无相净念,相继现前,正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了。
祖师大德们对念佛方法,也有很多开示。如:
(一)随息法,即随着呼吸的长短、不急不缓、自然、安详而念。由于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随着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心念越来越细,呼吸也若存若亡,佛号仍绵绵不绝,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
(二)计数法,即当念佛时,要至诚恳切,从一句到十句,或从一至五,从六到十,分二气念;或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三气念,要句句相续,字字分明。 (不必二十、三十连续记数)作事时,则可恳切直念。这种方法能使妄念无处落脚。此外事务繁忙的人可用朝晨十念法,借气束心。发心勇猛的人,可打精进佛七,克期取证。元音老人说得好:「念佛如能像推车上山一样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地随着呼吸细细缓缓念去,虽下下人,亦不怕念佛不能成片。」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昔年将念佛经验和受用,写戒四偈,现恭录二偈,借花献佛,普作供养:
(一)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既无音节,又不联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
(二)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着安闲;声合乎心,心乎应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