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里飞夺泸定桥的详细过程

要详细描述,越多越好... 要详细描述,越多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娱乐我知晓哟

2021-06-25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31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意义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有媒体称,关于泸定桥之战的回忆,有两种不同的记述。

第一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夺取的。该叙述由彭加伦于1936年写成并发表的《飞夺泸定桥》记载。后来中共党史、军史,凡官方记载史料均以此为依据,因此被外界称为“正史”。

第二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下的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该叙述由覃应机于1991年所著《硝烟岁月》一书中提出。

匿名用户
2013-09-19
展开全部
课文不够细吗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 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 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 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 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 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 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 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slxy10
高粉答主

2017-06-2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4337万
展开全部
1934年5月26日,中革军委部署:红一师及干部团为右纵队,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左岸,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为左纵队循大渡河右岸,均向泸定桥疾进,协同袭取该桥。5月27日拂晓,左纵队的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不顾饥饿,不怕疲劳昼夜兼程向泸定桥疾进。傍晚突下大雨,雷鸣电闪,伸手不见五指。忽然他们发现对岸也有一条长串的火龙,原来敌人也向泸定桥方向赶去。于是,他们也点起火把,和敌人赛跑。29日晨,经过160公里的急行军,红四团终于赶到了泸定桥,并袭占了西桥头。
泸定桥位于四川泸定县,是中国著名的铁索桥之一,桥长100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桥身9根铁链平铺木板,左右两侧各2根铁链作为扶手。泸定桥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城内住有川军第四旅38团一部,另有两个旅正向泸定城增援。红军到达时敌人已将木板拆除,只剩下13跟铁索横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5月29日16点,红四团经过紧张准备,发起夺桥战斗。22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者短枪,背挂马刀腰缠手榴弹,在廖大珠连长的率领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三连长王有才率领三连每人扛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当突击队冲到对面桥头,西城门突然烧起冲天大火,桥头被熊熊大火包围住了。正在这时,洪亮的冲锋号响了,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地冲向燃着大火的桥头。冲进了泸州城,敌人集中全力反扑过来,突击队的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就用马刀拼杀,这时王有才率领的三连冲进去,接着后续部队一拥而上,经2小时激战,黄昏,红军全部占领泸定城,控制泸定桥。
6月2日,中革军委给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授奖表彰他们夺占泸定桥的功勋。二连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支部书记李友林、副班长刘梓华,第三连支部书记李金山五人,被确定为飞夺泸定桥的英模。(选自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还有一种说法是,彭德怀红三军团的红13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
真正的历史暂无从考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好名字没30
2020-10-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2
展开全部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如果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1986年,王永棉在泸定县委派下,赶赴北京拜访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铁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员的罗华生将军。罗将军告诉王永棉,当年的22勇士,是他亲自到二连挑选出来的。当时他挑人的标准是,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平时作战勇敢的,挑出来。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突击队的任务是二连连长廖大珠抢下来的,就由廖大珠担任突击队的队长。[1]
1985年,泸定县筹备“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王永棉受县里委派赴北京邀请杨成武将军参加庆典,曾当面向杨将军询问有关二十二勇士的线索。杨将军告诉王永棉,当年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二十二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在长征路上,他们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
根据杨成武、罗华生等老将军们的回忆,飞夺泸定桥22勇士中,有4个人的名字是可以记起来的,他们是:二连连长廖大珠,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二连支部书记李友林,及抽调支援的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
泸定县的同志们在解放后的追访中,还找到了1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长刘梓华。
1975年,泸定县所在的甘孜州成立了一个红军长征文物调查小组,由三人组成,王永棉担任了组长。
1975年5月到9月,近5个月的时间里,调查小组从四川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差不多绕半个中国走了一圈,搜集有关的红军长征文物,其中调查22勇士下落是他们时刻放在心头的一项重要任务。
1975年8月,调查组来到江西南昌,在参观江西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时,在一个大陈列厅里,看见挂着很多相片,上面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江西籍的烈士,下面还有他们的简单生平。
王永棉一个一个认真地看,突然他眼前一亮,心中一阵狂喜。他发现了一个叫刘梓华的相片,他的生平介绍中写着,“刘梓华同志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之一。”
1976年1月26日,泸定县方面给廊坊军分区去信去函,了解有关刘梓华同志的情况。
1977年1月15日,当天泸定县方面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刘梓华就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并说明刘梓华生前系天津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ightinglife11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7-0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596万
展开全部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如果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1986年,王永棉在泸定县委派下,赶赴北京拜访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铁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员的罗华生将军。罗将军告诉王永棉,当年的22勇士,是他亲自到二连挑选出来的。当时他挑人的标准是,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平时作战勇敢的,挑出来。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突击队的任务是二连连长廖大珠抢下来的,就由廖大珠担任突击队的队长。[1]
1985年,泸定县筹备“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王永棉受县里委派赴北京邀请杨成武将军参加庆典,曾当面向杨将军询问有关二十二勇士的线索。杨将军告诉王永棉,当年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二十二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在长征路上,他们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
根据杨成武、罗华生等老将军们的回忆,飞夺泸定桥22勇士中,有4个人的名字是可以记起来的,他们是:二连连长廖大珠,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二连支部书记李友林,及抽调支援的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
泸定县的同志们在解放后的追访中,还找到了1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长刘梓华。
1975年,泸定县所在的甘孜州成立了一个红军长征文物调查小组,由三人组成,王永棉担任了组长。
1975年5月到9月,近5个月的时间里,调查小组从四川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差不多绕半个中国走了一圈,搜集有关的红军长征文物,其中调查22勇士下落是他们时刻放在心头的一项重要任务。
1975年8月,调查组来到江西南昌,在参观江西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时,在一个大陈列厅里,看见挂着很多相片,上面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江西籍的烈士,下面还有他们的简单生平。
王永棉一个一个认真地看,突然他眼前一亮,心中一阵狂喜。他发现了一个叫刘梓华的相片,他的生平介绍中写着,“刘梓华同志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之一。”
1976年1月26日,泸定县方面给廊坊军分区去信去函,了解有关刘梓华同志的情况。
1977年1月15日,当天泸定县方面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刘梓华就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并说明刘梓华生前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1951年患恶性淋巴肿瘤去世。
经最新查证,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中,目前有8位勇士的姓名可以确认: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刘金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