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与嬴政是什么关系
吕不韦与嬴政是君臣关系。
吕不韦有一个绝美而善舞的姬妾,异人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十月(一说十二月)后,此女生下儿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
扩展资料:
嬴政并非吕不韦之子还可从吕不韦、赵姬(即史书所称的“帝太后”)、嬴政三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就吕不韦而言,若其果真欲以赵姬来“钓奇”,则他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必然会持续加强与赵姬的联系,竭力增进与嬴政的感情,并伺机将自己与嬴政的关系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告知嬴政。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长保荣华富贵,也才符合“钓奇”之意。从当时的情况看,吕不韦也完全具备这样做的条件,因为庄襄王死时,嬴政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国家大事尽在他和赵姬手中,照说他们是既有时间又有机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嬴政的。
并且以其行事之老辣,使一小儿乖乖就范应该不成问题。然而从后来吕不韦的言行看,他和赵姬并没有这样做,当时随着嬴政年龄渐长,因担心自己与赵姬私通的事情败露,招致嬴政的报复,吕不韦竟主动疏远了赵姬,不肯再与其私通,此举显然也与“钓奇”之旨相违。
对此的解释只能是吕不韦并无“钓奇”之举,嬴政也不是他的儿子。不然后来嬴政也不会质问吕不韦说:“你对秦有什么功劳?秦封你于河南,食邑十万户。你与秦有什么亲情?号称仲父。”把他朝绝路上逼,而吕不韦竟拿嬴政没一点办法,犹豫良久,只得饮鸩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不韦
2013-09-21
从历史学角度分析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就应以史料为基础,不能凭空下结论。我们说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确有微妙之处。最重要的材料是《史记》记载的邯郸献姬的故事。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有较大的可信度,因为它符合作为商人的吕不韦的性格。在进行政治投机时,为确保成功而孤注一掷。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商人投资就是为了更大的回报,用吕不韦的话说是要“赢利”,事实证明,邯郸献姬是成功了。吕不韦是一大赢家,这件事对他的政治投机成功增加了保险系数。
估计异人最初蒙在鼓里,后来会不会发现自己受骗了?因为嬴政的长相和自己没有一点相像之处,他很可能察觉到了,内心难受至极,但是打死也不能说,在重血统关系的王室,这种事传出去,自己太子的地位肯定泡汤。
说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微妙,除了邯郸献姬这一重要证据外,还有“仲父之谜”。公元前247年,登基仅三年的秦庄襄王(异人)死,时年35岁。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即位(即后来的秦始皇)。由于嬴政年龄小,吕不韦主持朝政。有意思的是,这时吕不韦不仅任丞相,还有一个称号叫“仲父”。
仲父这个称号究竟是谁开始叫的目前还不清楚。“仲父”既不是官名,也不是爵名,而是叔父之称,是颇具亲情色彩的称呼。最早称仲父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他帮助齐桓公改革,使齐国最早称霸,成为强国。齐桓公非常尊敬、信任管仲,把齐国朝政交给管仲,尊称管仲为“仲父”。吕不韦称仲父,一是表示他与嬴政的关系不同寻常;二是表示自己也要像管仲一样处理朝政,嬴政不要干涉。
还有一个材料也能证明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微妙。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到雍城举行加冕大典,从此亲政。就在加冕仪式结束不久,传来了嫪毐在咸阳叛乱的消息。嬴政果断出兵,很快平定了这次叛乱。后来查明,嫪毐是吕不韦推荐入宫,是个假宦官,和太后不清不白,竟生了两个孩子。而吕不韦身为丞相,引进嫪毐,并对嫪毐叛乱不旗帜鲜明地履行职责,属于严重的失职渎职。按照秦国法律,有如此重大过失的大臣,必死无疑。可是嬴政却犯了难。《史记�6�1吕不韦列传》:“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治法。”这意思是说,秦王心里很矛盾,本来想杀掉吕不韦,但考虑到他侍奉先王功劳极大,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这也证明他和吕不韦确有相当多的感情色彩。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一个月后,终下决心,“免除吕不韦相国职务”。应该说,这是嬴政实在没有办法的决定,如果不是二人之间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按嬴政的性格,绝对不会放过吕不韦。吕不韦虽被免去相国之职,但仍为文信侯,食河南十万户租税——依旧是秦国第一富人。
2013-09-21
据传在吕不韦和赵姬有性关系后,看准赵姬怀的是男胎,欲借秦国公子为人质的地位偷梁换柱,达到统治秦国以吕代赢的目的。后来他想办法帮这位公子回到国内继承了秦王位,吕不韦因为大功就成为了秦国的相国。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历史书是靠不住的。
首先,吕不韦如何知道怀的是一个男孩,这样的技术直到近代才被掌握,以当时的医学水平是不可能的。
其次,赵姬和吕不韦的关系不清不楚,是因为两点,其一,她曾是吕不韦宠幸的一个歌姬,关系比妾更不如,本来就说什么都可以讲不清楚,后来在始皇父亲死后,赵姬因为自己年轻,又和吕不韦老早认识,就常常单独召见吕不韦,很有可能是二人关系暧昧不清。后来吕不韦年老不能支撑,才进献嫪毐让他侍候赵姬这位太后,嫪毐还让赵姬偷偷给他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被始皇杀死,连同嫪毐一起。但是这有个疑问,吕不韦和赵姬是之前有过性关系,还是从嬴政父亲死后才和赵姬因为熟人日久生情才搞在一起,不得而知,所以嬴政是赢氏后代还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没有确凿证据。我看如果能找到二人的DNA,做一个现代的分析比对,兴许才能最终确定。
再者,吕不韦就算看的再清楚算的再准,真的能想到一个不被重视作人质的庶出公子,最终能够登上秦国国王的宝座?生的孩子还要一定是男孩继承秦国王位?我看这样看历史太戏剧化,仿佛就是一出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切都那么天衣无缝没有破绽和失误,这恐怕解释不了,吕不韦能否有那么大的本事,简直是神算。那么,最后他怎么没算出自己要被始皇帝杀死?
反正吕不韦因为和太后有染,又进献嫪毐,为始皇所记恨,最后被逼死了。始皇的身份还是不清不楚,成为许多人攻击他的口实。
《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是远近闻名的大商人。但他不满足这种拥有万贯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对王权垂涎三尺。
于是,吕不韦打点行装,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精心策划一个大阴谋,将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的孙子异人,想法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转瞬之间,异人被立为嫡嗣,更名为子楚。
不久,国事生变。秦昭王、孝文王相继去世,子楚堂而皇之地登上王位,吕不韦被封为丞相。之后,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赵姬献给子楚,生下嬴政,被封为皇后,不料子楚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于是他的儿子嬴政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喊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吕不韦在邯郸的秘计实现了。
认定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是: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吕不韦采取的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后世人也有认为上述传说并不能成立的。
其一,从子楚方面看,既使有吕不韦的阴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秦昭王在位时,未必一定将王位传于子楚,更不能设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身上。
其二,从秦始皇的出生日期考虑,假若赵姬在进宫前已经怀孕,秦始皇一定会不及期而生,子楚对此不会不知道。可见,秦始皇的生父应该是子楚,而非吕不韦。
其三,从赵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赵之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既然赵姬出身豪门,她怎么能先做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做异人之妻呢?这样,就不会存在赵姬肚子里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再嫁到异人那里的故事了。
身世之谜也只有留于后人去推测了,而“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却由此流传于世。
在秦庄襄王时期和秦王政的前几年,吕不韦抱着“欲以并天下”的心愿,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秦王政年龄的增长,即将亲政,吕不韦意识到要发生相权和王权的矛盾,便从多方面做了应付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政举行加冠礼时,发生了武装叛乱。秦王政在追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现与吕不韦有牵连,罢免了吕的相国职务,下令将其迁往蜀地。吕不韦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