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2013-09-26
展开全部
就从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说起。听了贝交九后,就对贝多芬的音乐产生了兴趣,然后就逐渐在新华书店买了拿索斯出品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应该是引进版,15元一盘的那种,赠送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知识的小书),我哥又给我了一盘雨果贝多芬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觉得都不错,就更加喜欢贝多芬了,所以就稀稀拉拉的把九部交响曲都买完了。然后就接触了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是因为我哥,当时去他家玩,他就给了我一盘《黄金四季》,我非常喜欢这种很轻快的第一第三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的结构,然后那时国内开始流行bt下载了,然后我找到了“伊美姬网怡红快绿”BT下载网站,发现有很多古典音乐,就下载了一些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发现几乎都是这种3个乐章一首的结构,所以就开始喜欢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了,同时也逐渐喜欢上了小提琴,也是在那时,我接触到了ape格式的音乐,开始使用上了foobar播放器。
发现“伊美姬网怡红快绿”这个BT下载网站过后,就开始疯狂地收集各个作曲家的古典音乐了,也就在这以后,认识了柴科夫斯基、巴赫、比才、海顿等等作曲家,收集了大概40张专辑过后,突然有一天操作系统提示说“磁盘空间不足”,我才意识到ape的体积有点大,该换大容量硬盘了(我是2000年7月配的电脑,那时700元左右就只能配一台20GB的硬盘)。2002年的1月1日的晚上七点左右,我在看电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台转到了中央二台,大家都知道,这时正在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然后就听了起来,当年是小泽征尔担任的指挥,上半场和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中央台的记者对小泽征尔进行了采访,觉得他很有亲和力,而且知道了他指挥从不用指挥棒,就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后来音乐会完后,我一查资料才知道,每年的1月1日都要举办维亚纳新年音乐会,并且都是演艺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所以从那以后,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我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并且收藏了从02年到现在的新年音乐会的cd和dvd。
我喜欢上钢琴曲还是从喜欢轻音乐开始的,一是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二是03年的时候,雅尼来北京紫荆城举办个人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也直播了的。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也是偶然换到中央二台,并喜欢上他。当时看到他站在六台电子琴中间,两只手分别弹三台,觉得很不可思议,并且他的音乐很激昂,既弹电子琴也弹钢琴。第二天我就去买了它的磁带专辑《镜中幻影》和《希腊卫城音乐会》,并从此喜欢上雅尼,不过进口的他的专辑实在是太少了!你们一定想不到,我听的第一张古典钢琴居然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部协奏曲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也是在我哥家耍的时候,他拿出这盘cd,放入cd机,一开头的那几个音就把我震住了,并永远地喜欢上了这部钢琴协奏曲,后来在“伊美姬网怡红快绿”上下载了一套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全集,才知道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然后开始接触古典钢琴曲了,目前拥有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海顿的钢琴、
我在这之前,我拥有的听音乐的时间不多(因为父母对我听古典音乐不是很支持,也许是他们不喜欢的缘故吧,所以一般我都只有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听),听音乐仍然使用的是创新音箱,hi-fi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通过创新音箱和我家的天朗音箱对比,已经隐约意识到创新音箱越来越不适合听音乐了。也许这才算我听古典音乐的起步阶段吧,对音乐还没有什么正确的认识。
当我进入大学过后,情况就开始改观了,因为大学是住读(大学以前,我一直是走读),拥有的私人时间就多得多了,听音乐的时间自然大大增加了。也许从这个阶段起,我才真正的开始向入门阶段发展。自从拥有了笔记本和换了音箱过后,听音乐的时间就更长了,买cd的频率也更高了(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盘),在大学中买了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洛夫德演奏的维瓦尔第《异乎寻常》小提琴协奏曲(2cd)、阿巴多指挥的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音乐》;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现在来重点说说软件
就从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说起。听了贝交九后,就对贝多芬的音乐产生了兴趣,然后就逐渐在新华书店买了拿索斯出品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应该是引进版,15元一盘的那种,赠送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知识的小书),我哥又给我了一盘雨果贝多芬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觉得都不错,就更加喜欢贝多芬了,所以就稀稀拉拉的把九部交响曲都买完了。然后就接触了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是因为我哥,当时去他家玩,他就给了我一盘《黄金四季》,我非常喜欢这种很轻快的第一第三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的结构,然后那时国内开始流行bt下载了,然后我找到了“伊美姬网怡红快绿”BT下载网站,发现有很多古典音乐,就下载了一些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发现几乎都是这种3个乐章一首的结构,所以就开始喜欢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了,同时也逐渐喜欢上了小提琴,也是在那时,我接触到了ape格式的音乐,开始使用上了foobar播放器。
发现“伊美姬网怡红快绿”这个BT下载网站过后,就开始疯狂地收集各个作曲家的古典音乐了,也就在这以后,认识了柴科夫斯基、巴赫、比才、海顿等等作曲家,收集了大概40张专辑过后,突然有一天操作系统提示说“磁盘空间不足”,我才意识到ape的体积有点大,该换大容量硬盘了(我是2000年7月配的电脑,那时700元左右就只能配一台20GB的硬盘)。2002年的1月1日的晚上七点左右,我在看电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台转到了中央二台,大家都知道,这时正在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然后就听了起来,当年是小泽征尔担任的指挥,上半场和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中央台的记者对小泽征尔进行了采访,觉得他很有亲和力,而且知道了他指挥从不用指挥棒,就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后来音乐会完后,我一查资料才知道,每年的1月1日都要举办维亚纳新年音乐会,并且都是演艺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所以从那以后,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我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并且收藏了从02年到现在的新年音乐会的cd和dvd。
我喜欢上钢琴曲还是从喜欢轻音乐开始的,一是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二是03年的时候,雅尼来北京紫荆城举办个人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也直播了的。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也是偶然换到中央二台,并喜欢上他。当时看到他站在六台电子琴中间,两只手分别弹三台,觉得很不可思议,并且他的音乐很激昂,既弹电子琴也弹钢琴。第二天我就去买了它的磁带专辑《镜中幻影》和《希腊卫城音乐会》,并从此喜欢上雅尼,不过进口的他的专辑实在是太少了!你们一定想不到,我听的第一张古典钢琴居然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部协奏曲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也是在我哥家耍的时候,他拿出这盘cd,放入cd机,一开头的那几个音就把我震住了,并永远地喜欢上了这部钢琴协奏曲,后来在“伊美姬网怡红快绿”上下载了一套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全集,才知道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然后开始接触古典钢琴曲了,目前拥有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海顿的钢琴、
我在这之前,我拥有的听音乐的时间不多(因为父母对我听古典音乐不是很支持,也许是他们不喜欢的缘故吧,所以一般我都只有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听),听音乐仍然使用的是创新音箱,hi-fi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通过创新音箱和我家的天朗音箱对比,已经隐约意识到创新音箱越来越不适合听音乐了。也许这才算我听古典音乐的起步阶段吧,对音乐还没有什么正确的认识。
当我进入大学过后,情况就开始改观了,因为大学是住读(大学以前,我一直是走读),拥有的私人时间就多得多了,听音乐的时间自然大大增加了。也许从这个阶段起,我才真正的开始向入门阶段发展。自从拥有了笔记本和换了音箱过后,听音乐的时间就更长了,买cd的频率也更高了(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盘),在大学中买了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洛夫德演奏的维瓦尔第《异乎寻常》小提琴协奏曲(2cd)、阿巴多指挥的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音乐》;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西崎崇子演奏的贝多芬第五(春天)、第九(克鲁采)小提琴奏鸣曲等等。然后也认识了几位演奏家:海菲茨、阿卡多、梅纽因、鲁宾斯坦等,也认识了几位指挥家:卡拉扬、瓦尔特、索尔蒂、伯恩斯坦、阿巴多等等。
暂时先写这么多嘛,未完待续,等我有时间了再写,大家从文章里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广泛的接触古典音乐,与我哥哥也比较喜欢收集古典音乐cd,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我经常跑到他那里去抢古典cd,也许我现在还只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呢! 等等。然后也认识了几位演奏家:海菲茨、阿卡多、梅纽因、鲁宾斯坦等,也认识了几位指挥家:卡拉扬、瓦尔特、索尔蒂、伯恩斯坦、阿巴多等等。
暂时先写这么多嘛,未完待续,等我有时间了再写,大家从文章里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广泛的接触古典音乐,与我哥哥也比较喜欢收集古典音乐cd,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我经常跑到他那里去抢古典cd,也许我现在还只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呢!
发现“伊美姬网怡红快绿”这个BT下载网站过后,就开始疯狂地收集各个作曲家的古典音乐了,也就在这以后,认识了柴科夫斯基、巴赫、比才、海顿等等作曲家,收集了大概40张专辑过后,突然有一天操作系统提示说“磁盘空间不足”,我才意识到ape的体积有点大,该换大容量硬盘了(我是2000年7月配的电脑,那时700元左右就只能配一台20GB的硬盘)。2002年的1月1日的晚上七点左右,我在看电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台转到了中央二台,大家都知道,这时正在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然后就听了起来,当年是小泽征尔担任的指挥,上半场和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中央台的记者对小泽征尔进行了采访,觉得他很有亲和力,而且知道了他指挥从不用指挥棒,就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后来音乐会完后,我一查资料才知道,每年的1月1日都要举办维亚纳新年音乐会,并且都是演艺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所以从那以后,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我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并且收藏了从02年到现在的新年音乐会的cd和dvd。
我喜欢上钢琴曲还是从喜欢轻音乐开始的,一是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二是03年的时候,雅尼来北京紫荆城举办个人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也直播了的。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也是偶然换到中央二台,并喜欢上他。当时看到他站在六台电子琴中间,两只手分别弹三台,觉得很不可思议,并且他的音乐很激昂,既弹电子琴也弹钢琴。第二天我就去买了它的磁带专辑《镜中幻影》和《希腊卫城音乐会》,并从此喜欢上雅尼,不过进口的他的专辑实在是太少了!你们一定想不到,我听的第一张古典钢琴居然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部协奏曲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也是在我哥家耍的时候,他拿出这盘cd,放入cd机,一开头的那几个音就把我震住了,并永远地喜欢上了这部钢琴协奏曲,后来在“伊美姬网怡红快绿”上下载了一套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全集,才知道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然后开始接触古典钢琴曲了,目前拥有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海顿的钢琴、
我在这之前,我拥有的听音乐的时间不多(因为父母对我听古典音乐不是很支持,也许是他们不喜欢的缘故吧,所以一般我都只有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听),听音乐仍然使用的是创新音箱,hi-fi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通过创新音箱和我家的天朗音箱对比,已经隐约意识到创新音箱越来越不适合听音乐了。也许这才算我听古典音乐的起步阶段吧,对音乐还没有什么正确的认识。
当我进入大学过后,情况就开始改观了,因为大学是住读(大学以前,我一直是走读),拥有的私人时间就多得多了,听音乐的时间自然大大增加了。也许从这个阶段起,我才真正的开始向入门阶段发展。自从拥有了笔记本和换了音箱过后,听音乐的时间就更长了,买cd的频率也更高了(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盘),在大学中买了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洛夫德演奏的维瓦尔第《异乎寻常》小提琴协奏曲(2cd)、阿巴多指挥的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音乐》;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现在来重点说说软件
就从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说起。听了贝交九后,就对贝多芬的音乐产生了兴趣,然后就逐渐在新华书店买了拿索斯出品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应该是引进版,15元一盘的那种,赠送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知识的小书),我哥又给我了一盘雨果贝多芬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觉得都不错,就更加喜欢贝多芬了,所以就稀稀拉拉的把九部交响曲都买完了。然后就接触了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是因为我哥,当时去他家玩,他就给了我一盘《黄金四季》,我非常喜欢这种很轻快的第一第三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的结构,然后那时国内开始流行bt下载了,然后我找到了“伊美姬网怡红快绿”BT下载网站,发现有很多古典音乐,就下载了一些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发现几乎都是这种3个乐章一首的结构,所以就开始喜欢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了,同时也逐渐喜欢上了小提琴,也是在那时,我接触到了ape格式的音乐,开始使用上了foobar播放器。
发现“伊美姬网怡红快绿”这个BT下载网站过后,就开始疯狂地收集各个作曲家的古典音乐了,也就在这以后,认识了柴科夫斯基、巴赫、比才、海顿等等作曲家,收集了大概40张专辑过后,突然有一天操作系统提示说“磁盘空间不足”,我才意识到ape的体积有点大,该换大容量硬盘了(我是2000年7月配的电脑,那时700元左右就只能配一台20GB的硬盘)。2002年的1月1日的晚上七点左右,我在看电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台转到了中央二台,大家都知道,这时正在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然后就听了起来,当年是小泽征尔担任的指挥,上半场和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中央台的记者对小泽征尔进行了采访,觉得他很有亲和力,而且知道了他指挥从不用指挥棒,就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后来音乐会完后,我一查资料才知道,每年的1月1日都要举办维亚纳新年音乐会,并且都是演艺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所以从那以后,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我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并且收藏了从02年到现在的新年音乐会的cd和dvd。
我喜欢上钢琴曲还是从喜欢轻音乐开始的,一是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二是03年的时候,雅尼来北京紫荆城举办个人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也直播了的。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也是偶然换到中央二台,并喜欢上他。当时看到他站在六台电子琴中间,两只手分别弹三台,觉得很不可思议,并且他的音乐很激昂,既弹电子琴也弹钢琴。第二天我就去买了它的磁带专辑《镜中幻影》和《希腊卫城音乐会》,并从此喜欢上雅尼,不过进口的他的专辑实在是太少了!你们一定想不到,我听的第一张古典钢琴居然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部协奏曲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也是在我哥家耍的时候,他拿出这盘cd,放入cd机,一开头的那几个音就把我震住了,并永远地喜欢上了这部钢琴协奏曲,后来在“伊美姬网怡红快绿”上下载了一套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全集,才知道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然后开始接触古典钢琴曲了,目前拥有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海顿的钢琴、
我在这之前,我拥有的听音乐的时间不多(因为父母对我听古典音乐不是很支持,也许是他们不喜欢的缘故吧,所以一般我都只有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听),听音乐仍然使用的是创新音箱,hi-fi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通过创新音箱和我家的天朗音箱对比,已经隐约意识到创新音箱越来越不适合听音乐了。也许这才算我听古典音乐的起步阶段吧,对音乐还没有什么正确的认识。
当我进入大学过后,情况就开始改观了,因为大学是住读(大学以前,我一直是走读),拥有的私人时间就多得多了,听音乐的时间自然大大增加了。也许从这个阶段起,我才真正的开始向入门阶段发展。自从拥有了笔记本和换了音箱过后,听音乐的时间就更长了,买cd的频率也更高了(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盘),在大学中买了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洛夫德演奏的维瓦尔第《异乎寻常》小提琴协奏曲(2cd)、阿巴多指挥的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音乐》;贝多芬的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西崎崇子演奏的贝多芬第五(春天)、第九(克鲁采)小提琴奏鸣曲等等。然后也认识了几位演奏家:海菲茨、阿卡多、梅纽因、鲁宾斯坦等,也认识了几位指挥家:卡拉扬、瓦尔特、索尔蒂、伯恩斯坦、阿巴多等等。
暂时先写这么多嘛,未完待续,等我有时间了再写,大家从文章里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广泛的接触古典音乐,与我哥哥也比较喜欢收集古典音乐cd,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我经常跑到他那里去抢古典cd,也许我现在还只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呢! 等等。然后也认识了几位演奏家:海菲茨、阿卡多、梅纽因、鲁宾斯坦等,也认识了几位指挥家:卡拉扬、瓦尔特、索尔蒂、伯恩斯坦、阿巴多等等。
暂时先写这么多嘛,未完待续,等我有时间了再写,大家从文章里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广泛的接触古典音乐,与我哥哥也比较喜欢收集古典音乐cd,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我经常跑到他那里去抢古典cd,也许我现在还只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呢!
2013-09-26
展开全部
惭愧,我并不是一个多么有音乐天赋的人,在这方面也绝对谈不上什么造诣。当初家里往上数若干辈都没有和音乐扯上任何的渊源,而且由于儿时过于贪玩,从小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的音乐训练,与音乐接触,也就是这几年的事,现在顶多也就算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水平属于那种连业余都算不上的那种。所以题目虽然是写了音乐经历这样的字眼,其实就是为了穷拽,弄得神乎其神,高尚一点,恬不知耻地吸引发点眼球效应吧,呵呵,毕竟虚荣之心是谁都有的。说得更加直接一点,这是炒作,大家可以批判,使劲批判。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的,我大可以很可以自我宽心地想,也许有些人比我还要差些呢。
水平虽然业余,但是我与音乐的关系还算亲密,可以厚着脸皮说自己还是有点文艺细胞的人,呵呵,从小没学过什么乐器,也没看过什么五线谱,不过倒是被老爸天天逼着写作文,涂鸦之作也积了好几十万字,另外口琴原来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点点……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了。既然说到了小时候,不妨就接着回忆回忆吧……也算是忆苦思甜一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当时的经济条件差,和现在没法比,听爸妈说那个时候一家人一个月的总收入也就百元出头,好在物价比较低,所以才得以保住温饱。当时一台双卡的录放机好像要一百多块吧,而且还要是凭票购买,钱难赚,想弄到票更是难上加难,那个时候要是谁家买了台录放机,引发的眼球效应该和现在谁家买了一栋豪华别墅差不多。
发了这么一顿感慨,也不全是跑题,形势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器材方面说,现在当然是有了更多人有能力承受更昂贵的价格,购买更讲究的设备了。但在当年,怕是这样的人很少,那种一百多块一台的双卡录放机,就是许多人的梦想。随身听什么的,那个时候甚至不能算是奢侈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世界上已经存在了这样一种东西,完全无法把它,还有其它许多现在司空见惯的东西列入考虑范围。现在呢?就是邻居一下子开回辆A6,也不会成为持续很久的话题,比这更新鲜的事多了去了,谁都不缺刺激的谈资,再说大家也忙多了,哪有空关心那么多闲事。
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一件很好笑的事情。那个时候郑钧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回到拉萨》,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线了,我疯狂的喜欢上了这首歌,不过现在证明,我当初还是挺有品位的,当初疯狂喜欢上的这首歌现在已经是一首相当经典的歌曲了。既然喜欢上了一首歌,那么第二件必然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要学会这首歌。为了让自己也会唱这首歌,我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以一餐中饭的代价从同学那儿借来了磁带,由于天生不是歌星的料,不好意思在有旁人的情况下长,就算是只有爸妈在也觉得别扭,所以就只能等到爸妈已经出门了,自己还没离家的那几十分钟,让家里的那台录放机一遍接一遍地放,自己一边听就一边照着歌词跟着吼,还专门自己给自己录了一盘磁带。可是,当天下午上学的时候就被住在楼上的同学质问:今天中午你在你家鬼喊什么呢?当时我支支吾吾地搪塞到:我哪有鬼喊什么啊,我在放磁带呢,录放机的声音调得大了一点罢了……这件让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的往事说明了什么呢?音乐的魅力!两盘磁带,一台录放机,两句对话……如此细微的东西,在若干年之后,我仍然能够记得如此清晰。可见,音乐给人心灵所带来的东西是深刻的,是能够让你永久珍藏,受用一生的!
还有就是在高中的时候,我的路数是平时上课从不缺课,做好笔记,课下也没有非常认真地复习,都是考试前几天才突击一下,成绩说不上好,但仍然保持中等。不会打牌、喝酒、谈对象,现在和当时的高中同学说起,被贬为“蹉跎了岁月”……呵呵,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那个时候竟然给我找到了中央二台(是广播电台哦……),正在播放一个关于古典音乐的讲座!我高兴,我喜欢,我得意……我想也就是那时候我才开始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自己以前毕竟也是干过“专业”的……呵呵,算是有点底子吧,所以到了晚上,经常是我窝在屋里,为了听到较好的效果不断调整着收音机的位置,然后美滋滋地听那充满杂音的广播。现在想来有点可怜,但心里仍然很甜蜜,其中的乐趣也许不是旁人可以理解的……
还有许多……象我的那部SONY随身听,费尽心思才弄到手,并且因此被老爸老妈说我为了买一个东西,给他们下套,如此云云……不过因为有了它,我方才有可能通过那对效果超滥的耳机(MDR-E805),听效果并不怎么样的歌,但是我却因此而快乐着;象我买的那些D版的东西,想起自己站在音像店里,满眼都是自己喜欢的磁带,可是不舍得买,只好经过认真、反复,还有些为难,甚至痛苦的挑选、对比,知道最后拿下自己最中意的专辑……然后就如获至宝一样跑回去,仔细聆听,细细揣磨,并因此而快乐……
也许是人在贫穷时会比较容易满足,没饭吃时,哪怕是窝头,能吃饱就觉得很好了;富裕了,有了条件,饱暖思淫欲,这话一点都不错,人的欲望应该是永远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的。以前的我,因为听音乐而快乐,当时也没有想到那许多,只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手头的设备,认真地去听、去领会了。我的所有这些说到的,以及还有许多没有说到的乐趣,都是拜音乐所赐,那是我和音乐之间最美好的回忆,是我真正欣赏音乐的时候。那里不全是欢乐,但音乐,或者具体说那时的音乐,那时的欣赏音乐给了我极大的欢乐。现在呢?器材是好不少了,虽然不够HIFI,高手会不屑一顾,但DTT3500这样的箱子,和以前的破收录机相比,应该已经很象模象样,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的心却似乎与音乐的关系已经疏远许多了。实话说,对音乐精神的认识也许是加深了,但实践方面却是无可否认地后退了,没能够做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其实,我更加怀念以前那种与音乐的亲密接触,更喜欢那时的快乐感觉。唉,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有得必有失……
水平虽然业余,但是我与音乐的关系还算亲密,可以厚着脸皮说自己还是有点文艺细胞的人,呵呵,从小没学过什么乐器,也没看过什么五线谱,不过倒是被老爸天天逼着写作文,涂鸦之作也积了好几十万字,另外口琴原来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点点……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了。既然说到了小时候,不妨就接着回忆回忆吧……也算是忆苦思甜一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当时的经济条件差,和现在没法比,听爸妈说那个时候一家人一个月的总收入也就百元出头,好在物价比较低,所以才得以保住温饱。当时一台双卡的录放机好像要一百多块吧,而且还要是凭票购买,钱难赚,想弄到票更是难上加难,那个时候要是谁家买了台录放机,引发的眼球效应该和现在谁家买了一栋豪华别墅差不多。
发了这么一顿感慨,也不全是跑题,形势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器材方面说,现在当然是有了更多人有能力承受更昂贵的价格,购买更讲究的设备了。但在当年,怕是这样的人很少,那种一百多块一台的双卡录放机,就是许多人的梦想。随身听什么的,那个时候甚至不能算是奢侈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世界上已经存在了这样一种东西,完全无法把它,还有其它许多现在司空见惯的东西列入考虑范围。现在呢?就是邻居一下子开回辆A6,也不会成为持续很久的话题,比这更新鲜的事多了去了,谁都不缺刺激的谈资,再说大家也忙多了,哪有空关心那么多闲事。
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一件很好笑的事情。那个时候郑钧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回到拉萨》,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线了,我疯狂的喜欢上了这首歌,不过现在证明,我当初还是挺有品位的,当初疯狂喜欢上的这首歌现在已经是一首相当经典的歌曲了。既然喜欢上了一首歌,那么第二件必然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要学会这首歌。为了让自己也会唱这首歌,我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以一餐中饭的代价从同学那儿借来了磁带,由于天生不是歌星的料,不好意思在有旁人的情况下长,就算是只有爸妈在也觉得别扭,所以就只能等到爸妈已经出门了,自己还没离家的那几十分钟,让家里的那台录放机一遍接一遍地放,自己一边听就一边照着歌词跟着吼,还专门自己给自己录了一盘磁带。可是,当天下午上学的时候就被住在楼上的同学质问:今天中午你在你家鬼喊什么呢?当时我支支吾吾地搪塞到:我哪有鬼喊什么啊,我在放磁带呢,录放机的声音调得大了一点罢了……这件让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的往事说明了什么呢?音乐的魅力!两盘磁带,一台录放机,两句对话……如此细微的东西,在若干年之后,我仍然能够记得如此清晰。可见,音乐给人心灵所带来的东西是深刻的,是能够让你永久珍藏,受用一生的!
还有就是在高中的时候,我的路数是平时上课从不缺课,做好笔记,课下也没有非常认真地复习,都是考试前几天才突击一下,成绩说不上好,但仍然保持中等。不会打牌、喝酒、谈对象,现在和当时的高中同学说起,被贬为“蹉跎了岁月”……呵呵,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那个时候竟然给我找到了中央二台(是广播电台哦……),正在播放一个关于古典音乐的讲座!我高兴,我喜欢,我得意……我想也就是那时候我才开始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自己以前毕竟也是干过“专业”的……呵呵,算是有点底子吧,所以到了晚上,经常是我窝在屋里,为了听到较好的效果不断调整着收音机的位置,然后美滋滋地听那充满杂音的广播。现在想来有点可怜,但心里仍然很甜蜜,其中的乐趣也许不是旁人可以理解的……
还有许多……象我的那部SONY随身听,费尽心思才弄到手,并且因此被老爸老妈说我为了买一个东西,给他们下套,如此云云……不过因为有了它,我方才有可能通过那对效果超滥的耳机(MDR-E805),听效果并不怎么样的歌,但是我却因此而快乐着;象我买的那些D版的东西,想起自己站在音像店里,满眼都是自己喜欢的磁带,可是不舍得买,只好经过认真、反复,还有些为难,甚至痛苦的挑选、对比,知道最后拿下自己最中意的专辑……然后就如获至宝一样跑回去,仔细聆听,细细揣磨,并因此而快乐……
也许是人在贫穷时会比较容易满足,没饭吃时,哪怕是窝头,能吃饱就觉得很好了;富裕了,有了条件,饱暖思淫欲,这话一点都不错,人的欲望应该是永远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的。以前的我,因为听音乐而快乐,当时也没有想到那许多,只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手头的设备,认真地去听、去领会了。我的所有这些说到的,以及还有许多没有说到的乐趣,都是拜音乐所赐,那是我和音乐之间最美好的回忆,是我真正欣赏音乐的时候。那里不全是欢乐,但音乐,或者具体说那时的音乐,那时的欣赏音乐给了我极大的欢乐。现在呢?器材是好不少了,虽然不够HIFI,高手会不屑一顾,但DTT3500这样的箱子,和以前的破收录机相比,应该已经很象模象样,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的心却似乎与音乐的关系已经疏远许多了。实话说,对音乐精神的认识也许是加深了,但实践方面却是无可否认地后退了,没能够做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其实,我更加怀念以前那种与音乐的亲密接触,更喜欢那时的快乐感觉。唉,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有得必有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26
展开全部
我爱音乐是以为我认为大家听歌
需要认真的听
每当我一听起 喜欢的歌 时 那说不出的陶醉 真是令人无法体会
所以我真的 很爱你 ——音乐
需要认真的听
每当我一听起 喜欢的歌 时 那说不出的陶醉 真是令人无法体会
所以我真的 很爱你 ——音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2322342234224423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26
展开全部
昨天我听了<爱我中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