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优良的心理品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乐观、开朗、自信。教师时常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一方面可以使多种内脏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有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从与老师的交往中受到影响和感染,逐渐形成这种良好的心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同学交往。同时,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迎接挑战。这不仅对其学习阶段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甚至会对以后的工作乃至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个性品质不仅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人格感染力,而且是他们投身自己事业的内在积极性的源泉。优秀的个性品质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唯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才能以发自内心的价值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外在的道德规范,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否则,学生受教育就会感到教师出于无奈,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说服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次,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成就动机,唯此才可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事实证明,过弱的成就动机,会使教育在低质量的状态下进行,从而以失败告终。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的稳定的热爱和积极的探究,而且乐此不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形成浓厚的职业兴趣结构。再次还应有坚强的意志力。教育是艰巨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特别是自制与坚毅的品质。这种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 教师在教育中能克制自己的烦躁、失望等不良情绪,冷静地分析原因,坚决地完成教育工作。2. 教师的自信、坚定的态度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可以使学生增强信心,稳定情绪,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教师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教育工作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情感丰富,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也才能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当愉快的情绪状态多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老师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教育成为了一件愉快而有趣的事,从而不在为工作不顺心而烦恼,同时也可以教育和感染学生。
第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那么这种吸引力会大大提高。学生会更敬佩老师,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因为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师生间兴趣爱好相差很大,这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说会做,那么这样师生是很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因年龄差距而形成情感上的差距可以随之缩小。可以说,在场上踢球的老师和在场边当观众的老师,前者会更受学生欢迎。
第五,利用气质的积极方面控制气质的消极方面。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每个老师气质类型和特征也都存在较大差异。老师毕竟也是普通人,气质特征中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应学会利用气质的积极方面控制气质的消极方面,不为气质所左右。也就是说,要积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努力培养自己热情、开朗、实干、坚毅、冷静、进取等优秀品质,以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六,乐于并善于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完成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会乐于与学生交往。多多思考、多多分析才更易于在交往中完成教育工作。前者需要情感的投入,后者更侧重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