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无耻文人越来越多?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什么无耻文人越来越多?准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是中国古代文人风骨的形象写照。历朝历代,自然不乏哈巴狗式的御用文人,但就比例而言当属少数。奇怪的是,进入新中国后,一些素有直声的耿介之士大多禁若寒蝉。另一方面,一身媚态的无耻文人却与日俱增,他们深谙权贵们的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吹喇叭抬轿子,其献媚技巧亦与时俱进。时至今日,无耻文人已成所谓“文化名人”的主流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他们沽名“知识分子”,血液中却了无批判体制弊病、关注社会底层、弘扬普世价值等知识分子元素。
无耻文人的共同特点是良知缺少,不同之处在于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愚蠢型和虚伪型两类。
愚蠢型无耻文人的形象代言人恰好可选王兆山。此公前些时候以一曲《废墟下的自述》爆得大名,那个媚呀献得让人笑掉大牙!什么“党疼国爱”,连被颂的“党国”也未必欣赏这种笨伯。天可怜见,哪位好心人去拉他一把,要他仔细揣摩从前有个马骗精如何拍马。马骗精因骗人太过酿成命案,被鬼捉至阴司。听见阎王爷放屁,马骗精跪而捧之并作《屁赋》:“大王高耸尊臀,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声,仿佛乎麝香之气,臣在下风不胜馨香之至。”果然阎王爷爱其风流,准释还阳。瞧,这马拍得多专业!王主席可要虚心学习哦。
虚伪型无耻文人可以余秋雨为宗师。余大师的献媚技巧王兆山无法望其项背,假话说得比真话还动人,不仅文采斐然,而且“饱含热泪”,不似王兆山那种“纵做鬼也幸福”的蹩脚谎言。结果呢,在民间王兆山已千夫所指,余秋雨却誉毁参半,两人可谓“同途殊归”,盖因许多长期受愚民教育的国人尚无足够之心智去剥掉余秋雨这个“文化导师”的华丽外衣。至于余秋雨当年如何文过饰非,如今怎样高调献媚,笔者无须赘述,坊间早有热议,对大部分剖析文字,本人基本赞同。此处仅借二位“代表”,引出一个长期萦绕心头的问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