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药物治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2型糖尿病是胰岛自身功能障碍合并(或)外周胰岛素抵抗作为共同基础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主要与遗传及环境有关,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多方面的,如宣教、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
对糖尿病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这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大众对糖尿病的 认识也与日俱增,但临床上真正以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来医院就诊的并不多。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手术之前作常规检查时发现,甚至是在出现了各种各样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后,回过头来查血糖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长期高血糖使机体内很多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发生了糖基化,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正常的结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这时,再用降糖药物治疗不可能完全逆转已发生的病理改变,只能减慢已发生的病变进展的步伐,而某些病理生理的改变一旦出现,很难阻止它的发展。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人们重视健康,提高对自身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对一部分高危人群,如肥胖人群、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被诊断时,能非常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糖,一旦血糖控制良好、血糖平稳后,就会放松警惕,甚至有人会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再需要治疗了,直到患者再次出现口干、多饮症状,甚或出现并发症时才如梦初醒。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糖尿病的各种药物治疗均是针对糖尿病的各个发病环节的治疗,就目前的医学水平,不能对糖尿病的病因进行治疗,就是说无法根治糖尿病,药物也只能控制血糖,一旦停药,血糖就会上升。
应了解糖尿病药物的副反应
有很多病人会问,长期用药会不会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在内的口服降糖药,它们大多数在肝内代谢,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在肝肾功能不全时应当引起注意,是否适合使用或者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是否应作相应的调整。此外,药物还会引起过敏、胃肠反应、血象改变等副作用。但最常见并可能引起严重反应的副作用是低血糖,除噻唑烷二酮和a-糖苷酶抑制剂较少引起低血糖外,其余均可能引起或轻或重的低血糖反应。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药物、调整药物剂量或改为其他药物治疗,特别是胰岛素治疗时应注意在家里或外出时备一些糖果或巧克力,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其症状能很快得到改善,低血糖能得到纠正。如果不能纠正就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五类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五类:
一、磺脲类:其作用机理主要为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其次有促进外周组织胰岛素的利用。格列吡嗪(优哒灵)为短效磺脲类制剂,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2.5mg开始用,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mg。格列齐特为中效磺脲类制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mg。格列本脲为长效磺脲类制剂,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难治性低血糖,老年人中慎用。最大剂量为每日15mg。格列美脲为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制剂,在体内容易与蛋白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不易引起低血糖。格列吡嗪为控释片,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可每天服用一次,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二、双胍类:其作用机理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内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两种,苯乙双胍因其可引起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已很少使用。在二甲双胍应用时要注意避免在有低氧血症,如呼吸衰竭、严重的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使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避免使用。
三、苯甲酸衍生物: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不会太高,适合餐后血糖高者。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两种。
四、a-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理为在肠内与寡糖竞争与a-糖苷酶结合,从而抑制糖的吸收。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者。目前有拜糖平、卡搏平、倍欣。
五、噻唑烷二酮类:为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细胞核受体,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其副作用有肝损、水肿、肥胖。目前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制剂。
此外还有胰岛素治疗。近年对胰岛素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临床上其使用频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胰岛素是否应用不是患者病情恶化的标志,而是病情治疗的需要,决不像患者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类似吸毒的反应。其除了低血糖之外,相对而言,副作用较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