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10-16
展开全部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 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
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08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 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
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08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2013-10-16
展开全部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107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端午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过去不久,于是,我对于端午节的历史与习俗做了一次调查。
二:寻找途径:
1.上网,查阅端午节的历史与习俗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端午节小故事。
3.询问长辈,了解往年端午节是怎样度过的。
三:古诗收集:
篇一: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端午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四:资料整理: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意义。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五:总结
端午节文化中所蕴含的屈原、伍子胥传说,特别是由此而来的投食竞渡等活动,表现了当灾难来临时生命救助的仪式化沿袭。 端午节蕴含着很多,希望大家去好好的学习,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过去不久,于是,我对于端午节的历史与习俗做了一次调查。
二:寻找途径:
1.上网,查阅端午节的历史与习俗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端午节小故事。
3.询问长辈,了解往年端午节是怎样度过的。
三:古诗收集:
篇一: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端午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四:资料整理: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意义。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五:总结
端午节文化中所蕴含的屈原、伍子胥传说,特别是由此而来的投食竞渡等活动,表现了当灾难来临时生命救助的仪式化沿袭。 端午节蕴含着很多,希望大家去好好的学习,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