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异同
2013-10-15
展开全部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奏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西周青铜器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2013-10-15
展开全部
夏商两朝,青铜本身与王权做紧密地结合,摆脱以往制作工艺粗糙,以及式样少的印象,大量被贵族所采用,只要是礼乐器,兵器,杂器,甚至是王权的象征,常见的纹路有饕餮纹(兽面纹),蝉纹。且青铜器制造成本高,留下来的少,通常分为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七大门类。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虽以精湛的冶炼铸造技术为前提,却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方面。因而对青铜器进行艺术史角度的考察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制的变化,一是各种纹饰的演变。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1、夏代青铜器: 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有关文献里多有提及夏代的铜器。
2、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因为大量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 饕餮 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3、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食器增多。西周中、后期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当时王室衰微而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②地域风格的形成。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③各地区之间逐渐交流。例如吴越地区流行的细线云雷纹在楚地也时有发现,而原先用于北方的带钩也传播到了南方,从物质文化角度反映出东周时期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④铸造技术的长足进步。器物制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合范法铸造的高度发达、失蜡法的应用、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处理技术等。春秋时代对于周天子及其维护者而言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直接结果是新价值观、新风格、新趣味的不断确立,艺术新潮的涌动因而成为遍及春秋列国的历史现象。
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这时的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装饰手法也愈来愈多姿多彩,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无不技艺精湛。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也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标志着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纹饰与铸造工艺 : 以春秋战国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时代特点尤为鲜明,从纹饰的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以接近生活的写实面貌和比较自由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人间趣味,体现出艺术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春秋末期线刻艺术开始萌芽,到了战国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金属细工得到充分发展,错金银,嵌红铜,嵌松石、针刻红铜,鎏金都是此期出现的新工艺,出土与传世的器物很多。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明了失蜡法工艺。这是我国匠师的绝技,这种铸造法首先以蜂蜡做成器物的模型成为蜡模,再用细泥浆在上面反复涂抹,然后加热烧制,蜡模熔化流出成为空腔,最后浇注铜液。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精密度高。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即是用失蜡法铸造的最精品。铭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减少,且文字简短,书史性衰退,多记载容积、重量,这与当时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一时期无论是兵器上还是其它器物的题铭常有职官名。“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特点。铭文格式一般包括器主、作坊的工匠、放置地点、容量、重量等。铭文字体呈现多样化,文字繁简并用,南北风格截然不同。中原文字端庄秀美,行款排列较整齐;南方诸国文字笔划纤细,清新秀丽并在春秋末年出现了以鸟虫作装饰的美术字,亦称“鸟虫书”,即把文字画成或加上盘旋曲折的鸟虫形,风格独特,多施于兵器上,极难辨认。 夏商到战国初年,一千多年的时间,都算是青铜器的鼎盛期,这段时间中国的青铜工艺有最大的发展。战国末年开始,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于发现,慢慢得让青铜器越来越走下坡,但工艺上活泼许多,有时会用其他金属来装饰点缀,甚至是彩绘,但大量器物的日用化,青铜器逐渐被排挤在外,到东汉末年之后,青铜器的发展几乎就只剩下铜镜的舞台了 。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虽以精湛的冶炼铸造技术为前提,却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方面。因而对青铜器进行艺术史角度的考察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制的变化,一是各种纹饰的演变。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1、夏代青铜器: 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有关文献里多有提及夏代的铜器。
2、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因为大量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 饕餮 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3、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食器增多。西周中、后期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当时王室衰微而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②地域风格的形成。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③各地区之间逐渐交流。例如吴越地区流行的细线云雷纹在楚地也时有发现,而原先用于北方的带钩也传播到了南方,从物质文化角度反映出东周时期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④铸造技术的长足进步。器物制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合范法铸造的高度发达、失蜡法的应用、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处理技术等。春秋时代对于周天子及其维护者而言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直接结果是新价值观、新风格、新趣味的不断确立,艺术新潮的涌动因而成为遍及春秋列国的历史现象。
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这时的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装饰手法也愈来愈多姿多彩,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无不技艺精湛。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也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标志着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纹饰与铸造工艺 : 以春秋战国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时代特点尤为鲜明,从纹饰的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以接近生活的写实面貌和比较自由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人间趣味,体现出艺术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春秋末期线刻艺术开始萌芽,到了战国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金属细工得到充分发展,错金银,嵌红铜,嵌松石、针刻红铜,鎏金都是此期出现的新工艺,出土与传世的器物很多。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明了失蜡法工艺。这是我国匠师的绝技,这种铸造法首先以蜂蜡做成器物的模型成为蜡模,再用细泥浆在上面反复涂抹,然后加热烧制,蜡模熔化流出成为空腔,最后浇注铜液。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精密度高。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即是用失蜡法铸造的最精品。铭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减少,且文字简短,书史性衰退,多记载容积、重量,这与当时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一时期无论是兵器上还是其它器物的题铭常有职官名。“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特点。铭文格式一般包括器主、作坊的工匠、放置地点、容量、重量等。铭文字体呈现多样化,文字繁简并用,南北风格截然不同。中原文字端庄秀美,行款排列较整齐;南方诸国文字笔划纤细,清新秀丽并在春秋末年出现了以鸟虫作装饰的美术字,亦称“鸟虫书”,即把文字画成或加上盘旋曲折的鸟虫形,风格独特,多施于兵器上,极难辨认。 夏商到战国初年,一千多年的时间,都算是青铜器的鼎盛期,这段时间中国的青铜工艺有最大的发展。战国末年开始,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于发现,慢慢得让青铜器越来越走下坡,但工艺上活泼许多,有时会用其他金属来装饰点缀,甚至是彩绘,但大量器物的日用化,青铜器逐渐被排挤在外,到东汉末年之后,青铜器的发展几乎就只剩下铜镜的舞台了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