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好的故事》答案
请概括第6和第8段中的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3品析下面句子中括起来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
请概括第6和第8段中的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3品析下面句子中括起来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4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5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的“昏沉的夜”的理解。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全集》别搞错喽!!
展开
4个回答
2013-10-19
展开全部
鲁迅的《好的故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我板书):小船,山阴道,新禾,草,花,,乌桕,鸡,狗,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天,去,竹,小河,萍草,游鱼……。文中并没写“故事”,所以读者回答不出“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好的故事”指的就是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鲁迅在文中说“这故事很美丽,优雅,很有趣,很多美的人,美的事,像一片云锦。”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结合两篇散文来理解,鲁迅生活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但鲁迅依然在“寒霜,有冷的夜气”的秋夜里向往着“好的故事”,并且“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优雅,有趣,故事里有很多美的人,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听见。我珍爱这一天好的故事,我要留下它。但我总记得这一天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里。”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我让学生讲讲鲁迅的散文的特点,学生回答,鲁迅的散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很有感情。我随即评述,景语即情语,鲁迅散文优美的语言中有丰富的感情,更有深刻的思想,鲁迅善于将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于所写景物之中,以富有特征性的自然之物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
展开全部
鲁迅好的故事讲述好的故事呢,肯定是关于好的故事好哪里好呢,就是非常好,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鲁迅《好的故事》答案
有奖励写回答共3个回答
匿名用户
鲁迅的《好的故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我板书):小船,山阴道,新禾,草,花,,乌桕,鸡,狗,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天,去,竹,小河,萍草,游鱼……。文中并没写“故事”,所以读者回答不出“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好的故事”指的就是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鲁迅在文中说“这故事很美丽,优雅,很有趣,很多美的人,美的事,像一片云锦。”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结合两篇散文来理解,鲁迅生活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但鲁迅依然在“寒霜,有冷的夜气”的秋夜里向往着“好的故事”,并且“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优雅,有趣,故事里有很多美的人,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听见。我珍爱这一天好的故事,我要留下它。但我总记得这一天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里。”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我让学生讲讲鲁迅的散文的特点,学生回答,鲁迅的散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很有感情。我随即评述,景语即情语,鲁迅散文优美的语言中有丰富的感情,更有深刻的思想,鲁迅善于将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于所写景物之中,以富有特征性的自然之物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
编辑于 2013-10-19
查看全部3个回答
苹果手机9.9元抢!每人限购1次!限时限量!仅限周一
00:29
拼多多-包邮到家
广告
更多专家
鲁迅《好的故事》答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
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好的故事 鲁迅 阅读答案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收入作者的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共二十卷,于一九三八年印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编辑的版本,只收作者自己撰写的著作,包括创作、评论、文学史专著以及部分书信,并加了必要的注释,共十卷,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间印行。
9赞·5,790浏览
求,鲁迅《好的故事》赏析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着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首先,作者写旧历正月初五深夜的情况,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灯火渐小,“石油”把灯罩熏得很昏暗,四周鞭炮繁响,烟雾迷漫,是“昏沉的夜”。“我”一边看书,一边蒙眬睡去,“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里,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 创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周,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7,109浏览2021-06-13
鲁迅《好的故事》内容简介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 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扩展资料: 1、创作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 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2、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2053赞·16,286浏览2019-08-20
鲁迅 好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风波》反映的是清末民初张勋复辟事件那个阶段的一部短篇小说。先从侧面写了七斤这个名字的由来,七斤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因经常往返城里,消息灵通,因此颇受鲁镇人尊敬,在村里是有"相当的待遇"的。他被革命党剃了光头,回到家里遭到妻子的责骂,刚开始还觉得没什么不好,可过不久,又惶惶不安起来,因为听说皇帝又坐了龙庭。同时刻划了泼辣粗俗,伶牙俐齿的七斤嫂,不学无术且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赵七爷等形象。 《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威廉·西德尼·波特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一个露天宿客苏比为了寻找冬天寄居的寓所想尽办法“去追求被捕”,数次捞起“扰乱治安”这根稻草,想要进入那“可望不可即的仙岛”——监狱,却履次被认定无罪,因此,“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然而出人料的是他却被捕了,以“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获得了入“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的刑罚的故事。 《华威先生》描写的是抗争时期的一个“会油子”整天穿梭于各种会议之间的故事,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但实际上,每个会议他呆十分钟,每个会上他总不忘记演讲两点:一是要工作人员要努力工作,二是要求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确切地说就是要认定他是中心,如果那个机构他不是委员,这个团体“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如果什么会议他没到场,他就会发火骂娘,此外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
3,050浏览
好的故事 鲁迅 阅读
灯光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薰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新秋,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请概括第六段和第八段中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 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一切的一切都荡漾在水的柔波里。映在水面上的大红花,像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所有的景物都和水联系在一起,浓浓的、醉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2.品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加点词语:倒影,夹带,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 3.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梦里那阳光普照的故乡。但只见昏暗的灯光下,他梦中那完美的故乡何尝有一丝碎影? 4.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有奖励写回答共3个回答
匿名用户
鲁迅的《好的故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我板书):小船,山阴道,新禾,草,花,,乌桕,鸡,狗,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天,去,竹,小河,萍草,游鱼……。文中并没写“故事”,所以读者回答不出“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好的故事”指的就是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鲁迅在文中说“这故事很美丽,优雅,很有趣,很多美的人,美的事,像一片云锦。”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结合两篇散文来理解,鲁迅生活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但鲁迅依然在“寒霜,有冷的夜气”的秋夜里向往着“好的故事”,并且“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优雅,有趣,故事里有很多美的人,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听见。我珍爱这一天好的故事,我要留下它。但我总记得这一天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里。”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我让学生讲讲鲁迅的散文的特点,学生回答,鲁迅的散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很有感情。我随即评述,景语即情语,鲁迅散文优美的语言中有丰富的感情,更有深刻的思想,鲁迅善于将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于所写景物之中,以富有特征性的自然之物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
编辑于 2013-10-19
查看全部3个回答
苹果手机9.9元抢!每人限购1次!限时限量!仅限周一
00:29
拼多多-包邮到家
广告
更多专家
鲁迅《好的故事》答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
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好的故事 鲁迅 阅读答案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收入作者的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共二十卷,于一九三八年印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编辑的版本,只收作者自己撰写的著作,包括创作、评论、文学史专著以及部分书信,并加了必要的注释,共十卷,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间印行。
9赞·5,790浏览
求,鲁迅《好的故事》赏析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着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首先,作者写旧历正月初五深夜的情况,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灯火渐小,“石油”把灯罩熏得很昏暗,四周鞭炮繁响,烟雾迷漫,是“昏沉的夜”。“我”一边看书,一边蒙眬睡去,“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里,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 创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周,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7,109浏览2021-06-13
鲁迅《好的故事》内容简介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 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扩展资料: 1、创作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 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2、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2053赞·16,286浏览2019-08-20
鲁迅 好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风波》反映的是清末民初张勋复辟事件那个阶段的一部短篇小说。先从侧面写了七斤这个名字的由来,七斤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因经常往返城里,消息灵通,因此颇受鲁镇人尊敬,在村里是有"相当的待遇"的。他被革命党剃了光头,回到家里遭到妻子的责骂,刚开始还觉得没什么不好,可过不久,又惶惶不安起来,因为听说皇帝又坐了龙庭。同时刻划了泼辣粗俗,伶牙俐齿的七斤嫂,不学无术且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赵七爷等形象。 《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威廉·西德尼·波特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一个露天宿客苏比为了寻找冬天寄居的寓所想尽办法“去追求被捕”,数次捞起“扰乱治安”这根稻草,想要进入那“可望不可即的仙岛”——监狱,却履次被认定无罪,因此,“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然而出人料的是他却被捕了,以“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获得了入“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的刑罚的故事。 《华威先生》描写的是抗争时期的一个“会油子”整天穿梭于各种会议之间的故事,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但实际上,每个会议他呆十分钟,每个会上他总不忘记演讲两点:一是要工作人员要努力工作,二是要求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确切地说就是要认定他是中心,如果那个机构他不是委员,这个团体“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如果什么会议他没到场,他就会发火骂娘,此外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
3,050浏览
好的故事 鲁迅 阅读
灯光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薰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新秋,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请概括第六段和第八段中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 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一切的一切都荡漾在水的柔波里。映在水面上的大红花,像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所有的景物都和水联系在一起,浓浓的、醉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2.品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加点词语:倒影,夹带,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 3.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梦里那阳光普照的故乡。但只见昏暗的灯光下,他梦中那完美的故乡何尝有一丝碎影? 4.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19
展开全部
把你的qq告诉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