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一号什么时候升天的?
2个回答
2013-12-14
展开全部
曙光号(初号机)
20世纪70年代,中国曾有一个如今很少有人知晓的载人航天计划。1970年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时,人们为实现当时的政治理想而决心制造出载人飞船。很快那艘还没诞生的飞船就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曙光号。然而真正动起手来,航天人方知制造载人的火箭和飞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比他们此时手上仅有的“长征一号”火箭大数倍推进力的巨大差距,以及飞船系统的复杂程度让满怀激情的航天人不得不望洋兴叹。
神舟一号机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发射升天。但到了飞船即将返回的最后三圈时,本该对飞船注入返回指令,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飞船的回音。对飞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飞船绕地每一圈的飞行中飞到中国头上的那段短暂的时间。如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么飞船将会偏离预定的着陆点。飞船绕过的倒数第一圈,控制系统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联系具备的注入条件,大概也就是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数据注入到飞船。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终于缓缓地接触到了地球上的土地。
神舟二号机
神舟二号的发射时间定在2001年1月10日,不料,2000年12月31日下午测试厂房里发生重大事故。起因是由发射场误操作造成的,没有按照规程办事,临时去搞了一个试验的计划。组织不严密,造成一个非常大的、人为的失误和差错。结果火箭受到重创,箭体上留下了深深的伤口。第二天半夜一点多钟赶到基地的专家们立即进行检测。经过探伤处理和更换了部分受损的部件后,最终的测试表明一切正常。当“神舟”二号再次被竖在塔架上时,人们看到的是一枚完好无缺的火箭。2000年1月10日,火箭顺利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神舟三号机
2001年10月,“神舟”三号发射准备现场。科技人员对飞船上安装的一种插座触点进行测试检查,发现有一个点不通。经更换了新插座后故障消失了。敏感的航天人把飞船上此类插座的至少1000个接触点全部测试一遍,结果又发现有一个点不通。如被定位为批次性的问题,那就如同该型号的插座已被判了死刑。飞船上已装好的几十个插头全部要换掉。而要将船上已装好的插件拆下来,更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于是有关领导专门到生产这一插件的厂家调查了解它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发现在它先天的设计中本身存在缺陷,但更换势必牵涉到撤场,事关重大,必须向中央作汇报。2001年11月1日,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要绝对保障安全……切勿抢时间。”最终已运到发射场的飞船和全体发射人员默默地撤离。3个月后的2002年3月25日,再次返回发射场的航天人用他们的成功,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神舟四号机
2002年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对准备发射的长征火箭和“神舟”四号飞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大家一致认同零下20℃为最低发射条件的临界点。此时的关键就是根据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决定最终的发射窗口。根据气象部门给出的12月28日、29日、30日3天的气象条件,指挥部将29日定为发射日期,但气象专家认为在30日气温会有一个短暂的回升。指挥部最后决定推迟一天发射。29日凌晨,气温果真如气象部门预报的低于零下21℃,直到晚上气温还在持续下降。并没有出现先前预报的气温回升的迹象。可就在距发射时间还有最后30分钟时,戈壁滩上突然刮起了一阵东南风,在戈壁滩上出现了罕见的夜间温度上升,本来一直向下的气温计开始掉头了。2002年12月30日零时30分,“神舟”四号终于启程了。六天后在围绕地球旅行108圈后顺利回收。
20世纪70年代,中国曾有一个如今很少有人知晓的载人航天计划。1970年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时,人们为实现当时的政治理想而决心制造出载人飞船。很快那艘还没诞生的飞船就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曙光号。然而真正动起手来,航天人方知制造载人的火箭和飞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比他们此时手上仅有的“长征一号”火箭大数倍推进力的巨大差距,以及飞船系统的复杂程度让满怀激情的航天人不得不望洋兴叹。
神舟一号机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发射升天。但到了飞船即将返回的最后三圈时,本该对飞船注入返回指令,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飞船的回音。对飞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飞船绕地每一圈的飞行中飞到中国头上的那段短暂的时间。如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么飞船将会偏离预定的着陆点。飞船绕过的倒数第一圈,控制系统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联系具备的注入条件,大概也就是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数据注入到飞船。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终于缓缓地接触到了地球上的土地。
神舟二号机
神舟二号的发射时间定在2001年1月10日,不料,2000年12月31日下午测试厂房里发生重大事故。起因是由发射场误操作造成的,没有按照规程办事,临时去搞了一个试验的计划。组织不严密,造成一个非常大的、人为的失误和差错。结果火箭受到重创,箭体上留下了深深的伤口。第二天半夜一点多钟赶到基地的专家们立即进行检测。经过探伤处理和更换了部分受损的部件后,最终的测试表明一切正常。当“神舟”二号再次被竖在塔架上时,人们看到的是一枚完好无缺的火箭。2000年1月10日,火箭顺利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神舟三号机
2001年10月,“神舟”三号发射准备现场。科技人员对飞船上安装的一种插座触点进行测试检查,发现有一个点不通。经更换了新插座后故障消失了。敏感的航天人把飞船上此类插座的至少1000个接触点全部测试一遍,结果又发现有一个点不通。如被定位为批次性的问题,那就如同该型号的插座已被判了死刑。飞船上已装好的几十个插头全部要换掉。而要将船上已装好的插件拆下来,更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于是有关领导专门到生产这一插件的厂家调查了解它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发现在它先天的设计中本身存在缺陷,但更换势必牵涉到撤场,事关重大,必须向中央作汇报。2001年11月1日,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要绝对保障安全……切勿抢时间。”最终已运到发射场的飞船和全体发射人员默默地撤离。3个月后的2002年3月25日,再次返回发射场的航天人用他们的成功,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神舟四号机
2002年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对准备发射的长征火箭和“神舟”四号飞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大家一致认同零下20℃为最低发射条件的临界点。此时的关键就是根据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决定最终的发射窗口。根据气象部门给出的12月28日、29日、30日3天的气象条件,指挥部将29日定为发射日期,但气象专家认为在30日气温会有一个短暂的回升。指挥部最后决定推迟一天发射。29日凌晨,气温果真如气象部门预报的低于零下21℃,直到晚上气温还在持续下降。并没有出现先前预报的气温回升的迹象。可就在距发射时间还有最后30分钟时,戈壁滩上突然刮起了一阵东南风,在戈壁滩上出现了罕见的夜间温度上升,本来一直向下的气温计开始掉头了。2002年12月30日零时30分,“神舟”四号终于启程了。六天后在围绕地球旅行108圈后顺利回收。
2013-12-14
展开全部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发射升天。但到了飞船即将返回的最后三圈时,本该对飞船注入返回指令,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飞船的回音。对飞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飞船绕地每一圈的飞行中飞到中国头上的那段短暂的时间。如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么飞船将会偏离预定的着陆点。飞船绕过的倒数第一圈,控制系统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联系具备的注入条件,大概也就是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数据注入到飞船。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终于缓缓地接触到了地球上的土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