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三个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主要差别是什么
2个回答
2016-02-13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
展开全部
孔子
朱熹
王守仁
孔子是礼法的拥护者,因为那个时代已经礼崩乐坏,所以他主张的是礼乐教化。
朱熹的时代是儒家的大成时代,各个大儒都在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自己的阐释。程朱的主要是思想是理学,可以说是变态话的强调克己复礼,求格物以致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从单纯的政治主张和人文思想别演化成了极具宗教色彩的产物了。
王守仁,是在程朱的主流时代,当时的社会和时代都属于保守期,程朱理学泛滥成灾,王守仁通过自身实践明白了格物未必致理,或者说了解格物至理只是一个空谈,于是乎创造了心学,讲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较之程朱等,将儒学阐述的更加灵活,也正因此,在晚清洋务运动及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好多洋务派级维新派都是受到了心学的极大影响,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随身带着一个腰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影响之大。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总纲,而后,无论是程朱的理学,还是阳明公的心学,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儒的阐述和注解。
朱熹
王守仁
孔子是礼法的拥护者,因为那个时代已经礼崩乐坏,所以他主张的是礼乐教化。
朱熹的时代是儒家的大成时代,各个大儒都在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自己的阐释。程朱的主要是思想是理学,可以说是变态话的强调克己复礼,求格物以致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从单纯的政治主张和人文思想别演化成了极具宗教色彩的产物了。
王守仁,是在程朱的主流时代,当时的社会和时代都属于保守期,程朱理学泛滥成灾,王守仁通过自身实践明白了格物未必致理,或者说了解格物至理只是一个空谈,于是乎创造了心学,讲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较之程朱等,将儒学阐述的更加灵活,也正因此,在晚清洋务运动及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好多洋务派级维新派都是受到了心学的极大影响,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随身带着一个腰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影响之大。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总纲,而后,无论是程朱的理学,还是阳明公的心学,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儒的阐述和注解。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